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1-26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現在舞蹈中的古典舞的新應用技巧有哪些方面呢,要如何來加強對舞蹈新發展呢?本文是一篇舞蹈醫學論文。身韻在形上應該包含哪些內容?眾所周知,通過對傳統藝術在審美特征和各種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須首先解決體態上
現在舞蹈中的古典舞的新應用技巧有哪些方面呢,要如何來加強對舞蹈新發展呢?本文是一篇舞蹈醫學論文。身韻在形上應該包含哪些內容?眾所周知,通過對傳統藝術在審美特征和各種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須首先解決體態上擰、傾、圓、曲的曲線美和“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氣質美。中國古典舞在人體形態上強調擰、傾、圓、曲,仰、俯、翻、卷的曲線美和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內在氣質。
摘要:不管是古典舞訓練課,還是舞臺表演,都必須強調動作結合呼吸,合理運用呼吸,將呼吸貫穿于每個環節中。用呼吸來完成完美的舞蹈形態,用呼吸來推動舞蹈技巧嫻熟和變化,用呼吸來表現舞蹈動作的力度與線條,用呼吸來體現舞蹈情感和內涵。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舞蹈管理,藝術論文
一、中國古典舞概述
中國古典舞作為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舞蹈專家提煉、整理、加工、創造,并經過較長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范意義的古典風格的特色舞蹈。中國古典舞是中華民族舞蹈藝術的結晶,在中國舞蹈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堪稱為中國舞蹈的藝術典范。中國古典舞凝聚,著中華民族舞蹈藝術的精髓與民族審美風范,蘊涵著千百年來傳統舞蹈的神韻,脫胎換骨于戲曲舞蹈而演變發展成為具有時代性的獨特的藝術語言。中國古典舞的誕生與發展,反映了人們對古老舞蹈文化的尊崇,顯示出中國傳統舞蹈藝術的獨特風韻,它是中國傳統舞蹈的集大成者,它所負載的文化內涵豐富而深邃,具有無與倫比的特殊性質。
舞蹈論文:《北京舞蹈學院學報》,《北京舞蹈學院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7年,是北京舞蹈學院主辦的目前全國唯一的以舞蹈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研究為宗旨的學術期刊,現為中國國家級刊物,并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二、身韻的藝術特征
所謂“身韻”,顧名思義,“身”即身法,指中國古典舞的外部表現技法;“韻”即韻律,指中國古典舞的內在氣韻。“身韻”即身法與韻律的總稱。身法屬于外部的技法范疇, “韻律”則屬于藝術的內涵神采,它們二者的有機結合和滲透, 才能真正體現中國古典舞的風貌及審美精髓。換句話說,身韻即“形神兼備, 身心并用, 內外統一”。這是中國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標志, 是中國古典舞的靈魂所在。身韻中動作軌跡多以圓形為主,這與本民族幾千年來的宇宙觀和審美觀分不開。道家的太極圖、古典建筑的圓曲結構方式,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我們民族對圓形審美的追求。這一審美趨向在身韻中的體現便是平圓、立圓、“8”字圓。抓住這種運動規則,在這些基礎上加大或縮小原有律動的軌跡,便可打破原有的動力走勢,賦予動作不同力度、不同節奏的處理,改變原有的凝固化的動作性格。身韻要求表演者的動作必須遵循“圓”,即“動與靜與點與線互含互牽”的審美原則,這一點集中體現了古典舞民族性的形神統一的藝術特征。凝聚著中國舞蹈文化精神與民族審美觀的身韻,以其豐富多變的舞姿、濃郁的民族風格及強有力的表現力,已經成為中國古典舞的立身之本及其藝術特征的主要標志,成為中國古典舞的代名詞。
三、身韻中的形、神、勁、律
身韻包含的形、神、勁、律是四個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身韻中動作元素包括提、沉、沖、靠、含、腆、移、旁提。
