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SCIE 收錄的運籌與管理學期刊分析及啟示

|SCIE 收錄的運籌與管理學期刊分析及啟示

  摘要:文章分析了 SCIE 收錄的運籌與管理學(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ORMS)期刊,梳理了各國學者在該領域的發文情況。我國作者 2016—2020 年間在 SCIE 收錄的 ORMS 期刊發文總數和 Q1 區論文數量以及高被引作者數量均居世界第一,頂尖期刊發文數量還有待提高。但我國的運籌管理期刊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遠遠落后于學科的發展。根據我國 ORMS 期刊的實際狀況,提出創辦和發展高質量的 ORMS 期刊的建議,旨在為我國 ORMS 學科和期刊發展提供參考。

SCIE 收錄的運籌與管理學期刊分析及啟示

  關鍵詞:運籌與管理;SCIE 期刊;發文數量;中國作者;A 類期刊

  1945 年以后,以美國管理學之父泰羅為代表的現代管理科學開始興起,這是一門以運籌學、數學行為科學等為工具的科學,旨在將管理量化并做出最優的決策。從此,運籌與管理成為密不可分的學科,先后創立了不少相關的期刊,形成一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級期刊, Management Science(MS,《管理科學》)和 Operations Research(OR,《運籌學》)成為該領域的兩大頂級期刊。中國的運籌與管理科學也隨之蓬勃發展,相關的期刊不斷增加。我國目前的管理學期刊主要分為三類:工商管理類(《管理世界》《南開管理評論》《中國軟科學》《科研管理》等),管理科學與工程類(《管理科學學報》《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系統工程學報》《中國管理科學》等),公共管理類(《公共管理》等)等。運籌學期刊則相對比較少,主要是中國運籌學會主辦的三本期刊:《運籌與管理》《運籌學學報》《中國運籌學會會刊》(Journal of the Operations Research Society of China, JORSC)。

  國內學者對運籌與管理類期刊的研究目前還偏少,主要包括以下論文。王懷詩和張彤[1] 用文獻計量和對比分析方法,對管理學核心期刊《管理世界》中的合作論文在年代、系統分布以及文獻被引量三個方面存在的差異進行了研究。王風華[2]等對 2010—2014 年發表在 10 本國際頂級管理學期刊的學術論文進行了編碼分析,系統地分析了跨文化管理在主流期刊上的研究現狀。張伶[3]分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認定的管理科學類重要學術期刊和 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B 輯中“社會與管理/管理/綜合”類收錄的所有管理學期刊的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等數據,重點評價了《南開管理評論》在管理學期刊中的學術影響和地位。張濟明等[4]以《中國運籌學會會刊》的辦刊實踐為例,分析了英文科技期刊創刊階段的發展策略。吳領葉[5]以《運籌學學報》為例,提出依靠特約專稿和精品專刊切實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張濟明[6]以國際高影響力期刊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為例,分析了運籌學高被引期刊并獲得一些啟示。根據筆者對中國知網的查找結果,目前國內對運籌與管理類期刊與學科的宏觀研究還基本沒有。

  本文將對 Web of Science (WoS)數據庫 SCIE 收錄的運籌與管理(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ORMS)期刊加以分析,為中國運籌與管理學科在 WoS 中的表現勾勒一個全景圖,對中國運籌與管理學的優勢與不足加以分析,以期給中國運籌與管理學期刊一些啟示。本文使用的數據主要來自 Clarivate 旗下的 Incites 數據庫,涉及時間軸從 2016—2020 年共 5 年的時間,期刊影響因子以 2000 年 8 月發布的 2019 年各期刊影響因子為準。文中所指中國期刊、中國學者及其發表論文均指 Icites 數據庫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中國澳門數據之和。

  1 SCIE 收錄的運籌與管理期刊的總體情況

  1.1 收錄期刊情況

  SCIE 1997 年收錄 ORMS 期刊 39 本,2015 年上升到 82 本,平均每年新增 2.4 本。2016 —2020 年的 5 年時間變化幅度較小,總數增加 1 本期刊,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主辦,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承辦的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于2017年被收錄。SCIE 目前收錄的運籌與管理類期刊的具體情況如下:

