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水稻栽培種植的新科技發展

發布時間:2015-09-05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在當前水稻種植栽培的新應用管理模式有哪些呢?我們應該如何來加強對水稻栽培的技術呢?水稻種植的科技對產量上有何影響呢?本文主要從種植技術關鍵和水稻栽培要點以及怎樣提高結實率增加粒質量等各個方面做了相應的介紹。本文選自:《雜交水稻》,《雜交水稻》

  在當前水稻種植栽培的新應用管理模式有哪些呢?我們應該如何來加強對水稻栽培的技術呢?水稻種植的科技對產量上有何影響呢?本文主要從種植技術關鍵和水稻栽培要點以及怎樣提高結實率增加粒質量等各個方面做了相應的介紹。本文選自:《雜交水稻》,《雜交水稻》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辦、對國內外公開發行、專門報道雜交水稻的技術類科技期刊。以廣大從事雜交水稻研究、開發、經營、推廣和生產各個環節的人員,包括大中專院校、科研機構、種子生產和經營部門、推廣部門及生產單位的有關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歡迎有關雜交水稻遺傳育種、繁殖制種、原種生產、種子營銷、示范推廣、耕作栽培、病蟲害防治、生理生態、生物技術、組合介紹等方面具一定水平、未公開發表的專題綜述、基礎理論研究、應用技術總結、高產經驗、新技術、新方法介紹以及學術活動與其它重要簡訊等方面的稿件。

  摘 要:水稻喜高溫、多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水稻土最好。幼苗發芽最低溫度10~12℃,最適28~32℃。分蘗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適溫30℃左右;低溫使枝梗和穎花分化延長。抽穗適溫25~35℃。開花最適溫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嚴重影響。每形成1千克稻谷約需水500~800千克。

  關鍵詞:優質栽培,栽培技術,農業科技

  Pick to: rice or high temperature, high humidity, shorter, relaxed on the soil, paddy soil is best. Seedling germination 10 ~ 12 ℃, minimum temperature optimal 28 ~ 32 ℃. Tillering stage average of 20 ℃ above,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30 ℃ or so ear differentiation; Low temperature keep the branch extended and new differentiation. Earing warm 25 ~ 35 ℃.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30 ℃ or so, flowering below 40 ℃, 20 ℃ or above fertilization affected by severe. Each form 1 kg rice water requirement about 500 ~ 800 kg.

  Key words: high quality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吉林省屬寒冷一季稻作區,水稻是吉林省第2大農作物,栽培面積占全省糧食作物作物總面積約18.0%,稻谷產量約占糧食總產20.0%以上,稻米是人民生活的主食,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1];吉林省大米優質,國內外享有盛名[2]。水稻是高產作物,栽培技術要求比較嚴格,近年來一些地區在水稻技術上往往忽視主要技術環節,甚至粗放栽培,導致不能獲得理想的產量,單產低下,總產不穩[3]。本文歷經3a在不同生態區域試驗研究,摸索出高產優質栽培技術關鍵和要點,供水稻生產參考。

  1 技術關鍵

  選用適于當地自然條件種植的優良品種:1 )選用品種應具有高產穩產,多抗、優質、適應性廣的特性,且株型理想、緊湊,光合作用率高,源庫協調,分蘗力強,偏大穗,結實率好,適于本地土壤、水質和小氣候,熟期偏早,易育壯秧,適于稀植的水稻優良品種。2)采用水稻旱育壯秧,多功能調理劑配制營養土,隔離層,簡塑盤,種子催芽稀播種,配合藥劑浸種消毒,防治立枯病,培育壯秧。3)稀植淺插,平穩促進,穩健生長,靠壯稈促大穗,高度結實,活稈成熟,籽粒飽滿,秋優型生育態勢奪高產。4)鹽堿地種稻,尤其要抓住關鍵栽培環節,鹽堿地旱育苗,選地勢較高,土壤肥沃,不黏的園田地,沙壤土做苗床地最佳。床土調酸pH 4.5~5.0;土壤消毒,在稻苗1葉1心期必須消毒,要嚴格掌握用藥標準;置床土和營養土要澆透水,此系出苗好壞的關鍵所在。播種后蓋膜保溫保濕,開始煉苗時,必須通風同時澆水,壯秧是獲得高產穩產的基礎。本田施肥以促為主,結合中控的施肥技術,有機肥與化肥結合,底肥與追肥結合,底、蘗、穗肥相結合,施鋅肥防治赤枯病。鹽堿地種稻主要使用生理酸性和中性肥;科學灌溉,淺濕相結合,乳熟后期要間斷灌溉,改善根際生育環境,提高根系活力,防止植株功能葉片早衰,延長冠層光合作用率,利于青桿黃熟,促進水稻生育后期早熟,籽粒飽滿,抓住以上栽培技術關鍵環節,實在是獲得高產的有效措施。

