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淺析遼寧滿族傳統手工藝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剪紙和刺繡為例

發布時間:2020-02-12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遼寧是滿族的故鄉,滿文化的發源地,立足于遼寧,滿文化開枝散葉,形成了獨具滿族特色的剪紙、刺繡等,還有系列民俗游戲嘎拉哈、冰嘎等;形成了獨具滿文化特色的枕頭頂。然而現如今滿族傳統文化的外在顯現符號在逐漸淡化,并在整體上呈現趨同化,如何讓

  摘要:遼寧是滿族的故鄉,滿文化的發源地,立足于遼寧,滿文化開枝散葉,形成了獨具滿族特色的剪紙、刺繡等,還有系列民俗游戲嘎拉哈、冰嘎等;形成了獨具滿文化特色的枕頭頂。然而現如今滿族傳統文化的外在顯現符號在逐漸淡化,并在整體上呈現“趨同化”,如何讓滿族傳統文化重獲生機,再一次展現魅力,回歸到大眾的視野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在拯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道路上如何更好地保護遼寧本土文化——滿文化是值得我們深入了解與思考的問題

淺析遼寧滿族傳統手工藝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剪紙和刺繡為例

  關鍵詞:滿族手工藝;傳承與發展;創意設計

  遼寧作為滿族的故鄉,滿族文化的發源地,在其歷史長河中所形成的刺繡與剪紙文化,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文明風貌和歷史文化底蘊的體現。其中,剪紙工藝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了雛形,古人將樹皮、金箔、獸皮等作為原材料,利用雕、刻、鏤等方式,在上面制作各式 “剪紙”藝術品。在漢代以后,真正的紙張發明出來后,古人利用先人們所留下來的技藝,在紙張上勾勒出歷史的風土人情,一張張鮮活的剪紙作品在藝術家的雙手中巧妙的孕育而生,以另一種獨特的方式承載著歷史的軌跡,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情懷。與此同時,滿族刺繡也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發展,經過歲月的打磨,滿族刺繡已經積淀了一定的文化藝術基礎和現代審美藝術表達。

  如何繼承并弘揚滿族傳統剪紙和刺繡手工藝,讓其再次獲得生機,大放光彩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在剪紙方面,我們應該著眼于如何能夠讓剪紙工藝融入百姓生活;在刺繡方面,在服飾“世界化”、“國際化”的大趨勢下,如何將具有傳統文化意蘊的滿族刺繡與現代成衣結合,使傳統文化元素回歸時代視野。在當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大背景下,有效保護與傳承剪紙與刺繡藝術顯得尤為重要,深入探究如何能夠再一次將人們很少或不再需要的滿族傳統手工藝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回到大眾的視野當中,通過一件件生動可觸的物品喚起人們對滿文化的記憶并傳承滿文化制作工藝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

  一、滿族手工藝——剪紙和刺繡

  剪紙藝術的源頭要追溯到巫術祈禱,滿族人信奉薩滿教,在進行祭祀的活動過程中,薩滿法師會剪刻一些人物、植物、動物等紙制品在儀式活動中使用,來營造更加逼真的現場感,向神靈的表達尊敬與崇拜。這種巫術形式帶有強烈的藝術色彩,在民間祭祀活動中廣泛流傳后,成為一種別具一格的民間藝術表達形式——滿族剪紙。

  滿族刺繡是一種源于生活的藝術載體,是滿族婦女對于自然界的感悟以及內心世界主觀想法的真實表達。不同的刺繡藝人對于刺繡對象有著各不相同的體會與理解,樣式及顏色也會相應的有所不同,但其直接表達出情感的方式就能夠體現出薩滿文化中寄情于物這一思想對滿繡的影響十分長遠。在民間,刺繡是以實用品出現在傳統工藝品之中的,滿族婦女將他們的情感注入在刺繡作品中,不僅僅是自己欣賞,也會將繡品送給親友,在這里繡品不僅僅作為一種使用和審美的工具,它更多的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和睦了家族關系。此時的刺繡更多的被賦予了社會功能。

  二、滿族手工藝發展現狀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文化越來越得到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剪紙和刺繡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積極的保護與傳承,但是同樣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一)滿族手工藝保護與傳承的成就

  1.滿族自治縣內開辦剪紙、刺繡培訓班

  在國家大力的扶持政策大背景下,大多滿族自治縣都在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在進行滿族文化的重建工作,在自治縣內開辦滿族刺繡和剪紙的培訓班,讓本土的滿族人重拾技藝。并且培訓班是全額免費的,能夠更加的吸引對故土有情懷的滿族居民們,讓滿族手工藝從根上能夠得到復興。

