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飲食文化類論文集合(2篇)

發布時間:2017-04-26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飲食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國飲食不但講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滋、養、補”的特點。對于幼兒來說飲食更為重要,論文介紹民間飲食文化在大班幼兒生活的實踐,探討了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在飲食文化的影響,下面是兩篇飲食文化類論文范文。

  飲食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國飲食不但講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滋、養、補”的特點。對于幼兒來說飲食更為重要,論文介紹民間飲食文化在大班幼兒生活的實踐,探討了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在飲食文化的影響,下面是兩篇飲食文化類論文范文。

  民間飲食文化在大班幼兒生活的實踐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幼兒教育開始走出固有的模式,走向了國際化。隨著西方先進幼兒教育理念的沖擊,一方面,我國的幼兒教育正在逐漸得到重視,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帶來了民族意識的淡化,土生土長的幼兒對于家鄉的熱愛情感正在逐漸消逝,這種家鄉文化的流失,無疑對于幼兒的成長是不利的。“醇正水鄉,舊時江南”的同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而同里的民間飲食文化,更是享譽中外。那么,如何讓同里民間飲食文化的課程貼合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年齡特征,從而更好地使幼兒掌握和理解呢?這無疑成為我園幼兒園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所關注的重點。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時代特征,我們開始以大班生活區作為觀察重點,開展了一系列民間飲食文化活動,旨在提高幼兒的家鄉意識和熱愛家鄉的情感。

  一、走進尋常百姓家,了解民間飲食文化歷史

  自古就有吃在同里的說法,為了讓大班幼兒更好地了解民間飲食文化,我們首先在各班發放與同里民間飲食文化相關的問卷調查表,征集眾多家長和幼兒的意見,共同來制定和選擇適宜幼兒操作的民間飲食活動,這一活動也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綜合考慮大班階段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制作工序難易等原因,我們選擇以同里特產作為切入點,層層深入。通過圖文并茂結合實地參觀的方式,讓幼兒走進同里老百姓的家中,認識形形色色的同里特產。年過花甲的吳老太是土生土長的同里人,當聽說我們要來做客時,甚是喜悅。她耐心友善地同幼兒講解同里民間小吃的由來和典故,原來這些做工傳統又不失精致的青團子、襪底酥、酒釀餅、麥芽塌餅等特產,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美好的寓意。在吳奶奶的熱心幫助下,幼兒不僅品嘗到了美味的同里民間小吃,而且對于家鄉飲食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我們找到了“林家鋪子”的著名糕點師來講解酒釀餅的制作流程,讓幼兒觀看酒釀餅的制作,并嘗試在師傅的指導下用酒釀和面粉發酵、烘焙,并包入甜餡,大班幼兒不僅聽得津津有味,更樂于親自參與其中。

  二、合理投放區域游戲材料,培養幼兒自主創新能力

  “生活區”是結合與幼兒生活日常相關的各類元素所開設的區域,而這些頗具當地特色的民間飲食,更是大班幼兒生活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區材料的投放是決定幼兒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興趣和選擇,在前期我們使用了一些民間小吃的模型,例如硬紙板結合芝麻制作的“襪底酥”,彩紙包裹泡沫板粘貼的“云片糕”,但這些成品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不但容易破損,而且和實物存在一定的差距?紤]到大班幼兒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強,后期我們選用實物來取代模型,豆類、谷類、土產、調料的投放,讓大班幼兒對民間飲食的制作充滿了期待。例如在青團子的制作中,我們使用了麥草,但之后我們考慮到麥草比較少,而且要去掉硬梗,留葉片,還要放在開水中煮沸,所以選用了綠色蔬菜的汁來進行代替,甚至還可以用抹茶粉,這不僅增加了操作的可行性,也有利于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隨著幼兒對于生活區民間飲食活動興趣的增強,原有大班生活區中較小的“制作區”,“買賣區”和“成品區”已遠遠不能滿足幼兒的需求。我們也逐漸意識到,生活區不僅僅是一小塊區域,它可以延伸到幼兒一日活動的方方面面。于是,我們在幼兒園設立了飲食坊,讓幼兒自主選擇操作材料,并學習使用搟面杖、篩子、模具等一系列傳統工藝。同時,讓幼兒自由分組,并讓小組長定期組織成員更新生活區的各類材料,從而確保食材的新鮮性和多樣性。

