發布時間:2020-02-14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漢繡藝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手工藝之一,源遠流長,蘊含著濃厚的荊楚意蘊,是湖北人民彌足珍愛的藝術瑰寶。然而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漢繡的傳承卻不容樂觀。與此同時,新媒體、新技術的出現,也為傳承和保護漢繡藝術這一文化遺產帶來新的機遇。怎樣將新
摘要:漢繡藝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手工藝之一,源遠流長,蘊含著濃厚的荊楚意蘊,是湖北人民彌足珍愛的藝術瑰寶。然而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漢繡的傳承卻不容樂觀。與此同時,新媒體、新技術的出現,也為傳承和保護漢繡藝術這一文化遺產帶來新的機遇。怎樣將新的先進技術與漢繡這一民間傳統文化的相關保護進行有機結合,如何在新形勢下積極更新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觀念并將其運用于漢繡的保護工作之中?可利用新的媒介環境,不斷提取傳統漢繡的藝術特征元素及文化內涵,為進一步感受本民族文化,賦予漢繡別具一格的新面貌,從而喚醒人們塵封已久的荊楚文化記憶。
關鍵詞:漢繡;工藝技術;文化特征;傳承;發展;創新
一、引言
漢繡的前身是楚繡,所謂漢繡指的是一種在今天的湖北地區的武漢、洪湖以及荊州等地區為中心所流行刺繡藝術的統稱。漢繡作品往往兼具裝飾性以及實用性,在荊楚地區民間十分流行,從而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然而,到了今天,對于漢繡工藝的傳承卻日漸式微,專門進行漢繡創作的民間藝人已經十分稀少了,并且許多已經是年邁的老人,漢繡藝術的傳承面臨著后繼乏人的現狀;诖耍瑸閷h繡這一悠久的傳統民間文化進行搶救與保護,應當積極地對新的媒介以及技術等進行運用,通過更為時尚的手段使得這一古老的藝術在保存自身獨特的藝術內涵的同時,煥發出新的魅力,從而獲得更為長遠的發展。
二、漢繡的工藝與文化特征
1.漢繡的工藝
與四大名繡不同的是,在用針技術上,漢繡有著氣獨特的技術特點,針法十分豐富,使得作品具有層次感,十分鮮明。漢繡在針法處理上干凈利落,圖案輪廓往往清晰明了。在具體的刺繡過程中,往往從整體構圖并外圍啟繡,進而向中心聚集并逐漸完成整個繡面的刺繡工作。在針法的組合上,漢繡通常會依據布料的材質以及圖案的不同,采用比如:游針繡、關針繡、墊針繡、紋針繡、鋪針繡、潤針繡等多種針法對“齊針法”進行輔助與補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片金繡法,該針法能給作品帶來極強的立體感,可謂是漢繡中的一大亮點。漢繡作品充分符合了荊楚地區人們喜歡枝繁葉茂、熱鬧富貴的審美心理。
2.漢繡的文化特征
漢繡藝術以楚文化為發展土壤,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現在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獨特風格與美麗,具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
(1)地域的關聯性
由于歷史背景的不同,各個城市都有著其自身與眾不同的城市氣質與文化氛圍。作為武漢三鎮之一的漢口鎮,許多大商戶在此云集,居民們普遍向往金錢與財富,奢靡之風一度盛行。作為一種奢侈品,漢繡很快就得到了風靡,并且由于過分崇尚財富,使得當地居民更加傾向于俗文化。相對顏色艷麗、喻示著富貴吉祥的題材則更受人青睞。因而,民間藝人們往往運用顏色鮮亮的金銀色繡線來呈現出一種富貴雍容的風格特色。在圖案題材上往往采用寓意吉祥的龍鳳花卉等,在針法上則大量運用“平金夾繡”這一激發,從而營造出一種十分炫目的效果。
這與唐代對于金線的向往有著相似之處!镀兴_蠻》中“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描繪的就是唐代女子換上由金絲繡織而成的羅裙的情景。金線的廣泛應用必然會形成金光閃閃,富麗堂皇的效果,而唐代人對此的如此喜愛,反映出他們對于奢侈豪華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是大唐盛世社會生活繁榮的體現。
(2)創造性價值
作為具有悠久歷史與獨特魅力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漢繡充分顯示了其原創性、傳承性以及地域性等特點,更加符合漢民族人們的文化心理。漢繡的紋樣造型豐富多樣,而且大多帶有一定的寓意和象征意味,并且往往運用諧音、符號等形式來表現其內涵。比如說:金魚紋樣就是“金玉” 的諧音,罄與“慶”諧音,喜鵲立在梅花枝頭象征喜上眉(梅)梢。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漢繡藝術逐漸深入到荊楚地區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漢繡在題材以及紋樣方面業發展出了更多的形式與造型,其中的美好的內涵與吉祥的象征也體現了當地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
(3)文化傳承價值
