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8-30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美學論文投稿發表了共生美學對動畫角色設計的運用,什么是共生美學?這種藝術形式是將共同的利益運用美的理念組合在一起,這種藝術形式也推動了動畫角色的設計和發展,是動畫更具有創造力,論文探討了共生美學下的動畫角色特征和內涵。
這篇美學論文投稿發表了共生美學對動畫角色設計的運用,什么是共生美學?這種藝術形式是將共同的利益運用美的理念組合在一起,這種藝術形式也推動了動畫角色的設計和發展,是動畫更具有創造力,論文探討了共生美學下的動畫角色特征和內涵。
摘要:優秀的動畫角色外形新穎、內涵深厚,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和教育性。文章將共生美學與角色設計相結合,闡釋如何設計角色外形,深入挖掘角色的內涵,為角色創作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美學論文投稿,動畫,角色設計,共生美學
自動畫誕生以來,產生了不計其數的動畫角色,它們熱情、有愛、聰明、勇敢……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成功的角色,筆者認為除了要具有吸引人的角色外形,還要有深厚的內涵、一定的娛樂性和教育性,觀眾能為他們的一舉一動而動情。如何做到以上兩點?共生美學能為角色創作提供新的理論依據。共生美學是指為了共同的利益運用美的理念和形式組合到一起,進而產生具有美感的新事物。動畫角色是動畫藝術創造的演員,它包含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既然美是精神領域抽象物的再現,而審美意識是以審美愉悅為目的的,那么通過共生美學引導人們以美的思維方式創作美的動畫角色就成為文章討論的重點。
一、共生美學創新客體存在的形式
共生美學雖是近年來才提出的,但共生美學的運用很早以前就已存在。如,埃及的獅身人面像為人頭、獅身、鷲翅合體,象征權力和武力;服裝設計師從昆蟲、花卉、鳥類等形方面汲取設計靈感,設計的常見的喇叭裙、蝙蝠衫等都是運用共生美學的典型案例。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為當代藝術家的創新提供可能。數字藝術家李小鏡運用數碼攝影技術不斷放大存在于人類身上的“獸性”,用計算機技術拼貼了一些半人半獸的人物。李小鏡在帶給人們一個又一個驚奇的同時,也在傳遞出自己對藝術、生活的思考。共生美學和藝術息息相關,它在幻想性、科學性以及對美的追求方面,決定了動畫設計者對角色設計創造的渴望和熱情,這源于人類的觀察、感受和體驗。當人們對某一體驗有了感觸,并想與其他人分享時,那就是藝術創作的開始之時。對藝術的理解越深入,得到的感悟也就越豐富,共生美學思想正是推動動畫角色設計發展的動力。
二、共生美學創新性認識——動畫角色特征
運用共生美學的目的在于設計具有獨特行為、語言、鮮明個性的動畫角色形象,在觀眾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筆者基于對共生美學的理解,將共生美學思想下優秀動畫角色設計具備的特征概述如下:其一,本體與外在的共生。按照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設計師根據自己的感情、審美經驗賦予作品相應的形式。其二,歷史與現在的共生。歷史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任何一種新的藝術的產生都要經歷一定的歷史過程,動畫角色設計也不例外,沒有歷史的積淀是不行的。其三,科學與藝術的共生。藝術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是不可分割的。動畫可以說是科技發展的產物,也是科學與藝術結合的產物。其四,傳統與創新的共生。傳統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習俗、道德觀念、生活方式等。繼承和發揚傳統觀念是創新的奠基石。對傳統的繼承與創新是動畫藝術永恒的研究方向。其五,人類與自然的共生。藝術源于生活,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閱歷,藝術又有千差萬別的表現。藝術的存在依賴于物質(自然),而物質(自然)又促進了藝術的發展。其六,不同文化的共生。不論世界上的哪個國家、地區、民族,都不斷對藝術進行革新、創造,力求處于不敗之地,能夠獨樹一幟。由于各國頻繁的商業往來,在交流中相互影響,在客觀上促進了各國動畫藝術水平的提高。
三、共生美學下動畫角色形象內涵
一個成熟的角色不僅要有視覺效果,角色內涵設計同樣十分重要。動畫角色形象運用共生美學能夠傳達感情和意義,是藝術家主觀創造的產物。如,機器貓、機器人瓦力等動畫形象,都屬于共生美學形象,而這些形象又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其行為具有人格性。在設計一個角色之前,設計師首先拿到角色的文字描述,通過了解劇情,確認動畫的風格,進而確定動畫角色是人物還是動物,是寫實還是夸張……之后,設計師根據導演的要求和自身的文化底蘊,對角色進行設計、修改、再設計,直到滿意為止。角色的內涵包括角色的性格、日常行為、語言以和習慣動作等,通過塑造角色的心理特征和情感特征,可以達到與觀者的心靈共鳴。中國動畫角色設計師大都出自美術院校,美術功底深厚,但通過設計挖掘人物心理是美術設計人員面臨的一大難題。一些動畫角色往往披著一件華麗的外衣,內容表述與時代不符、與民族文化不符,這就是角色內涵不足所致。共生美學蘊含的互惠理念不僅可以促進動畫角色設計,也能豐富角色文化內涵,強化角色特征。共生美學與角色設計淵源甚深。角色設計體現了文化的積淀,角色設計藝術是人與自然、社會、生活在多層次上的矛盾對立與統一。動畫角色設計只有和共生美學相融合,才能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賢浩.動畫角色設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2]袁年興.共生哲學的基本理念.湖北社會科學,2009(2).
[3]王菲.談當代設計藝術的共生美學觀.科技創新導報,2012(32).
作者:李麗榮
推薦期刊:《大連民族學院學報》創刊于1999年,是國家民委主管、大連民族學院主辦的刊登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論文的綜合性學術刊物(雙月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