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7-02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當前蔬菜的新發展應用是現在人們所需求的一個發展模式,在大棚蔬菜建設應用的同時對蔬菜的科學種植管理也是一個方面怎樣能加強對蔬菜的科學種植呢?使現在農業所發展都是一個很大的項目。 摘要:高原蔬菜生產發展到一定規模后,涉及到生產、加工、流通、技術推
當前蔬菜的新發展應用是現在人們所需求的一個發展模式,在大棚蔬菜建設應用的同時對蔬菜的科學種植管理也是一個方面怎樣能加強對蔬菜的科學種植呢?使現在農業所發展都是一個很大的項目。
摘要:高原蔬菜生產發展到一定規模后,涉及到生產、加工、流通、技術推廣和市場信息服務等諸多方面,因此必須要從現在開始,積極組建高原蔬菜專業合作社,探索完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經驗和方法,建成示范性專業合作社。扶持和發展具有一定經營規模、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與農牧民利益一體化的蔬菜運銷龍頭企業,或吸引外地企業來與當地農牧民簽定訂單合同,使之成為聯系基地農牧民和市場的橋梁。隨著規模的發展,建立起“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和“企業化基地”等現代生產方式,提高高原蔬菜生產規模和組織化程度,及時為農牧民做好種子、肥料、技術、信息等社會化服務工作。
關鍵詞:大棚蔬菜,高原蔬菜,科學種植
1、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近幾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的不斷變化,我國各地也出現氣候異常的現象,比如今年上半年的氣溫就變化無常,給佳木斯市蔬菜生產造成了不利影響。針對今年早春雪大、低溫等狀況,就要及時清除棚內積雪,搶早扣棚;在棚內增設加溫設備,采取多層覆蓋等措施。搶農時把損失降到最低,爭取穩產、豐產。這當然還需要政府部門的正確組織、引導和扶持,讓農民在面對不利的自然環境下,能科學有效地應對,以確保農民收入的穩定。
農業科技論文網推薦:《中國蔬菜》一直被英國《CAB文摘數據庫》系統收錄,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文版)》收錄為源期刊,并被收錄至《中國生物學文摘》和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經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編委會認定,《中國蔬菜》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并由“中國期刊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
要實現高原蔬菜的規;、品牌化,必須要有科學的種植和管理水平。在目前情況下,開展技術培訓是最有效的辦法。組織現有鄉、村級農技干部進行蔬菜種植技術培訓。通過培訓后,盡可能使鄉村里有3~5名專職技術人員,指導全鄉范圍內的蔬菜種植及病蟲害防治工作。經過言傳身教,讓菜農感受到科技是他們致富的必經之路,逐步樹立科技意識,把科學技術與自己的發展聯系起來,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技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健全高原蔬菜技術推廣信息網絡。縣級農業、財政部門應針對高原蔬菜發展趨勢,成立專家組,對高原蔬菜的生產、銷售全過程進行研究規劃、管理指導,大力推廣科技成果,使蔬菜新品種、新技術能夠在各村“安家落戶”。從目前情況來看,鄉里的培訓力度還遠遠不夠。調查發現,近幾年來,只有15%的菜農參加過蔬菜種植方面的培訓,85%的人從來沒參加過培訓,有80%的人非常想參加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方面的培訓,尤其需要一些現場“手把手”式的蔬菜種植技術培訓。只有通過培訓,才能增強農牧民的科技意識、風險意識、創新意識和商品意識,提高蔬菜的種植技術,提高水肥管理的水平,掌握病蟲害識別和防治技術,使高原蔬菜在質和量上都產生大的飛躍,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
2、提高科學文化水平