從唐宋以來到元明清的中國宗教廟宇塑造和敦煌壁畫中不難看出這一點是由古至今一脈相承而不斷發展演變。如秦漢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灣”、中國民間舞膠州秧歌的輾、擰、轉、韌,海洋秧歌的攔、探、擰、波浪和“花鼓燈”的“斜塔”等無一不貫穿著人體的擰、傾、圓、曲之美。從局部來看,頭、頸、胸、腰、胯、肩、肘、腕、臂、掌、膝、踝腳、步,都有其特定的要求。身韻在形的訓練中, 是以擰、傾、圓、曲的體態美為重點、以腰部的動律元素為基礎、以平圓、立圓、“8”字圓的運動路線為主體、以傳統中優秀的典型的動作為依據、以由淺入深并層層發展的教材為方法來培養真正懂得并掌握中國古典舞形態美的演員。
形的訓練上要注意以下三點要領:一是舞蹈者在靜止的體態(或姿態) 情況下所必須具備的自我審美意識與氣質。比如挺拔而含蓄、剛勁而柔韌這種矛盾而統一的審美意識。二是掌握姿態與姿態、動作與動作的運動過程中所經過的路線與軌跡。正如書法藝術中的筆, 橫、豎、點、撇是有極其嚴格的規范而又有充分的發展余地的, “沒有規矩, 不成方圓”,人體運動藝術也是具有其自身嚴謹的規范和規律的。三是由動到靜或由靜到動這瞬間變化的運動法則。
神泛指內涵、神采、韻律、氣質、心意,是起主導作用的部分。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其規律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這些文字構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美學理論,高度地概括了身韻的內涵,才能使所謂 心、意、氣體現出神韻的具體化。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傳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運動,而恰恰是受內涵的支配和心理的節奏所表達的結果,這正說明神韻支配一切。“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準確地解釋了形和神的聯系與關系。
“勁”就是力。古典舞在節奏特點上也很突出,這與民族音樂的特點是分不開的,民族音樂有別于西洋音樂那樣強弱相同、有規律的勻速、脈動式的節奏,一般表現為彈性節奏和點線結合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民族音樂所引領的動作的內在節奏,如動靜、緩急、收放、吞吐、欠與送、抑揚頓挫、點線結合等特點,從而產生特定的動律特點和韻律感。
律包含動作中自身的律動性和它依循的規律這兩層意義。一般說動作接動作必須要順, 這順勁正是律中之“正律”,動作通順則能一氣呵成, 有如行云流水。但古典舞往往又十分重視“不順則順”的“反律”, 以產生奇峰疊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一個動作和動勢的走向分明是左, 突然急轉直下地往右, 或者正向前時突變向后等等均是。這種“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 可以使人體產生動作千變萬化、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動感。從每一具體動作來看, 古典舞還有“一切從反面做起之說”, 即“逢沖必靠、欲左先右、逢開必合、欲前先后”的運動規律, 正是這些特殊的規律產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審美性。無論是一氣呵成、順水推舟的順勢, 還是相反相成的逆向動勢, 或是“從反面做起”都體現了中國古典舞的陰陽變幻之美, 這正是中國“舞律”的精奧之處。從人體的運動整體分析出形、神、勁、律各自的特點, 這正是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出發點和歸宿。所以說, 身韻是整個中國古典舞訓練、表演等諸環節的精髓。
四、身韻中的呼吸
身韻從動作元素入手,從呼吸中找本源。如何將形神兼備、內外統一、身心并用的身韻表達得淋漓盡致,呼吸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在古典舞身韻的形、神、勁、律中呼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與形、神、勁、律相融在一起,相互影響。從表面看呼吸屬于胸腔運動而能形成四肢的外部動作,但是通過對肌肉呼吸感的培養,能訓練手臂的延伸感,腿部曲伸的內在感。在任何一個舞蹈動作中,呼吸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與舞姿是相融在一起的。因此,在身韻訓練中,呼吸至關重要且貫穿始終。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