  2 栽培要點

  2.1 培育帶蘗壯秧 1)按規格整地作苗床,用“多功能調理劑”配制全價營養土。2)出苗前棚內平鋪一層薄膜,保濕保溫不澆水,出苗后揭去薄膜。3)控制溫度,1.0葉前溫度不超過30℃,1.5葉后期棚內溫度控制為18~25℃;4)調節水分,旱育苗播種前澆透水。1葉1心期以后,若早晨發現葉尖不吐水珠,出現卷葉現象,影響分蘗芽正常分化與生長發育,則澆透水。澆水適當,利于根系發育,秧壯。5)追肥,在2.0~3.5葉和插秧前3~5 d,分別按用量30 g/m2,對水3 kg,結合澆水,各追硫胺1次,以保證秧苗健壯生長,追肥后要用清水洗苗,以免燒苗。6)防病,1.5~2.5葉期,用“立枯一次凈”或其他防治立枯病的農藥,防治立枯病,如已發病,可用“枯比青”防治;土壤pH回升時,可澆5 000倍液硫酸水或500倍液醋精或50倍液醋水。7)防治草害、蟲害,1葉1心期噴敵稗滅草,插秧前1 d下午秧苗噴800倍樂果液,防治潛葉蠅。

  2.2 適期適齡移栽,隨插隨補,一次保全苗 本田施足底肥,精細整地,耙細拖平,沉淀,整地質量達到“地平如鏡,泥爛如羹”寸水不露泥的標準,插秧深淺一致,深度不得超過3 cm,稀栽淺插,每穴3~4苗,分蘗力弱的品種要插5~6苗;2)插秧方式以27 cm×18 cm為宜,保證20.0~16.6穴/m2,隨插隨補苗,做到不丟穴,不空穴,不丟邊,保苗率達到99.0%以上;3)不插隔夜秧,當天起秧,當天插完。

水稻栽培種植的新科技發展

  2.3 提高有效分蘗率保證穗數 1)插秧后及時深水護苗,水層深度達苗高2/3,以保證秧苗盡快返青,秧苗返青后,保持3 cm水層,以提高水溫、地溫,促進水稻分蘗,早生快發。2)施分蘗肥:6月5日前施分蘗肥,6月20日前后對3類苗即發育不良,長勢弱的秧苗及時補肥,促進全田水稻生長發育整齊一致。3)藥劑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結合消滅田間雜草。4)及時用藥劑防治潛葉蠅和負泥蟲。

  2.4 穩健生長攻大穗增加粒質量 1)6月底前后水稻進入有效分蘗終止期,應及時曬田1 d,改善根際環境透氣性,根系生育良好,活力增強,促進植株穩健生長;但對長勢不旺生育為達到健壯指標的植株不必曬田。2)水稻孕穗期天氣不良,則遇到低溫時,應以6 cm水層護秧以保證穗的發育不受影響,而正常生長,寒潮過后,則漸漸將水層落淺,恢復原3 cm水層。3)抽穗前15~20 d,視天氣、地力、植株生長等具體情況及時追穗肥,促進穗大粒多。4)藥劑保護:7月10日,稻二化螟產卵盛期,用“三唑磷”防治或“殺蟲雙撒滴劑”防治螟蟲,7月15日前后,用“富士1號”防治稻葉瘟,出穗前7 d和出穗后再各用“富士1號”防治穗粳瘟。在抽穗裂口期,用“多菌酮”“絡氨銅”“DT”等防治稻曲病,可用“井岡霉素”防治紋枯病。

  3 提高結實率增加粒質量

  水稻出穗后,漏水田淺水灌溉,非漏水田塊間歇灌溉,以增強根系活力,提高結實率,增加粒質量;出穗后根據水稻長勢狀況及時追施粒肥;停止灌溉,停水在收割前15~20 d,撤水不能過早,以防死根,造成水稻成熟不良,降低產量和品質[4-5]。

  4 適時收獲,精打細收,顆粒歸倉

  繁種田,要在水稻抽穗后及時拔雜去劣,以保證種子純度,成熟后應收割在霜前,脫粒在凍前,入庫在雪前;非繁種田,也要做到適時收割,放片晾曬,捆小捆,碼小垛,待稻谷含水量降至15.0%~16.0%,即可脫粒,稻谷水分達14.5%時入庫儲藏。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