通過調研發現,農民的科學種田意識淡薄,總體文化水平還有待提高,憑老經驗老辦法已不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時代的步伐。新的栽培技術、科學的管理理念對蔬菜產業的飛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促進整個產業的整體提升和快速發展。在鄉鎮集中地區建立示范園區,引進新品種、新技術,讓懂技術、懂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全程管理,真正生產出高科技含量的產品來,讓老百姓真正體會到科學種田的重要性。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一是政策支持。陽光工程已突顯效果,但普及面還沒完全展開,個別鄉鎮還沒有接受到免費的科技培訓。相信只要政府堅持扶持農業發展的方向不變,那么農民全面素質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二是資金支持。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菜籃子工程的逐步重視,各級政府也加大了扶持力度。在投資興建蔬菜生產基地的同時,還應加大對現有棚室設施的改造和維修的力度,比如一棟大棚給予農民補償多少,打一眼井又補償多少等等,國家的政策是越來越好,但也存在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下一步在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還要監管落實到位的情況。
高原蔬菜同平原蔬菜一樣,發展到一定面積后,病蟲害的發生也同樣增多。從這幾年卓尼縣高原蔬菜種植來看,黃瓜病蟲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及蚜蟲等。茄子有灰霉病、枯萎病、病毒病、煙粉虱、紅蜘蛛及茶黃螨等。辣椒有灰霉病、炭疽病、疫病及斜紋夜蛾等病蟲害。由于氣候、地理等條件限制,高原蔬菜品種較少,且技術要求高,當一個品種連續種植幾年后,原來的優良性能逐步退化,從而降低其產量和對病蟲害、水、熱及自然災害的抵抗力,只有通過引進新種和培育、改良等技術措施,增強自身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又因蔬菜生長季節短,一年茬數多,加之病蟲發生種類多,交叉危害重,若沒有一套科學的防治策略和專職的技術人員來指導,對病蟲害的防治很難到位,要么是治不好、治不徹底;要么是農藥使用量超標,導致蔬菜上農藥殘留量高。因此,在對高原蔬菜病蟲害防治上,一是做到引進抗病蟲害、產量高、品質佳的蔬菜品種,或者利用技術措施因地制宜地不斷培育出適合當地發展的新品種。二是做好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藥劑)防治為輔的高原蔬菜病蟲害防治工作。三是做好高原蔬菜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在防治上做到“有的放矢”,不亂打藥。四是科學用藥,在對高原蔬菜的病蟲害防治上,盡量選用生物農藥或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以確保蔬菜質量及人們的食用安全。五是大面積推廣煙霧劑熏蒸技術的應用,減少噴霧作業防治措施,有效降低蔬菜污染與農藥殘留,完全達到綠色環保的要求標準[3]。如:防治蚜蟲,可用2.5%魚藤酮乳油400~600倍液噴施;阿西米達的殺菌機理為抑制病菌細胞先粒體呼吸作用,破壞病菌能量合成而導致死亡,可用于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等。一般用25%阿西米達500~800倍液噴霧。只有做好科學防治工作,才能生產出優質、放心、無公害的高原蔬菜。
4、加快普及土壤檢測制度
棚室蔬菜生產普遍存在連作現象,土壤板結、理化性質惡化、營養成分失衡等問題長期存在,農民盲目施肥,單一施肥不在少數。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除了繼續增施有機肥外,土壤成分檢測是最有效的技術手段,從科學的角度為土壤量身定做施肥方案,使農民真正了解自家土壤缺什么?做到缺啥補啥,避免盲目施肥。
5、建立自產蔬菜批發市場
現在賣菜難已經成為農民普遍反映的焦點問題。一方面,農民為了賣菜常常自發站道經營,提心吊膽又阻礙交通;另一方面,外地客商來批發蔬菜只能挨家挨戶收,這既浪費時間又影響收購量。建立自產蔬菜批發市場,可以有效緩解這些問題。地點的選擇可以以鄉或者村為單位,在集中產區、交通方便的地方興建,可以搭建臨時的遮陽棚、增設地秤等經營設施,實行集中經營,方便農民賣菜和客商收購。地產蔬菜的銷路暢通了,農民賣菜就不愁了,為農民真正解除了后顧之憂。自產蔬菜批發市場的建立對于蔬菜外銷、促農增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探究蔬菜發展現況與策略
