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農業論文發表正確認識山東農業發展管理的新改革制度應用

發布時間:2014-11-12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創新機制,加強管理。建立由省級行政主管部門參與的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決策機制,構筑以資源保存和研究機構為核心的收集保護體系,逐步完善咨詢、運行、服務、監督、評價等管理機制,保證平臺正常運轉。 2.1.3 發展目標 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構筑起全省

  摘要:創新機制,加強管理。建立由省級行政主管部門參與的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決策機制,構筑以資源保存和研究機構為核心的收集保護體系,逐步完善咨詢、運行、服務、監督、評價等管理機制,保證平臺正常運轉。 2.1.3 發展目標 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構筑起全省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實物層、數據層和網絡層三層結構,建成資源運行管理、保存更新和共享服務三大體系,完成一批農業生物資源保存、創新和共享等基礎性工作,全面提升山東省資源保存與利用的標準化、信息化水平,與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平臺接軌,實現山東省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的跨越式發展。

  建國以來,經過幾次全省范圍內對蔬菜資源的調查、征集和整理,到1983年,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保存68種蔬菜(包括部分亞種和變種)共3 000多份種質資源,其中收入《山東省蔬菜品種資源目錄》的共計1 680個。這些品種中有許多是山東名優特產蔬菜資源,如膠東大白菜、濰縣蘿卜、章丘大蔥、萊蕪姜、蒼山大蒜、益都銀瓜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山東從國內外引進了大批優良蔬菜品種,加之本省選育的新品種,使山東的蔬菜資源十分豐富,并具有突出的經濟性狀。

  山東是我國北方落葉果樹的原產中心之一,被譽為“北方落葉果樹的王國”,F有果樹種質資源24科, 50屬, 141種, 27個變種,其中原始分布的野生果樹資源有20 科, 34 屬, 81 種或變種 。山東原產果樹資源在現有資源種類中占有優勢地位,煙臺蘋果、萊陽梨、肥城桃、樂陵金絲小棗、棗莊石榴、大澤山葡萄等都是山東久負盛名的特產。

  山東現有地方畜禽品種32個,其中魯西黃牛、德州驢等大家畜5個,萊蕪豬、大蒲蓮豬、里岔黑豬等地方豬種8個,小尾寒羊、濟寧青山羊等地方羊8個,壽光雞、中國斗雞等地方雞7個,豁眼鵝、金鄉百子鵝2個地方鵝,微山麻鴨、文登黑鴨2個地方鴨,F存的地方品種按保存數量和利用程度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有一定群體數量,在畜牧生產中單獨或作為雜交母本使用的畜禽品種,如魯西黃牛、小尾寒羊、萊蕪豬、里岔黑豬、微山麻鴨、豁眼鵝等,大約占畜禽品種資源總量的三分之一,已得到有效利用,市場需求趨向性凸顯,資源價值得到認可,并對畜牧業發展提供了種質支撐。二是群體數量較少,某些特性突出,目前作為育種材料或滿足特定需要的畜禽品種,如中國斗雞、壽光雞、濟寧青山羊、大蒲蓮豬等。三是尚未得到社會重視、存養地又無能力保護,數量急劇下降,已經滅絕或處于瀕危的畜禽品種,建國以來,已有榮成元寶雞、煙臺糝糠雞、沾化黑豬等6個品種滅絕;濟寧百日雞、文登黑鴨、大尾寒羊、黑耳兔等品種瀕臨滅絕。

  山東省在農業微生物資源研究與開發利用方面曾一度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1963年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分離到一種專性寄生于菟絲子的墨盤孢目毛炭疽菌屬的真菌,利用該菌制備的微生物除草劑“魯保1號”防治菟絲子效果顯著,且不危害大豆和其它農作物,對人畜無害,成為我國將真菌用于雜草生物防治的首創。1966年以后,生物除草劑“魯保1號”在全國20 多個省(市、自治區)推廣應用6617 ×104hm2 ,防效達85%以上, 平均挽回損失30% ~50%。目前,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和食用菌等優良菌株的保存數量達400余株,山東農業大學的植物病原真菌菌種及動物病原菌保存數量達200余株,青島農業大學也保存有一定數量的藥用真菌資源。

  1987年第三次中藥資源普查后編寫的《山東省中藥資源名錄》共收載中藥4類1 470種,藥用植物即達1 299種,占中藥資源總數的8814% ,其中藻類植物43種,菌類植物32種,地衣植物2種,苔蘚植物3種,蕨類植物73種,種子植物有1 143種。除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研究院和各地植物園內種植少量的藥用植物用于教學、科普或觀賞外,大都處于野生狀態。建國以來,山東開展野生種質人工馴化的藥用植物90余種,較大規模( 6617 hm2 以上)人工栽培的有20余種,其中桔梗、丹參、黃芩、黃芪、金銀花等全國知名。從2005年始,在省良種產業化工程的支持下,開始了山東大宗類藥用植物種質資源的搜集研究工作,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鑒定保存桔梗、丹參、黃芪、黃芩、石竹子、紫蘇等種質200余份,育種中間材料800余份;山東中醫藥大學鑒定保存金銀花、丹參等種質資源140余份;山東中醫藥研究院鑒定保存黃芩種質50余份。

  按照國家統一的資源描述標準和數據控制規范,對資源的生物學特征特性進行鑒定評價。研究各種農業生物資源鑒定評價的技術方法,特別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理論和方法,從分子水平研究資源的性狀特征,構建地方特色生物資源核心種質,篩選優異資源和突破性新種質。

  按照國家統一的資源描述規范,對資源的護照信息、標記信息、特征特性信息、保存信息等進行標準化整理和數字化表達,建立資源信息(包括圖像、視頻等信息)數據庫,保證資源信息數據的可比性,提升資源的利用價值和共享水平。

  開展農業生物遺傳多樣性研究,發掘重要性狀的基因標記,克隆功能基因,創造新型種質材料,豐富遺傳資源基因庫。利用分子標記技術,研究山東特有生物資源的分子圖譜,構建智能化的種質指紋圖譜識別系統,建立以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轉基因技術和分子設計育種技術為主體的高效分子育種技術平臺。

  建設、完善農業生物資源中心綜合樓及其相應的配套設施,包括種子中期低溫保存庫、微生物庫、離體材料庫、畜禽種質庫、種質鑒定評價實驗室、資源信息網絡室、資源繁育和展示基地等,使該中心成為山東乃至黃淮海地區現代化的種質資源保存中心、資源鑒定與評價中心、資源數據信息中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普教育基地。

  成立山東省農業生物資源管理委員會,作為全省農業生物資源保護和利用平臺的領導機構和最高決策機構,主要功能是協調、規范平臺建設的政策導向,從政策和運行方面協調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保障平臺順暢運行。

  聘請國內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組成專家咨詢委員會,負責對農業生物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建設與運行的方針、路線和發展戰略提供咨詢意見和決策性建議,包括科技政策與科技規劃的制定、重大科技項目與科學工程的前期論證、人才培養、國內外交流合作等。

  建立健全資源共享機制。研究制定共享行為主體的責權利界定規則,確定資源提供者、利用者和共享運行管理者等共享行為主體的責權利。研究制定農業生物資源共享保障規則,包括共享與利益分享相關政策和法規、約束與激勵機制、信譽保障和咨詢機制、績效評價機制等。

  農業生物資源的繁殖更新及標志性性狀數據的補充完善 開展現存資源的定期繁殖更新工作,維持資源的生活力。對收集保存的資源深入開展農藝學、遺傳學等相關研究,補充完善種質資源的標志性和關鍵性性狀信息,增加資源信息數據,提高資源可利用性。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