  三、重視操作實踐和體驗,升華幼兒的家鄉情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要注重幼兒在活動中的體驗,提倡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在襪底酥的制作過程中,我們讓幼兒自己動手用搟面杖來將水油皮按壓搟成圓餅狀,這個在我們成人眼里很簡單的動作,卻帶給了幼兒很大的困難。有些幼兒操作的時候力氣太大,將制作好的水油皮搟破了,有些則搟壓的圓餅過厚,導致放入烤箱后有些較薄的圓餅焦了。我們共同探索發現當搟不動的時候,可以慢慢地搟開,不要硬搟,翻個面,如果還不行,可以將水油皮折三折,再搟開。最后,我們一起將包好的小球輕輕地搓長,沾上黑色芝麻,再輕輕輕地從中間往兩頭搟長,那一刻,我們是喜悅的,因為我們終于成功了!還有一個小秘密,那就是在放入烤箱之前,要在餅上輕劃兩道,或扎幾個眼,這樣就不會鼓起來,才真正能讓襪底酥仿若“襪底”一般。通過這樣的方式,幼兒的操作比之前嫻熟多了,他們也逐漸體驗到了制作襪底酥的樂趣。

  看著這些香噴噴、金燦燦的襪底酥,幼兒的臉上都帶著甜甜的笑容和滿滿的成就感。我們邀請了家長進入生活區,共同觀摩幼兒制作民間小吃,品嘗這些松脆可口、咸中帶甜的襪底酥,家長們對自己孩子的表現都感到不可思議。于是,我們又在大班幼兒生活區開設了狀元蹄的制作、冬釀酒的釀造等一系列活動。大班幼兒從最初對于同里民間飲食文化的一無所知,到現在每個幼兒在了解的基礎上,都能積極動手參與其中,他們獲得了初步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并不僅僅局限于幼兒對于家庭的依賴,還有對于家鄉和祖國的情感。在生活區的民間小吃制作活動中,有孩子說:“老師,這個真的很難做,可我現在覺得做同里人真好,有這么多的好吃的。”幼兒天真的話語,常常會無形打動著我們的心。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通過將民間飲食文化融入大班幼兒生活區的一系列活動,我們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和使命去傳承這上千年的歷史文化,讓民間飲食文化走出家鄉,走向世界。

  作者:嚴秋辰

  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在飲食文化的影響

  摘要: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不同,主要源于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人注重感性思維,更強調思維層面的綜合性,而西方人更偏重于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善于以分析的眼光,審視社會和生活。故而,中西方無論是營養口味、烹飪技術,還是餐桌禮儀、用餐工具等,都存在差異,各具特色。

  關鍵詞: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飲食文

  飲食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極具民族特色和審美情趣。當前,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趨普遍,飲食文化也跳脫了廚房和餐桌的限制,成為關乎社會、經濟、政治、倫理、藝術的主要元素,延展性很強。本文立足于思維方式差異,對中西方飲食文化進行研究,為中西文化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差異的影響

  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雖對立,也極為矛盾。東方人和西方人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兼備,只是因地域、文化、歷史、宗教、生活習慣的差異,使他們各有側重。縱觀西方飲食文化,具有很強烈的理性色彩,而中國飲食則更偏重于柔性和情感性。

