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8-24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美術論文投稿發表了高中美術教學的探討,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可以提升學會的文化素養,那么如何改善美術教育觀念才能加快美術知識的滲透呢?通過使用美術教學新方法,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這篇美術論文投稿發表了高中美術教學的探討,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可以提升學會的文化素養,那么如何改善美術教育觀念才能加快美術知識的滲透呢?通過使用美術教學新方法,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摘要:高中美術新課程所倡導的新課程理念從追求“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整體教育觀、發展觀,謀求“科學世界”和“生活世界”和諧統一的課程生態觀,呼喚教師課程意識等方面對高中美術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我們應采取一種對教育教學的探究創造精神,緊扣新課程理念,投身到新課程改革之中。
關鍵詞:美術論文投稿,新理念,新方法,新能力,創設提升
一、改變美術教學觀念,加快知識更新,確立美術教學新理念
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明確了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質,使美術教育內涵更加豐富多彩。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應結合學生的特點,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并在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特能與技巧,這就要求教師嘗試使用新的理念來解剖老教材,使學生的靈性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展現。
二、使用美術教學新方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是關系到教育、教學成效的關鍵。巴班斯基認為:教學活動的“一個典型特點是它不容許有千篇一律的現象”,教學中最忌“在課堂教學的結構方面,在教學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的應用方面的教條主義和死板公式”。
(一)在美術知識傳授過程中,要讓學生全面感受到藝術多面的美。過去的美術課,總是把重點放在講練上,課堂教學的過程總是與語言文字形影不離。其實真正的作品是靠形象說話的,藝術真正的美在于眼睛的捕捉和心靈的感悟。美術老師的教學側重點要和學生對美術實體的直接體驗聯接起來,運用審美價值較高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感知作品傳達出的特殊體驗,同時輔以發散性的思維講解美術知識。在課堂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營造活潑生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眼、耳、腦全面感受三維的審美刺激。
(二)加強美術練習,進行交流性輔導。學生進行美術練習,實質是一種理解、深化的體驗過程。交流討論的環境,更能讓學生在練習中交互彼此的想法,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美術課在時間分配上經常練習時間居多,但是練習的質量往往不盡如人意,學生的認識和技能難以均衡發展。
三、引導觀察想象,培養審美能力
美術是由“美”和“術”組成。中文的“美”是由“羊”“大”二字組成,在中國三千多年前的原始審美中,“羊和大”不僅意味著一種生活愿望,而且是一種原始的審美要求和追求。“術”就是技術。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審美也在升華,不僅是物質的,還包括精神和道德、價值觀等方面。
四、創設評價機制,提升有效教學
(一)積極評價學生美術作業,不要放過學生任何一個值得肯定的閃光點。每一個學生的作品都是個性的體現,所以作業的評價應該有一個歸于個性的標準。筆者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如下經驗:一看作業態度是否認真,二看畫技是否良好,三看是否有新的東西。肯定其突出的部分,另一方面要引導其改正不足的部分。鼓勵比批評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科學合理評價,鼓勵扶持創新。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建立自己合理的評價體系,針對不同水平和特點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學習的喜悅和樂趣,讓其能力通過美術學習得到發展,樹立自覺自主學習的信心。另外教師應對學生的探索與創新進行鼓勵,重視個性的培養,圍繞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發揮美術教學的獨特作用。
五、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與創造性思維是分不開的,中學生的教育雖然是基礎教育,但在掌握基礎的同時,也要緊抓基本能力的培養。高中美術教學不需要學生畫出什么驚世之作,但要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精神,敢于探索和創新,挖掘創造力。美術教書應該抓住中學生這個單純走向成熟的可塑性最強的時期,通過美術教學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一)精編教學內容,培養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甄選那些觸動學生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知識,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同時,教師要輔以科學有趣、豐富生動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主動進入教學氛圍,讓他們對美好事物露出贊美和表達的沖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條件,加強教學的趣味性和啟發性,才能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基礎。
(二)因勢利導啟發,及時促進創新。高中生正處于認知和思維最活躍的階段,他們接受吸收新事物的欲望非常強烈。他們內心的創新意識正是萌芽破土時期,需要不斷地澆灌,促進生長發展。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階段,教師要大力地扶持每一個學生,充分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創新意識的開花結果。綜上所述,結合本人多年來的高中美術教學工作經驗,筆者深知美術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培養藝術家,也不是單純提高美術技能,而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他們能夠生活得更加生動活潑,充滿藝術情趣,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和修養,促進他們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筆者認為在高中的美術教學中,應緊扣美術新課程理念,堅持美育的方向,以“育人”為中心,把促進高中生的審美發展作為美術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和任務,要運用各種工具材料進行藝術表現和藝術創造,從而使學生獲得藝術感知,藝術欣賞和藝術評價的能力,體驗視覺、聽覺、動覺等活動帶來的愉悅,豐富審美經驗,通過藝術活動發展個人潛能,提高生活情趣,健全人格,使藝術能力與人文修養得到綜合發展。
作者:王際清
推薦期刊:《大武漢》雜志是由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主管,楚天都市報傾力打造的城市生活雜志,2006年10月正式創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