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0-25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漢畫像拓印中的常見問題,并針對此類問題給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并對漢畫像拓印工作中實際操作的細節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關鍵詞:漢畫像石拓印,上墨保護 漢畫像石在山東、陜西、河南等地出土量很大,這些地區從事漢畫拓印的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漢畫像拓印中的常見問題,并針對此類問題給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并對漢畫像拓印工作中實際操作的細節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關鍵詞:漢畫像石拓印,上墨保護
漢畫像石在山東、陜西、河南等地出土量很大,這些地區從事漢畫拓印的館藏工作人員和民間愛好者也較多。關于漢畫拓印研究的論文著述的數量近年來也日益增多。拓印對于漢畫保護來說是把雙刃劍。筆者就在工作中拓印方面的一些感悟和心得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漢畫拓印的問題
1.暴力操作傷漢畫
從筆者實際接觸的情況來看,經過捶拓的漢畫像石或有損傷,有的表面殘留有墨跡,有的殘留有朱砂。這些墨跡朱砂本身并無太大腐蝕性,對漢畫并無實質性損傷,但是附著在表面影響漢畫外觀。有的添加有非中性的溶液,這樣的拓印會對漢畫造成實質性的損傷。2014年南京破獲非法拓印案,有拓印愛好者未經報批擅自拓印碑刻,被刑拘。
專業人員對污損碑刻清理花費近四萬元,破壞容易保護難。非專業的拓印人員力道火候把握不住,存在用膠過度、捶拓過猛等過度操作的現象。漢畫歷史悠久,表面多有侵蝕風化,捶打過猛,會使漢畫像石表皮受力脫落,珍貴漢畫慘遭損毀。用膠過度,膠體不易清理,會污損漢畫,另外膠體有腐蝕性,會對漢畫造成腐蝕。還有個別拓印人員急功近利,對漢畫用風機烘干。
干濕變化、熱脹冷縮,會使漢畫像石受到毀滅性損傷。由此可知,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對拓印隊伍的監督管理,不經過相關部門培訓考核,不具有相關資格證書不得從事拓印工作。文物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其稀缺性和珍貴性要求我們應該本著慎之又慎的態度進行拓印工作。我們不能拿老祖宗留下的珍貴文物練技術,做實驗。
2.修養欠缺錯誤多
拓印工作不僅僅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對拓印人員的藝術修養也有較高的要求。某些期刊雜志上發表的部分拓片,不論是從歷史研究的角度、還是從美學鑒賞的角度,都沒有達到相應的層次。拓印人員如果藝術修養不夠,可能會對漢畫產生錯誤理解,無論是對畫面的錯誤理解,還是對某種雕刻技法的錯誤理解,都會使拓片和原畫相差甚遠,甚至截然相反。例如只拓印陰線刻的線條部分,而不將畫面全部打黑,會造成視覺上的偏差,使畫面的表現力完全走樣。
有的拓片,邊框紋飾該表現的沒有表現出來,破壞了畫面的整體效果,更不要說內容的虛實結合,層次分明了。至于畫面粗糙、濃淡不一,細節缺失的拓片更是審美缺失,毫無神韻可言。部分拓印人員的專業素養不論是道德修養,還是歷史修養以及藝術修養都有待提高。
3.私拓濫拓違國法
理論上一級文物的拓片就是二級文物。雖然我國文物法對拓印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如重要文物的拓印必須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即使是博物館工作人員也嚴禁私拓濫拓。遺憾的是由于缺少監管人員,法規條例在執行的時候難度很大,少報多拓的現象屢禁不止,頻頻發生。個別文物收藏單位以經費緊張,需要增加資金保護文物為由,明里暗里對收藏漢畫像石進行捶拓,如某碑林被媒體曝光高價出售拓片,工作人員辯稱拓印的是民國時期不重要的碑刻。實際情況不得而知。提高拓印人員的薪酬待遇的同時,應該進一步加強對拓印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另外還應該加大處罰力度,使心懷不軌的從業人員不敢鋌而走險。
二、拓印操作有技巧
拋開政策監管和從業道德不講,就技術層面來說,如何提高拓片質量也是大有學問的。拓印水平的提高不僅依賴于個人的悟性,更取決于個人的長期實踐和同行的切磋交流。提高拓印水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自制拓包多實踐
拓包是拓印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偏偏此工具不像打刷棕刷之類可以從商店購買,此物無法通過購買得到,只能自制。自制拓包無固定要求,使用方便為原則。拓包內裝何物也無定論,秕谷、棉花、沙子、谷殼、小米均可。還有使用橡皮泥做拓包材料的。選用橡皮泥時,須將橡皮泥用布扎緊,以防水分蒸發。橡皮泥拓包特別適合浮雕類漢畫的撲拓。據筆者經驗,橡皮泥拓包粘性大,上墨后往回收起時要輕輕收,切忌動作幅度過大將宣紙帶起。拓包是拓印的重要物品,也是消耗品,故平時可多制作幾個,最好是大小不一,根據需要選擇大小不一的拓包。
2.紙張選擇多操練
拓印時漢畫像石情況不一,如何因情況選定紙張也需要多操練多實踐。對于高浮雕畫面可選用皮紙,此類紙纖維多可以承受較大張力而不破裂,便于顯示整體輪廓。對于含有陰線刻的漢畫或者是文字碑刻,可以選用易上墨、透明度好的宣紙,使文字清晰,效果突出。
3.陰晴圓缺多體會
看到此標題的讀者可能會認為筆者在故弄玄虛,其實不然。拓印工作和天氣情況有重大關系。比如野外作業需要關注天氣狀況,有風無風決定了上紙時采用干上還是濕上;有雨無雨決定了上墨時墨汁加水的多少。其中并無量化指標,只能靠個人悉心體會。
4.胸有丘壑多揣摩
部分拓印人員對拓印工作定位不夠精準,僅僅認為是機械的復制。這種認識是非常片面的。拓印工作和攝影性質相同,誰能說攝影不是藝術,就是簡單的按動快門呢?拓印工作者應將拓印視為需要靈感的創作。有了良好的心態,認為自己從事的是富有藝術氣息的工作,再把握好各個細節,一定可以拓印出上乘的拓片。上紙盡量不要用膠。用膠固然粘得牢,但同時可能使漢畫受損,也可能導致不易揭取。生手喜歡用膠,老手只用清水。用水刷碑上紙上墨,墨汁會沿著紙內纖維有所浸潤,形成一種略有動感的美。
用膠水上墨不是說不可以,但操作不當會導致畫面靈氣全無,成為死氣沉沉的復制品。上墨不可等宣紙全干。宣紙八成干最好,上墨時應先輕后重、先少后多、自上而下。最后的拓片應濃淡相宜,整體風格統一。或是烏金拓濃墨重彩大氣濃重,或是蟬翼拓淡妝輕施輕盈靈動。創作之前,應先熟悉畫面,揣摩雕工,體察細節,力爭做到目無全牛,又胸有丘壑,然后開工拓印時才能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整體的虛實、濃淡的搭配,層次的突出等。
最后建議拓印工作者就算具有相關資質接到具體任務,也不要急于在珍貴文物上直接拓印。首先可選狀況類似的價值不高的碑刻先做實驗,待思路成熟,萬無一失的時候再進行正式拓印。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拓印入門容易精通難,唯有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才能真正把握拓印的精髓,在自身情操得到陶冶、知識得到增長的同時,為漢畫保護工作做出貢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