  (一)營養與美味,各有側重

  理性思維層面下,西方人更講求飲食的科學性及合理搭配,其飲食文化普遍基于營養的科學論證形成。其通過飲食搭配,實現營養的均衡。他們更善于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進行食物配給。他們更注重食物的營養價值,而不在乎其是否美味、好看。當他們食用牛奶、面包、香腸、蔬菜時,普遍關注食物的脂肪、熱量、維生素和蛋白質含量,以及是否能夠對這些營養進行充分吸收,食用之后有無副作用等。相較于營養,中國飲食更講求美味。無論是食物的原材料、調料,還是菜品、做法等,都極為豐富。例如,中國人善于炸、烤、煎、熘等,采用這些烹飪方法,很容易使食物的營養成分流失,并滋生有害成分,不夠健康。但是,因為對色、香、味、形的偏重,使中國飲食更具藝術性、文化性和美感等。

  (二)烹飪過程的規范性和隨意性

  西方人的飲食,講求科學和營養,其烹調過程極為規范、考究。食物烹調過程中,主料和調料的應用都非常精確,而烹飪時間也有明確的規定。而中國飲食則極具感性特征,無論是食物的搭配,還是調料的使用,都很自由、隨意,富有創造性。在中國,川菜、粵菜、東北菜等各大菜系,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風味。哪怕是同一菜系中的同一種菜,在配料的使用和搭配上,也會因廚師的習慣和喜好等,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個廚師,也會因季節、場合、用餐人特點、年齡和身體狀況等,對烹飪過程和材料搭配等進行調整。而中國廚師也會在菜品中,加入自己的想象,給予自身充分的發揮空間,這并不會受到食客的抗議。因為中國人對飲食的評判極為寬容和隨意,受個體喜好的影響[1]。

  二、綜合性與分析性思維差異的影響

  綜合性思維和分析性思維的區別在于前者講求整體性,后者講求個體化。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更加綜合,更傾向于依從整體,對事物的特性進行觀察。而西方人更側重于分析性思維的應用,注重個體特性。因思維層面的差異性,使中西方飲食文化,無論是味道搭配,還是餐具選擇和就餐方式,各有不同。中餐的烹飪和食用,更講求整體性;西餐則是分而治之的搭配型料理。

  (一)味在其中和味在其外

  中國飲食以味道著稱,中國人追求味覺層面的享受,自內向外,進行整體性調和。具體實施方法是食物經加熱和烹飪之后,本來的味道、加熱之后的熟味、添加調料和輔料之后的調和之味進行融合,互為補充和滲透,實現味道在食物內部的充分融合。西餐則比較簡單,其很少將食物混合在一起烹調,而是側重于對食物搭配組合形式的研究。搭配過程中,更注重原材料的形和色,主要實施方法是對各種食物和配料分開烹調,然后在餐盤中予以搭配。這些原料的味道各有特點,互不干擾,味在其外。多是將各菜品煮熟之后,搭配調味的醬汁。以法式羊排為例,一邊放置羊排和土豆泥,另一邊搭配煮青豆、番茄和生菜。色彩對比鮮明,味道各有不同。其顯示出的是分析式思維特性。

  (二)筷子和刀叉

  筷子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必備元素。它看似簡單,卻具備夾、撥、挑、扒、撮、撕等多重功能,極具融合性和包容性。刀叉主要服務于西方人的飲食習慣,功能比較多,可用以對牛羊肉進行宰殺、解剖和切割,食物燒熟之后,兼做餐具。與繁雜的西方餐具相比,筷子簡單、大方,體現出了“以和為貴”和“綜合統攬”的獨特韻味。依靠一雙簡單的筷子,中國人便能夠嘗遍各類菜式。西方人在餐具的分析和使用過程中,極為具體,各類菜品所應用到的餐具也極為講究。例如,吃肉時,所用的刀叉略寬,吃涼菜所用的刀叉細長。倘若刀叉橫放,表示其是為飯后點心準備的。西方飲食過程中,刀叉類目很多,使用不當,會顯得極為失禮。中國飲食,小到日常三餐,大到滿漢全席,一雙筷子便可解決。餐具的不同,主要是源于中國人講求綜合,西方人注重分析的思維習慣[2]。

