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7-16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如何加強當前農業開發應用管理建設的新制度措施呢?又該如何去建設當前農業科技的新發展應用呢?對于當前的農業建設管理有哪些技術及條例呢?《農業技術與裝備》雜志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文科技期
如何加強當前農業開發應用管理建設的新制度措施呢?又該如何去建設當前農業科技的新發展應用呢?對于當前的農業建設管理有哪些技術及條例呢?《農業技術與裝備》雜志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等多家國內權威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摘要:農業綜合開發的核心是“綜合”,它通過綜合治理途徑,采取綜合配套措施,實行綜合人力、物力、財力投人,取得綜合效益。這個綜合效益就是指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簡稱“三個效益”。經濟效益指在農業生產上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優質高效,增加產量產值,對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對社會增加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對國家增強經濟實力。生態效益指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保障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社會效益指保持城鄉社會穩定,密切各級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關系,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達到民富國強的目標。實現這個綜合效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立足當前,放眼長遠,標本兼治,綜合治理,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追求一時的形象和政績而忽視一些對長遠發展有影響的基礎投入。
關鍵詞:農業開發,農業科技,農業技術
農業綜合開發的項目規劃是項目建設的藍圖,只有規劃做的好,才能把項目區建設成為精品,建設成為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區要求集中連片,在規劃建設內容時要處理好點面關系,在同一項目區內,不能搞所謂的“核心區”和“輻射區”,即部分地塊進行高標準治理(“核心區”),另一部分地塊只搞低標準改造(“輻射區”)。項目區規劃要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要求,根據不同農業區域的自然資源條件和主導產業特點,明確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和重點治理措施。在區域布局上要以高效農業產業帶、特色農業示范帶和現代農業園區等為重點,努力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在產業開發上,要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按照比較效益的原則,適應市場需求,建立優質和特色農產品基地,做大做強區域特色產業。要以發展高效作物及規模種養為主,重點培育糧油、棉花、蔬菜等高效種養產業。在治理措施的安排上,要對照建設標準,針對影響項目區農業生產的主要障礙因子,采取水利、農業、林業、農機和科技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要注重解決灌溉和土壤改良問題。
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成立由農發、財政、項目鎮村相關人員組成的項目部,具體負責項目推進工作,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明晰,合力推進。農發部門的工作方式由以往的統包統攬改為統籌協調,主要負責項目的招投標及項目建設的宏觀管理。項目建設的主體是鎮村,項目鄉鎮成立由鄉鎮分管領導、水利站長、村黨組織書記組成的項目建設指揮部。主要負責項目的現場管理,負責項目的進度、質量、安全和矛盾的溝通協調。負責監理的日常管理和考核。鄉鎮分管領導是項目建設的第一責任人。項目的驗收、報賬工作,項目鄉鎮是第一道關口把關人。
農業綜合開發必將會帶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這些都與農民息息相關,與他們有著最密切、最現實、最直接的利害關系,他們理應是農業開發最堅定的支持者和擁護者,也應該理所當然地成為農業開發的主體。這幾年我市設施農業發展較快,農業綜合開發要扶持設施農業發展,扶持設施農業發展,直接受益的是業主,間接受益的是農民。所以我們治理的重點還是農民群眾期盼的農村基礎設施,對設施農業投入資金的力度不能高于農村基礎設施,否則會影響農民群眾參與搞好農業綜合開發積極性,為此土地治理項目要堅持“以農民為主”進行選項立項、規劃設計、項目建設實施和工程管護利用,著力通過抓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促進項目區改善生產環境、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造福項目區的農民群眾。產業化經營項目要突出農民利益聯結機制,聯結農業龍頭企業與項目農民,合作建設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實行股份合作與訂單生產兩種形式增加農民收入;聯結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民社員,規范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有效實現農民社員的“按股分紅”和“二次分配”;聯結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企社股份機制,通過合作社在龍頭企業的股份分紅促進農民增收。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