  SCIE 2020 年收錄運籌與管理類期刊 83 本,平均影響因子為 3.176。與 2018 年相比,2019 年度的影響因子排名發生了較大變化。在過去 4 年一直蟬聯運籌與管理類期刊影響因子第一的 Jour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影響因子由 2018 年的 7.776 降為 4.673,行業排名降為第 10 名。2018 年行業排名第 3 名的 Technovation 則憑借其不斷上升的趨勢,一躍成為行業第 1 名,影響因子由 5.250 上升為 5.729。2020 年 SCIE 收錄期刊中影響因子最低的為 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2019 年影響因子僅有 0.083,有效引用次數僅僅為 2。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的發文量和總引用次數一直穩居第一。

  1.2 SCIE 收錄期刊的國籍

  SCIE 2020 年收錄的 83 本期刊共由 11 個國家出版,具體情況如圖 1 所示。

  由圖 1 可以看出,SCIE 收錄的 ORMS 期刊主要由 4 個國家出版,美國出版的 29 本,英國出版的 24 本,荷蘭出版的期刊 11 本,德國出版的期刊 8 本,總占比 86.7%。 1.3 SCIE 收錄的中國 ORMS 期刊情況 SCIE 2020 年收錄的中國主辦的期刊共有 3 本,具體情況如表 1 所示。

  由表 1 可以看出,中國主辦的 ORMS 期刊不僅數量偏少,影響因子也偏低,其中臺灣交通大學主辦的 Quality Technology and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為二區期刊,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主辦的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為三區期刊,中國航天科工防御技術研究院主辦的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為四區期刊。

  3 本期刊中 2 本由大陸主辦,1 本由臺灣主辦。2 本為雙月刊,1 本為季刊。2 本期刊的年均發文量為 40 篇,1 本為 129 篇。2 本與海外出版商合作出版,1 本由編輯部自行出版。

  2 SCIE 收錄的 ORMS 期刊 2016—2020 年發表論文情況

  2.1 各國發表論文總體情況

  根據 Incites 分析,Clarivate 數據共收錄 1996—2020 年間發表 ORMS 論文 77 135 篇(包括了 SCIE 期刊、ESCI 期刊、書本和會議論文等)。SCIE 收錄的 ORMS 期刊 2016—2020 年間共發表論文 38 850 篇(這個數據由 incites 中選擇 Research area 項為 R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JIF Quartile 項選擇 Q1、Q2、Q3、Q4 得到),其中,Q1=18 987,48.87%; Q2=8 778,22.59%;Q3=6 682,17.2%;Q4=4 403,11.33%。第一作者發文 1 000 篇以上的國家 11 個,共發文 29 088 篇,總占比 74.87%。其他 100 多個國家以第一作者共發文 9 762 篇,占比 25.12%。具體情況如圖 2 所示。

  SCIE 收錄的 ORMS 期刊 2016—2020 年發表論文第一作者來源最多的 5 個國家依次為: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占總數的 1/2 左右。中國學者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論文數量為 8 492 篇,占比 21.85%,為世界第一。2016—2020 年,美國學者共發表 SCIE 論文 6 506 篇,英國 3 612 篇,德國 1 592 篇,法國 1 550 篇,分別占比 16.74%、9.29%、4.09%、3.98%,總占比 34.13%。

  2.2 Q1 區期刊發表論文情況

  SCIE 收錄的 ORMSQ1 期刊 2016—2020 年間共發表論文 18 987 篇,發文數量超過 500 篇的國家共 11 個,具體情況如圖 3 所示。

  從圖 3 可以看出,發文最多的 3 個國家分別是中國、美國和英國,共發表論文 9 223 篇,占比 48.57%。其中中國作者發文表 Q1 論文 3 525 篇,排名世界第一,占比 18.56%。

  3 A 類期刊發文情況

  2020 年 8 月 29 日,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三個管理科學領域國家一級學會召開發布會,聯合發布了“FMS 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列表”,其中運籌與管理 A 類期刊 7 種,運營管理 A 類期刊 3 種。成為運籌與管理期刊的權威認證標準,本文就以這 10 種期刊為例,分析中國學者在這 10 種運籌與管理 A 類期刊的表現。