  2.舉辦大型展覽會

  在部分滿族自治縣內,根據自治縣的發展程度和特色,會定期舉辦大型的文藝展覽活動,將滿族特色的剪紙藝術和刺繡工藝展示給大眾,隨著時代的進步,網絡媒介的快速發展,滿族傳統工藝的展覽通過多種形式的傳播,影響力已經躍出國門,走向國際,充分將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給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通過這些活動來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到滿族的傳統手工藝,更多的人欣賞到滿族文化的美,了解到滿族手工藝文化。

  (二)滿族手工藝保護與傳承中的不足

  1.國家資金撥款有限,傳播發展受限

  文化產業的復興,國家需要面對大批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支持工作,有先確定的,也有后跟上的,都需要國家的資金資助發展,都需要國家輔助做宣傳工作,然而國家的資金投入是有限的。很多滿族傳統手工藝的專家雖然有意專心研究手工藝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但物質支撐材料匱乏,不僅僅影響傳承藝術家們的信心,更加影響了滿族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國家對于專業的了解滿族手工藝文化的平臺也少之甚少,滿族手工藝傳承人缺少專業的傳播滿工藝的平臺,阻礙了滿族手工藝文化面向大眾的專業的宣傳,對于下一代了解滿族手工藝文化的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

  2.傳承人缺少新鮮血液,藝術品缺乏創新

  人們能夠了解滿族的手工藝,只能通過它所呈現出的作品,所以,滿族手工藝作品是連接滿族文化與大眾的一個重要的橋梁,這個橋梁一定要搭建好才能夠更好的弘揚與傳播滿族的剪紙與刺繡手工藝文化。然而,現如今大多數的傳承人大多是老一輩人,年輕人很少有,因此應多為喜愛滿族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年輕人提供相應的空間與環境,近些年來國家大力倡導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在省內很多地方,利用寒暑假期間,由政府資助開辦剪紙、刺繡等傳統手工藝培訓課程,吸引了大批的年輕人前來學習,除社會環境外,更應鼓勵滿族傳統手工藝文化走進校園、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從而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促進其發展。

  3.銷售渠道少,市場狹小

  現如今遼寧省內滿族傳統手工藝品銷售市場大多活躍于各大旅游景區,而在旅游景區以外的銷售市場卻很少見到滿族手工藝品的身影,由此可見,滿族傳統手工藝品的銷售路徑較為單一,受眾人群面積較小,對外宣傳力度不足。手工藝品的加工方式多為在手工作坊內加工,制作成本較高。以上兩個問題都在不同方面限制了滿族剪紙與刺繡手工藝品在大眾市場上的流動性。

  三、滿族手工藝的保護與傳承

  近幾年國家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增強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滿族傳統剪紙與刺繡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擔有重要的責任。

  (一)出版滿族剪紙和刺繡手工藝文化相關書籍

  書籍是文化最好的載體,無論想要發展開發滿族剪紙刺繡的相關文化產品,還是媒體傳播,都離不開紙質的書籍材料。并且,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還需要出版相應的外文圖書,隨著日趨國際化,多方領域都在不斷向世界化、國際化進軍。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不斷壯大,中國文化將日趨得到關注,滿族刺繡剪紙手工藝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勢必會得到關注,有了書籍材料作為支撐,更能進一步將滿族剪紙刺繡手工藝文化推向一個更高的平臺。所以,在面臨機遇的時候,一定要足夠的支撐才能夠更加平穩的發展。

  (二)健全扶持體制,精準幫扶滿族剪紙刺繡手工藝文化發展

  地方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發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家 “放權”的同時地方也要積極的“束權”,真正的將國家的扶持基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嚴格遵守國家發展非遺文化的政策。同時,也要建立起相關申請制度和管理制度,便于傳承人更好的將有利于文化傳播的想法應用于實踐中,并且能夠在這一工程中接受到管理。政府還應鼓勵地方的文化旅游公司進行相關的產業,不僅僅能夠帶動相關的產業發展,還能夠多方面的促進滿族傳統剪紙刺繡手工藝文化的發展。

  (三)提高剪紙刺繡工藝品創新性,推動多種形式傳播滿族剪紙刺繡手工藝文化

  當下滿族傳統的剪紙與刺繡工藝品宣傳面較為狹窄,原因其一是工藝品很難真正的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設計樣式缺乏現代元素的融入,基于此應該保留其傳統的技藝技法,強化其藝術氣息,在設計過程中更多的融入現代元素,多角度的進行創意設計制作。第二,在進行宣傳時,更多的與現代傳播媒介相結合,進行多平臺的傳播推廣,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對滿族傳統剪紙和刺繡工藝品進行推廣宣傳,讓更多的人能夠真正的了解滿族剪紙和刺繡手工藝。

  相關期刊推薦:《大眾文藝》(半月刊)創刊于1956年,是由河北省群眾藝術館主辦、河北師范大學協辦的文藝學術刊物?锩嫦蚋鞔髮W,高等職業院校,中職中專及中小學教師,刊登教育類研究學術論文。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咨詢期刊天空在線編輯。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