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4-03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中的弊端,并根據國有企業的實際發展,對于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提出完善對策,這樣才能夠幫助國企更好的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提升國有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對于國有企業轉型升級也十分重要,國企黨建工作在解放思想、維護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中的弊端,并根據國有企業的實際發展,對于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提出完善對策,這樣才能夠幫助國企更好的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提升國有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對于國有企業轉型升級也十分重要,國企黨建工作在解放思想、維護職工權益、承擔社會責任、黨風廉政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都需要不斷的提升。
關鍵詞: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國有企業改革
國有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當前我國正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在此形勢下,國企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發展與風險同在。國企黨建工作作為國企運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影響著國企的良性運行,還影響著國企改革的順利進行和可持續發展;诖,必須科學分析當前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斷總結經驗,以優化和完善國企黨建工作。
一、新形勢下深化國企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
1. 深化國企黨建工作有助于國企轉型升級
新形勢下,國企發展處于瓶頸期,也是轉型升級的機遇期,改革勢在必行。國企黨建工作不僅為其轉型升級提供了明確的政治方向,也為其提供了堅強的組織后盾,相對于非國有企業,優勢明顯。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局勢,挑戰著國企的穩定和長遠發展,面對新局面、新挑戰,只有深化作為國企的政治基礎——黨建工作,才能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使企業可持續發展,這需要領導層在黨建工作中對企業未來科學謀篇布局,職工干部擁有堅定的政治態度,優化工作作風,共同協作為國企轉型升級做出應有奉獻。
2. 深化國企黨建工作有利于完善我國現代企業制度
不可否認,現代企業制度與黨建存在巨大張力,在向現代企業制度轉型過程中,權力不斷集中于“一把手”,國企黨建工作逐漸邊緣化,國企的民主逐漸喪失殆盡,國企的使命與責任也逐漸遺忘。然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型需要作為國家與企業中介的黨組織的存在,更需要黨組織引領方向,承擔更多的責任,企業黨建工作更是協調著政府與企業、中央與地方,同時黨組織的存在還監督著國企日常的重大決策,其效用顯而易見。新形勢下,黨建工作更是國企與現代企業制度有機融合過程中的“潤滑劑”,有助于賦予代企業制度中國特色,實現其中國化。
3. 深化國企黨建工作有利于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
國企黨建工作的展開涉及到企業運作的各個方面,是國企協調各方的獨特的政治優勢。在國企黨建中,做好企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能夠有效團結企業職工干部,密切企業與群眾的聯系,同時有利于強化企業文化,承擔企業責任,增強企業凝聚力,調動全體職員積極性創造性,共同為企業向上發展做貢獻,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4. 深化國企黨建工作是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舉措
黨對企業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深化國企黨建工作是黨對企業科學領導的重要方式,是黨領導人民發展生產力的重要媒介,更是響應黨中央關于深化改革的重要表現。在國企中黨員和工人階級占據較大比例,完善國企黨建工作有助于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深化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提升群眾對黨的信任度,更有助于優化黨的組織機構,提升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二、新形勢下國企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 國企黨組織思想觀念較為落后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只有思想上不斷進步,行為才能緊跟時展,國企改革也才能找準正確方向。新形勢下,國企黨建工作并未摒棄某些傳統低效率的工作方式,黨建工作的思維觀念過于落后,而對黨中央提出的新思維、新觀念持抵觸心態,其改革嚴重滯后于黨中央對于國企改革的新部署,領導層常處于觀望狀態,待其他企業施行成效顯現后才施行于本企業。企業黨組織思想的僵化,往往導致黨建工作效率低下,更影響國企的決策與執行能力的優化。
2. 國有企業對其社會責任的承擔力度不夠
當今市場,不僅要求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還要求企業擔負起推動社會發展的責任。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也是升華企業形象、營造良好聲譽的過程,有助于提升企業競爭力。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并不等同于利潤的最大化,當前某些國企一心追本逐利,不僅未承擔起社會責任,反而做出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的行為,環境污染、施工擾民等現象廣泛存在。
國企黨組織的存在有利于引導企業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回饋社會,承擔起國家發展的政治和社會職能。但是目前,國企黨組織往往追求經濟績效,謀求政治前途,而對企業社會責任不承擔、不履行,對其淡而忘之,未充分發揮國企承擔社會責任的模范帶頭作用。
3. 對國企職工的權益維護不力
當前,人力資本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基礎,是企業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所在。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是否良好,關系著企業的健康發展,對人力資源的儲備更是影響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國企在經營管理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不僅保障企業職工的基本權益,還應滿足員工更高層次的要求,以更好地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服務于企業。