漢繡題材大多取自湖北本土的民俗事物以及現象。其中出現較多的紋樣題材有龍鳳、花卉以及麒麟等,這也和當地民間的一種原始信仰、圖騰崇拜等有關。比如說:“龍鳳呈祥”、“喜上眉梢”、“麒麟送子”以及“二龍搶寶”等題材常常出現在婚禮習俗之中。其題材在滿足民眾的審美需求以及美好意愿的同時,與具體的民俗文化活動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一方面,民俗活動決定了漢繡的題材以及寓意,另一方面,漢繡藝術的明亮和活潑的風格也使得民俗活動更加喜氣洋洋,增強了民俗文化活動的豐富性。在人們的服飾以及門簾等室內的裝飾層面上,漢繡通過其精湛的藝術手法不僅美化了整個人們的生活環境,同時也給人們一種正面的文化心理暗示。
漢繡藝術以其鮮明的民間文化內涵長期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社會功能。傳承與保護漢繡文化,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只有追本溯源才能枝繁葉茂,讓漢繡藝術在今天多元化的社會依然能夠占有一席之地,并取得長久的發展。
(4)審美性價值
漢繡在構圖與造型上也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對于“圓滿”的追求。在構圖上,漢繡往往運用中心式的構圖模式,比如說黃梅地區有一種彩挑方巾就是采用的中心式構圖,其圖案是由邊花、角花、團花以及填花構成的,整體構圖以中間的一個團花為主,運用向心式、放射式、旋轉式或者對角式等形式,環環相扣讓人為之目眩,形成一種花團錦簇、熱鬧活潑的藝術效果。
相關期刊推薦:《大眾文藝》創于1956年,是由河北省文化廳主管,河北省群眾藝術館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優秀學術期刊。重點面向全國一線教育工作及教育骨干,以教育理論、課改實踐、教學研究及管理為主,為教育工作搭建一個互相展示交流的平臺。主要設有:原創平臺、文藝評論、藝術理論、文史哲、藝術教育創新、民族文化研究、民間藝術研究、影視藝術研究、群眾文化論壇、文宣工作研究、檔案管理 、圖書館論壇、文博論壇、文化市場管理等欄目。
漢繡的裝飾色彩對比艷麗,給觀者提供了一場鮮艷奪目、活潑跳動的視覺盛宴。漢繡裝飾色彩的主色鮮明,多以紅、黃、綠為主要色調,同時配以深色的底色。在畫面的主體圖形中,采用明度和純度較高的顏色,吸引觀者的眼球;畫面中其他造型的色彩則降低明度和純度,深淺搭配合理,整幅畫面裝飾性極強。
三、漢繡的傳承與發展
1.漢繡的發展現狀
就當前而言,傳統漢繡工藝的傳承面臨著沒落的危機,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發現,最根本的問題是由于傳統漢繡的紋樣以及圖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人生活的需求。武漢的漢繡產品主要來源于小型家庭工作坊,創作的圖形依然延續原始紋樣的特點,創新性較少。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優秀的設計產品大量涌進市場,消費者的審美眼光也隨之提高,審美情趣也在不斷上升。因此,漢繡要想得到持續不斷的發展,就必須與當今的市場相結合,創造出屬于目前這個時代的產物。
2.漢繡的傳承與創新
對于漢繡文化的傳承以及保護,首先應當秉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這一基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原則。具體而言,我認為首先應該對漢繡的發展現狀有所了解,搜集部分流散于民間的漢繡技藝與相關資料;第二,對于漢繡大師及其傳承人的深入探訪。對其所傳承的漢繡技藝以訪談、錄像等方式進行記錄;對漢繡獨特的針法進行整理,繪成圖譜,編輯成冊;同時加強對漢繡傳承人的培養,是漢繡文化傳承的重中之重。
在創新方面,如何保持漢繡文化精華的同時,完美的與現代藝術潮流相結合?筆者認為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輔助開發,在傳統圖形創新的過程中體現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多領域、多技術地為漢繡文化的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例如,對于漢繡文字題材紋樣的傳承與創新。文字題材一直漢繡藝術的一個亮點,運用“福、祿、壽、喜”等這些寓意吉祥的漢字結構來對整個圖式進行構架,并在這些漢字之中穿插“龍鳳、仙鶴、靈龜”等同樣象征吉祥的圖案,字中有畫,而具有楚風的書法、外形厚重、筆法俊逸,浸透著濃厚的荊楚文化魅力。而伴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可以吸取這種傳統漢繡藝術的表現手法,并對其中的漢字進行置換,運用符合當下人們審美需求的漢字以及圖案進行創作,從而更好的使得漢繡藝術與時俱進。
四、結語
漢繡藝術生長于富有活力的荊楚大地上,受到這片文化土壤的豐厚滋養,使其擁有了與眾不同的文化特色。“用回望和前瞻性的姿態去設想過去的人如何看待過去的自己,以及將來的人如何看待今天。這樣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過去的真實性和我們自己。”回顧古往,并不是讓我們陶醉驕傲于燦爛的歷史文化,而是在歷史的語境之中學習它的現實價值,利用當今的設計理念技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新當代中國的文化這才是更為重要的。時至今日,漢繡藝術已經漸趨凋零,筆者希望通過本文讓人們在重溫漢繡藝術以及這片土壤的輝煌之余,對其的保護與傳承的可行性的方法也進行了探索,以期為重新找回漢繡藝術的光輝以及今后的可持續發展盡一些綿薄之力。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