  中國學者在這 10 本 A 類期刊中均有不錯的表現,其中占比超過 20%的期刊有 4 種,最高的 IISE Transactions 中,中國學者的發文量達到 41.9%。在國際公認的頂級期刊 Management Science 和 Operations Research 也有不錯表現,發文量達到 165 篇和 80 篇,分別占比 12.1%和 15.6%。美國學者在兩本頂級刊物的平均發文量均為 76%左右,比中國學者高出不少。

  10 本 A 類期刊中有 5 本是美國運籌與管理學會(INFORMS)主辦并出版,4 本是由美國的其他學會主辦,1 本是由歐洲運籌學會主辦。出版商除 INFORMS 自己出版,Wiley 出版 2 本, Springer Nature、Elsevier、Taylor & Francis 各出版 1 本,均為國際知名出版商。

  3 論文被引情況

  3.1 學科總體被引情況

  2016—2020 年的 5 年時間里,SCIE 收錄的 ORMS 期刊表論文 38 850 篇,這些論文共被引 406 035 次,平均每篇論文被引 5.21 次。其中被引論文占比 62.43%,零被引論文占比 37.57%, 1/3 稍多的論文沒有被引用過。

  ESI 高被引論文共 505 篇,引用超過 400 次的論文共 3 篇,引用超過 300 次的論文共 6 篇,引用超過 200 次的論文共 27 篇,引用超過 100 次的論文共 166 篇,引用超過 50 次的論文共 311 篇。

  3.2 高被引作者分布情況

  高被引作者的國籍分布如圖 4 所示。

  分析 ORMS 領域近 5 年前 100 名高被引作者,中國、美國、法國、英國、加拿大、荷蘭、葡萄牙、比利時居前,其余國家只有 1~2 名高被引作者或沒有。中國的高被引作者達到 27 名,占比 27%,他們分別來自香港理工大學(5 名),中南大學(4 名),中國科技大學(3 名),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各 2 名),武漢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華大學、中歐國際商學院(各 1 名)。

  4 討論與分析

  4.1 運籌學學科發展分析

  綜合分析各國學者在 SCIE 收錄 ORMS 期刊的表現,發文最多的前 10 個國家包括: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印度、加拿大、西班牙、伊朗;在 Q1 區發文最多的前 10 個國家包括: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德國、加拿大、意大利、印度、巴西;高被引作者來源最多的前 10 個國家包括:中國、美國、法國、英國、加拿大、荷蘭、葡萄牙、比利時、意大利、西班牙。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在發文總數、Q1 論文總數和高被引作者都占據絕對優勢,成為世界籌學界的主要力量。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也位列世界前 10,成為世界運籌學的重要力量。此外,德國、印度、伊朗和巴西作者的論文也有不錯的表現。

  毫無疑問,中國運籌學者在世界運籌學中已經占有重要地位,在 ORMS 學科的 SCIE 期刊過去 5 年的總發文量 8 492 篇,占比 21.85%,排名世界第一;Q1 期刊的發文量 3 525 篇,排名世界第一,占比 18.56%。過去五年中的全世界 100 名高被引作者中,中國作者占比 27%,排名世界第一。但中國學者在 A 類期刊中的發文量為總數的 20.5%,遠遠低于美國學者的 63.68%。在國際公認的頂級期刊 Management Science 和 Operations Research 發文量分別為 165 篇和 80 篇,分別占比 12.1%和 15.6%,美國學者的平均 76%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中國學者的總發文量已經在 ORMS 學科排名第一,但是在頂尖期刊的發文量與美國還是有不小差距。

  4.2 期刊分析

  由圖 1 可知,在 SCIE 收錄的 83 本期刊中,主要來自美國(27)、英國(24)、荷蘭(11)和德國(8),占比分別為 32.53%、28.91%、13.25%、9.63%,總數達到 84.32%。美國的 27 本期刊中有 7 本是由美國的運籌與管理學會主辦,1 本由軍隊運籌學會主辦,1 本為美國數學會主辦, 1 本由美國產品與運作管理學會主辦;德國主辦的 8 本期刊只有一本是由德國數學優化學會與 Springer Nature 共同主辦,其他 7 本均是由 Springer Nature 集團主辦并出版。荷蘭出版的 11 本期刊 8 本是由 Elsevier 主辦并出版。美國期刊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學會的引領作用,而荷蘭和德國則主要是因為分別擁有世界上著名的出版公司 Elsevier 和 Springer-Nature。