在現行國企人力管理模式中,國企黨建工作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具有重要影響力,然而一些國企黨組織在維護基層黨員在組織和企業中的民主權利、參與和知情權利,以及實際經濟社會權益方面表現消極。不僅沒能充分利用黨組織這一媒介深化基層員工與企業高層聯系,發揚企業民主,維護職工權益;更沒能協調好企業內部矛盾,以致在改革過程中引起不必要的矛盾沖突,嚴重影響企業甚至社會和諧發展。
4. 企業文化建設缺失
企業文化是提升企業凝聚力,科學整合企業生產要素,激勵員工積極性、創造性,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業的靈魂和支柱,每個企業都有其獨特的企業文化。時至今日,企業都將其企業文化作為企業之間競爭的重要因素而精心建設,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然而對很多國有企業而言,不僅沒有清晰認識到企業文化建設對于企業發展和競爭的的戰略意義,而且建設過程中對于如何定位自身企業文化更是缺乏科學認識,未從自身組織結構及經營特色等實際出發,更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盲目地抄襲復制國內外知名企業文化內容,粗制濫造,內容更換成為常態,重宣傳倡導,執行流于形式,其建設效果甚至有礙于企業的健康運營。
在國企黨建工作中,黨組織不僅要承擔起在基層黨員和職工中開展思想政治學習等黨性教育的責任,還應承擔起企業文化建設的職責。當前,大多數國企黨組織將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和企業文化建設混為一談,或者以思想教育工作代替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而未能清晰認識到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區別,未能梳理清兩者的聯系,望以開展有限的文體活動、宣傳口號、開設培訓班等傳統方式快速塑造企業文化,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宗旨和目標更是缺乏科學認識。
5. 黨組織監督及責任機制存明顯缺陷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紀委對國企的巡視和“回頭看”力度加大,查處了大批腐敗分子,彰顯了反腐決心,同時也暴露出國企黨建工作存在的弊端。當前國企黨組織對國企的組織人員監督存在著失位、缺位,對企業“一把手”的決策缺乏有效的約束和相對權威。國企黨組織作為履行國企政治功能的主要載體,其監督優勢反淪為企業發展劣勢,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助長了企業集權之實、腐敗之風。黨組織的紀檢監察機構對企業履職中也存在著失察,紀委內部責任機制的缺失往往令相關人員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逃避責任,好人式的存在,大搞人情關系,常常先行腐化,更妄談監察。
三、新形勢下加強黨建工作的對策建議
1. 解放思想,明晰企業黨建方向
十九大的召開對于國企黨建具有劃時代的指導意義,國企黨組織應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思想、新觀念的指引下,扎實落實黨中央對于國企改革的新部署。在黨建工作中,國企黨組織應不斷加強學習,解放思想,去除主觀偏見,改善工作作風,創新黨建工作思路,明晰黨建工作方向與目標,健全黨建工作制度;與此同時,激勵國企職工和各層次干部不斷學習,樹立終生學習觀念,開展有組織化、常態化的學習班,全面提升政治思想水平。在實踐中,黨員要增強使命感,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嚴格踐行“三嚴三實”思想,團結非黨員職工與群眾,以更好的工作狀態和思想面貌為企業發展助力。
2. 以人為本,維護企業職工合法權益
以人為本是現代企業制度中的重要特征。國企黨建工作更要以人為本,切實維護職工利益,保障其合法權益,提升職工獲得感和幸福感。首先,推動國企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密切企業與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系,構建企業和諧職工關系;其次,搭建維權和訴求表達渠道,推動企業廠務的公開透明,建立健全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切實落實職工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再次,不斷提升企業福利待遇水平,在住房、醫療、社保等方面提供更多幫助,讓職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3. 承擔社會責任,提升企業名譽度
鑒于我國國有企業的社會主義性質,國企不僅要承擔對于經濟發展的責任,還要承擔起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責任,因此國企是否履行社會責任關乎黨是否代表著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在承擔推動社會發展的責任方面,企業不僅要轉變生產方式,提升企業績效,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還要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企業應堅持綠色發展、生態發展、健康發展,協調企業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在承擔政治責任方面,企業不僅要認真協助政府履行宏觀經濟調控職能,維護市場穩定,還有在眾企業中發揮承擔社會責任的模范帶頭作用。
4. 創建企業文化,提高企業凝聚力
企業在創建自身企業文化中,要深入企業的日常運作之中,切實認識和理解企業自身特點及優勢,增強企業文化針對性和普適性,要密切聯系實際,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堅持企業文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只有企業員工認同企業自身文化,才會將自身融入于企業發展之中,才能充分發揮自身能動性,與企業同生死、共命運。國企在構建企業文化過程中,要將企業文化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思政教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結合企業實際形成體系的企業文化理念,構建更為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時建設企業更為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為企業發展奠基堅實的群眾基礎。
在加強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過程中,應重視思政教育,構筑思想道德防線,要深化對企業“一把手”的黨性教育,以及對職工干部的廉政教育,要大力宣傳廉政文化,強化廉潔自律的意識觀念,形成廉潔奉公的工作作風;科學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全面推進從嚴治黨,防微杜漸,黨委與紀委要落實“兩個主體”責任,敢于擔當;完善國有企業問責制度,規范權力運行,要完善執行的程序性規定,明確執行主體,同時創制反饋制度,不斷完善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構建純潔、健康企業。
參考文獻:
韓冬雪,林毅.關于深化國企黨建的幾個問題[J].珠海市行政學院,2013(01).
推薦閱讀:國有企業廉潔文化建設的思考
這篇企業文化論文發表了國有企業廉潔文化建設的思考,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風向標,在企業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然而企業文化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沉淀,對于國企來說反復倡廉更是可觀發展的需要,論文對企業文化建設進行了探討,并給出了相關建議。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