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社會科學期刊瀏覽:次
《地層學雜志》簡介:
《地層學雜志》(季刊)創刊于1966年,由全國地層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主辦。本刊是地層學及與其相關的地質學、沉積學、古地里學、古生態學、古氣候學研究的學術性期刊,主要刊載與上述學科有關的專門性論文,學術動態、報道、討論、書刊和論文的評價,綜述及譯文,以及國內外工作方法交流和經驗介紹。
《地層學雜志》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地層學雜志》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主辦單位:全國地層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出版地:江蘇省南京市出刊周期:季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66年郵發代號:2-837國際標準刊號:0253-4959國內統一刊號:32-1187/P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889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769萬方影響因子:0.88萬方總被引頻次:886
《地層學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地層學雜志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地層學雜志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地層學雜志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2015年第1期《地層學雜志》成功收錄論文目錄:
東秦嶺淅川奧陶、志留紀地層的新觀察………………………………戎嘉余 詹仁斌 王懌 黃冰 唐鵬 欒小聰
貴州習水奧陶系牙形石生物地層……………………………樊茹 盧遠征 張學磊 張師本 王志浩 李鑫 鄧勝徽 張放
揚子板塊北緣孤峰組地層劃分及空間分布特征……………………………吳勘 馬強分 馮慶來
青海省北祁連上三疊統南營兒組下部孢粉組合……………………………羅偉 冀六祥 劉鋒 歐陽舒
安徽巢湖湖相地層記錄的早全新世氣候事件……………………………胡飛 楊玉璋 張居中 鄭洪波
從沉積層序到海平面變化層序——層序地層學一個重要的新進展……………………………梅冥相
南雄盆地上湖組坪嶺段的時代探討……………………………張顯球 李罡
青海大煤溝新元古代冰磧巖的發現及地質意義……………………………陳世悅 孫嬌鵬 劉文平 張躍 莊毓凱 馬帥 劉姚
黔北鴨溪地區中生代陸相碎屑巖礦物地層劃分……………………………楊光龍
浙江天目山千畝田泥炭晚全新世以來Rb/Sr記錄的干濕變化……………………………張愈 馬春梅 趙寧 史威 劉笛 朱誠 鄭朝貴
山東萊蕪盆地火山碎屑巖鋯石U-Pb年代學研究……………………………寧振國 孟凡巍 劉吉強 李聰穎 楊恩秀 胡永斌
論文范文參考:東秦嶺淅川奧陶、志留紀地層的新觀察
本項研究得到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項目(41221001)和重大研究項目(41290260),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大力支持。本文也是IGCP 591項目的階段成果。1概述秦嶺—大別造山帶,中國中部最重要的一個東西向大地構造單元,華南和華北兩個古板塊的分水嶺,一直是許多地質學家長期關注的地區(張國偉等,2013)。河南省西部淅川、內鄉兩縣地處秦嶺構造帶的東頭(丹江口水庫北端);在地層區劃上,它隸屬于昆侖秦嶺區秦嶺分區兩隕小區(中南地層表編寫小組,1974);在大地構造上,它屬于秦嶺—大別微板塊(張國偉等,2001;劉少峰、張國偉,2006),位于揚子板塊北緣帶之北。這個地區的地質調查始于上世紀30年代,至今已有80多年。解放后開展了區域地質填圖,許多單位,特別是河南省地質礦產系統的地質科技人員做了大量的開創性和奠基性的工作,發表了許多有關本區早古生代地層和生物群的論文(相關參考文獻見下面的討論)。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