1增加專項資金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縣、鄉級政府應當把發展高原蔬菜作為幫助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重要工作來抓。牢牢把握當前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機遇,在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中,突出重點,優先考慮發展蔬菜種植產業,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也要增加資金投入進行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科學種植管理等一系列技術支撐保障工作。特別是貧困鄉村資金扶持尤為重要,解決前期投入難題,促進農戶種植積極性,F在政府出資興建很多日光溫室大棚,成立蔬菜管理辦公室,無疑是對發展蔬菜產業巨大的支持和管理強化的重要舉措。但是,在廣大農村,政策引導扶持必須持久連續,扎實有效,以改變農村傳統耕作方式為目標,改善農村生活質量為任務,提高農民收入為動力,積極穩妥地推進蔬菜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使之成為農村脫貧致富的引領途徑。農村自我發展基礎薄弱,經濟市場化程度低,需要政府在組織領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信息引導、技術支撐及產銷宣傳等方面大力支持幫助,堅持把發展高原蔬菜產業納入黨政的主要議事日程,切實把它作為農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一項重要戰略性工作來抓。改善生產條件,加大資金投入,盡可能為農民無償提供大棚支架、地膜、棚膜等材料,降低貸款門檻、引進優良種子,為農牧民建大棚溫室提供適當資金補助。鼓勵農牧民、鄉村企業多投資、投工、投勞,參與高原蔬菜基地的基礎建設,主要是交通、水利、通信和大棚的修建,如果有條件可建設微灌和滴灌等現代化的配套設施。在此基礎上,當蔬菜種植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可引進先進的蔬菜保鮮、加工、包裝等技術,來加快卓尼縣高原蔬菜的產業化進程。
2加強科技隊伍建設,組織蔬菜種植技術培訓
3抓好五項工作,科學防治病蟲害
4擴大生產規模,拓展銷售渠道
卓尼縣同其他地區一樣,資源豐富,開發高原蔬菜具有很大的潛力。按照“規;園藝化、專業化、科技化”的要求,根據不同下的生長狀況,通過對比尋找最佳生長和結實狀態,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在具體工作上,一是要按照“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相對集中、合理規劃”的原則進一步來規劃好高原蔬菜的種植面積,努力建設成高產高效蔬菜生產基地;二是積極抓好集中布局、連片種植、規模經營等工作,大力提高基地生產的水平和檔次;三是建成生產能力強、檔次高、抗災能力強的高原蔬菜基地,使基地的高原蔬菜一年四季都能向人們提供;四是要加強蔬菜市場研究,系統調查現有的市場,分析未來走勢,進行科學的市場細分、營銷策略和銷售渠道研究,及時調整產銷布局。高原蔬菜的銷售是影響生產發展的關鍵因素。高原蔬菜發展上規模后,必須做好吸引外地客戶來經銷的工作,使地里收獲的蔬菜能及時運出去、銷售掉。同時積極組織和培育以當地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高原蔬菜運銷隊伍,提高蔬菜的運銷能力。盡量創造條件在當地建立小型蔬菜批發交易市場,拓展高原蔬菜的市場銷售。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要建立高原蔬菜產銷信息網絡,通過互聯網、當地農牧民信箱等多種渠道,提高產銷信息的現代化水平。
5推進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建設,為大規模發展打好基礎
同時還要動員各方面力量搞活流通,引導農牧民逐步接納大規模專業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摒棄小農意識,增強市場農業觀念。注重品牌建設,興辦蔬菜精深加工龍頭企業,要主攻防腐保鮮、貯藏、脫水深加工等項目。這樣既可調節淡季旺季,緩和供求矛盾,又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品牌打響后,要及時搞好產品商標注冊,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時,注重產品分級包裝,提高產品檔次;積極申報創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和綠色食品,努力培育成特色產業,形成拳頭產品,不斷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這是發展高原蔬菜的必由之路。通過上述總結論證,筆者認為卓尼縣在不遠的將來一定能發展成為甘南州有一定規模的、上品牌、高效益的高原蔬菜基地。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