  4.3 中國學者的產出與期刊水平比例嚴重失調

  中國的 SCIE 期刊只有 3 本,總發文量卻高達 29.91%,遠遠超過擁有期刊數第一的美國,如果把這些國的 SCIE 期刊數量與發文量繪成圖,即為圖 5。

  相關知識推薦:scie發表評職稱論文有用嗎

  由圖 5 可以看出,美國、英國、荷蘭和德國的發文量與擁有期刊數量基本正相關,而中國的期刊數量與發文量卻嚴重背離,中國作者的發文百分比是中國擁有 SCIE 期刊數量百分比的 10 倍還多,也就是說大量的中國作者文章發表在國外的期刊上,中國的期刊嚴重落后于科研工作。中國作者不僅發文總數較高,Q1 區論文數量也是世界第一,只是 A 類頂級期刊還與美國有一定差距。

  中國的三本 ORMS 方面的 SCIE 期刊在過去 5 年的總發文量為 1 345,而中國學者在過去5 年的總發文量達到 8 492,我國的三本 SCIE 期刊過去 5 年發表的論文中第一作者為中國(包括大陸、香港、臺灣和澳門)共 701 篇,701/8 492=8.25%,也就是說在過去的 5 年中,中國的 ORSM 學者發表的 SCIE 論文中只有 8.25%是發表在中國自己的期刊上。

  5 我國發展運籌與管理期刊的措施與建議

  5.1 “做大”與“做強”,兩手同時抓

  中國的 ORMS 英文刊目前被 SCIE 收錄的只有 3 本,加上其他沒有被收錄的英文刊,總數不會超過 10 本,3 本被收錄的期刊中沒有一本位于 Q1 區。可以說,中國的 ORMS 期刊目前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與英美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數量算不上“大”,質量也算不上“強”。但中國的 ORMS 學科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2016—2020 年間,中國作者共在 SCIE 收錄期刊發表 ORMS 論文 8 492 篇,按照每本季刊每年發表 50 篇論文,5 年發表 250 篇計算,中國作者發表的論文足夠支撐 30 多本期刊,而我國目前擁有的 SCIE 期刊數僅為 3 本,1/10 的體量。中國學者有 2016—2020 年間發表的 Q1 論文數量為 3 525 篇,按照同樣的方法計算,也足夠支撐 14 本 Q1 季刊,而我國目前卻 1 本都沒有。

  如何才能讓中國的期刊與學刊發展相匹配呢?一方面,要抓國內期刊的數量,做大中國的 ORMS 期刊;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國目前期刊的質量,做強中國的 ORMS 期刊。做大期刊數量,可以通過如下幾個算途徑:一是創辦新刊,國家目前無論從資金上還是刊號上,都對創辦科技新刊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許多新辦期刊很快被 SCIE 收錄。統計表明,2015 年及以后中國創辦的英文期刊有 40%以上在 2~3 年內被 SCIE 收錄[7],2020 年 SCIE 收錄的中國期刊中有 3 種是 2018 年創辦的,占總數 8 種的 37.5%[8]。二是通過期刊改版,已有的中文期刊改為英文刊,或者是原有中英合刊的期刊一分為二,一本中文刊,一本英文刊。Journal of the Operations Research Society of China 就是在《運籌學學報》的英文部分基礎上創建的,目前已經被 ESCI、EI 等數據庫收錄。在做強中國 ORMS 期刊方面,一是要提升現有期刊服務水平,加快發表周期,吸引更多稿件在國內期刊上發表;二是要在政策上給予一定支持和引導。2019 年 7 月,教育部、科技部等四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遴選發布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形成全面客觀反映期刊水平的評價標準。2020 年發布的“FMS 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列表”,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和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均為 C 類,國內的許多管理學院以此推薦列表作為衡量論文質量的重要尺度,如果能對國內的英文期刊的級別給予適當照顧,勢必會增加期刊的吸引力,對做“強”我國 ORMS 期刊發揮重要作用。2019 年中國第一作者發表于 SCI 期刊的科技論文數是 45.02 萬篇[9],其中在中國本土期刊發表的不足 3 萬篇(約 6.7%)。如果這些論文的 1/3 在中國期刊發表,則可能約 15 萬篇論文會在中國科技期刊發表,這對于中國高水平期刊建設無疑是巨大的發展機遇。——論文作者:張濟明

相關閱讀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