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是中國科學院主辦、中國科學雜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學專業性學術刊物。《中國科學》任務是反映中國自然科學各學科中的最新科研成果,以促進國內外的學術交流。
《中國科學》以論文形式報道中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創造性的、高水平的和有重要意義的科研成果。在國際學術界,《中國科學》作為代表中國最高水平的學術刊物也受到高度重視。國際上最具有權威的檢索刊物SCI,多年來一直收錄《中國科學》的論文。1999年《中國科學》奪得國家期刊獎的第一名。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天文學》(中文版)和SCIENCECHINA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英文版)是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雜志社出版的學術刊物。力求及時報道物理學、力學和天文學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方面等方面具有創新性和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月刊。
《中國科學》中文版創刊于1950年8月,刊期為季刊,次年12月?1952年10月《中國科學》英文版創刊,刊期為季刊,至1966年9月?1973年1月,《中國科學》復刊,以中、英文兩個版本出版,為季刊;1974年改為雙月刊;1979年1月改為月刊。1982年《中國科學》中、英文版同時分成A,B兩輯出版,A輯為
數學、物理學、天文學、技術科學;B輯為化學、
生物學、農學、醫學、地球科學,均為月刊。1996年《中國科學》中、英文版同時分為A,B,C,D,E五輯出版,A輯為數學、物理學、天文學;B輯為化學;C輯為生命科學,含生物、農學、醫學;D輯為地球科學;E輯為技術科學。上述五輯除A輯為月刊外,其余均為雙月刊。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在2001年創辦了《中國科學》F輯信息科學英文版,為雙月刊;同年,《中國科學》D輯中、英文版均由雙月刊改為月刊出版。在2003年將《中國科學》A輯分為A和G兩輯,A輯為數學,G輯為物理學、力學、天文學,均為雙月刊。2005年A輯中、英文版均由雙月刊改為月刊出版。
目前《中國科學》(中文版)和《ScienceChina》(英文版)各有A~G輯,共14輯:A輯為數學;B輯為化學;C輯為生命科學;D輯為地球科學;E輯為技術科學;F輯為信息科學;G輯為物理學、力學和天文學。從2008年起,均為月刊。
從2006年起,《中國科學》A~G輯英文版全部由Springer獨家代理海外發行,并納入SpringerLink網絡平臺。
《中國科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中文版)和《SCIENCECHINA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英文版)是2003年從《中國科學A輯: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和《ScienceinChinaSeriesA:Mathematics》中分離出來的。主要報道主要報道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物理和
聲學,理論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核技術、等離子體物理、高能物理;基礎力學、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爆炸力學、物理力學;天體物理學、天體力學、天體測量、射電天文學、星系與宇宙學、空間天文學和交叉學科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方面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雜志欄目設置:
欄目設置:設有3個欄目:
評述:綜述所研究領域的代表性成果和研究進展,評論研究現狀,提出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議。要求作者在該領域從事過系統的研究工作,或者所做工作與該領域的研究緊密相關(10000字左右,附600字左右的摘要)。
論文:報道物理學、力學和天文學各領域具有創新性、高水平和重要科學意義的最新科研成果(8000字左右,附300左右的摘要)。
快報:簡明扼要地及時報道物理學、力學和天文學各領域具有創新性和新穎性的科研成果(4000字左右,附300字左右的摘要)。
中國科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雜志收錄情況:
該刊被以下數據庫收錄:CBST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