  (三)分餐制和會餐制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還表現在分餐制和會餐制。中國宣揚的是會餐制飲食文化,無關乎人數的多少及何種目的。進餐者圍坐在一起,共用一桌,其反映出的是漢民族的大團圓文化。在這樣的飲食氛圍中,人們相互敬酒、讓菜、勸菜,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互相尊重和禮讓等,一脈相承。分餐制在西方的盛行,與西方人講求的個體性思維具有很大的相關性。西方,無論家庭聚餐,還是賓客宴請,都采用該種方法。用餐者依據自己的個體喜好,進行菜品選擇。上菜之后,每個的面前擺放一個屬于自己的盤子,各吃各的,自己依據喜好,隨意添加調料。吃完第一道菜之后,更換第二道。該種飲食方式,干凈衛生,但是過于冷清,沒有營造出一種溫馨歡樂的飲食氛圍。當前,西方自助餐,也是變相的分餐制,有助于個體之間的情感交流。西方人講求的是對個性和自我的尊重。該種飲食方式,與西方以個人為本位,崇尚自由,注重個性的民族特點相一致。

  (四)餐桌禮儀差異

  中西方飲食文化中,餐桌差異主要表現在西方人喜靜,中國人喜動。中國人將飲食作為人生一大樂事,講求排場、熱鬧和氣氛等。無論是主人,還是賓客,在餐桌上都相互勸酒、讓菜,滔滔不絕,盡情的享受美味佳肴。以這樣的餐飲氛圍,來體現主人的熱情和好客,而食客的開心和歡快也是源于內心的。該種“鬧”的氛圍,折射出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溫暖、團圓等。西方人之所以在餐桌上比較安靜,與他們所秉承的文化禮儀具有很大的相關性。他們在餐桌上安靜的吃自己的盤中餐,無論是喝湯,還是吃菜,都不會發出過大的響聲,均細嚼慢咽。進餐過程中,與左右的客人進行交談,但是也要兼顧餐桌上的其他人。交流的聲音不宜過大,也不能太小,要確保對方能夠聽見。咀嚼食物過程中,禁止說話,即使有人同你講話,也要咽下口中食物之后,再做回答。西方人在交往過程中,不同于中國的一團和氣,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獨立性很強。

  三、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對飲食文化交流的意義

  飲食文化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主要內容。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能夠幫助人們對西方風俗文化特性具備全面的認知,并對自我飲食文化特性進行總結,汲取西方飲食文化中的優質特性,用以對中國飲食文化中的不足進行補充,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并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飲食文化傳統,使其得到快速更新和發展[3]。飲食是對社會和文化轉變最直觀的體現,主要取決于人們對各種口味的認同和接受。自古至今,中西方飲食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發展脈絡,且具備各自不同的特性,并借助對外來文化元素的吸收和借鑒,使自身得到不斷豐富。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主要根源于其思維模式,它不會隨著歷史的沿襲而發生改變。明確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對飲食文化的影響,將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作為主要價值取向,實現中、西方文化的滲透和融合,最終創造出相輔相成,互為合作的文化精神,實現中西方飲食文化交流。

  四、結語

  綜上所述,思維方式對飲食文化的影響極為明顯。中西方的社會背景、文化差異和交際需求等,決定了它們的飲食文化也各有不同。中國人注重感性思維,而西方人則更偏重于理性思維,前者講求美味,烹飪過程隨意,而后者則更注重營養的搭配,烹飪過程極為規范。中國飲食文化中體現出的是綜合性思維模式,西方飲食文化則是對分析性思維模式的彰顯,這在味道、餐具和用餐制度等方面都有所體現。明確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對飲食文化交流的影響,以推進中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

  [參考文獻]

  [1]卜佳.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對飲食文化的影響[J].知識經濟,2012(15):50-51.

  [2]戴躍儂,陸涓.中西飲食文化差異之跨文化比較[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2(06):77-81.

  [3]馬瑾.中西方飲食差異的文化內涵及社會外延[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377-380.

  作者:朱淑婷 單位: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

  推薦閱讀:《長江論壇》以宣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宗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重點研究長江流域、武漢與中部的戰略發展問題,密切關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前沿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及時宣傳國際國內的創造性成果。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