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農業技術論文淺談南瓜在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14-10-30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我國籽用南瓜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甘肅、云南、山西、四川、貴州等北方省區和南方冷涼山區。根據各地生態條件不同,將中國籽用南瓜劃分為六大產區。 內蒙古產區是傳統的籽用南瓜生產區,也是籽用南瓜取籽加工機械的主要生產基

  摘要:我國籽用南瓜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甘肅、云南、山西、四川、貴州等北方省區和南方冷涼山區。根據各地生態條件不同,將中國籽用南瓜劃分為六大產區。本文選自:《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本刊主要刊登教學科研人員在動物科學與技術、動物醫學、食品科學與技術、信息科學、經濟貿易的基礎研究,綜合評述及應用研究方面的最新教學科研成果,以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和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畜牧業生產化服務。

  《鄭州牧業工程高等?茖W校學報》語 言:簡體中文,主管單位:河南省教育廳,主辦單位: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國內刊號:41-1263/S,國際刊號:ISSN1008-3111,復合影響因子: 0.096,綜合影響因子: 0.065,周期: 季刊

  內蒙古產區是傳統的籽用南瓜生產區,也是籽用南瓜取籽加工機械的主要生產基地。籽用南瓜以光板瓜籽和無殼南瓜為主,主要分布在杭錦后旗、臨河市、五原縣、蹬口縣、烏拉特前旗、達拉特旗、包頭土默特右旗、呼倫貝爾市、赤峰市、扎蘭屯市、興安盟科右前旗、烏盟涼城縣、和林縣、阿榮旗、鄂爾多斯等地,年播種面積逾7.0 萬 hm2,約占全國植種面積 17.5%,采用地膜覆蓋水旱塘栽培或地膜覆蓋平作栽培。每公頃產量1 200 ~ 2 250 kg,最高可達 3 000 kg。2010 年產瓜籽 8 萬~ 11 萬 t,產值 11.5 億~ 15.8 億元,主要銷往東北地區和甘肅省。

  東北是我國籽用南瓜最早產區,也是最大的產區和加工出口基地,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黑龍江墾區及吉林、遼寧的部分縣市。該產區籽用南瓜以白板瓜籽(雪白片)為主,有少量的無殼瓜籽和光板,品種有樺南無叉、富錦大白板、密山大白板、梅亞雪城 1 號和 2 號等。黑龍江省有 30 多個縣市種植籽用南瓜,集中在雞西市、齊齊哈爾市、七臺河市、佳木斯市、鶴崗市、牡丹江市等地區所轄縣市,2010 年種植面積 13.33 萬 hm2;黑龍江墾區有農、林場 104 個,2010 年種植面積約 8.3 萬 hm2;遼寧省主要分布在章武、阜新等縣市,年種植面積0.8 萬 hm2;吉林省主要分布在汪清、延邊、通化等縣市,2010 年種植面積約 1.2 萬 hm2。東北產區占全國播種面積的 34%,每公頃產量 1 005 ~ 1 425 kg,最高可達 2 490 kg,年產瓜籽 20 萬~ 24 萬 t,產值28.7 億~ 34.4 億元。主要銷往臺灣,出口到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土耳其、馬來西亞、俄羅斯及中東、東南亞等 50 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 8 萬~ 12 萬 t,占全國出口總量的 60%。

南瓜經濟

  主要分布在民勤、武威、慶陽及周邊農場,以光板和無殼瓜籽為主(圖 1)。武威、民勤及周邊農場是無殼瓜籽的優勢產區,種植歷史悠久,主要采用地膜覆蓋水旱塘栽培或在沙土地采用地膜覆蓋平作栽培。年種植面積 0.56 萬 hm2,每公頃產量1 740 kg,最高可達2 640 kg,產籽0.8萬~1.0萬t。

  慶陽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南瓜籽加工出口基地,原料主要來自內蒙古、新疆、東北等地,少量來自轄區內合水縣、華池縣、寧縣、正寧縣。慶陽地區以山區種植為主,單作或與玉米套種,產量不穩定,播種面積0.67 萬~ 1.10 萬 hm2。

  新疆耕地面積廣大,是近幾年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籽用南瓜種植區,主要有光板(籽用西葫蘆)、無殼南瓜等,具有產量高、品質好的特點。轄區內以北疆種植為主,主要有吉木薩爾縣、奇臺縣、昌吉市、阿勒泰地區、石河子地區以及新疆建設兵團的農六師、農十師、農八師等。播種面積由 2002 年最初的 200 hm2發展到 2010 年的 6.7 萬hm2,占全國播種面積 16.8%,每公頃產量 1 500 ~2 250 kg,年 產 瓜 籽 2.5 萬 ~ 3.0 萬 t,產 值 14.5億~ 18.6 億元,主要銷往甘肅、天津、東北地區,部分加工出口到俄羅斯、中亞等國家。

  中原產區 以山西、河北、陜西等省區為主,主要為光板瓜籽。多在丘陵山地零散栽培,分布廣,不集中。山西省是國內籽用南瓜和鮮食南瓜種子重要供應區和商品栽培區之一,但種子質量良莠不齊,且種植面積波動較大,籽用南瓜在壽陽、太谷、榆次、汾陽等地區栽培;河北省在獲鹿、密云、宛平、邯鄲等縣市栽培;陜西省各縣市栽培,其中綏德縣生產量達到 5 000 t。

  西南產區 主要在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等西南各省區,習慣嫩瓜鮮食,老瓜取籽,有毛邊、光板、黑瓜籽、白板、無殼等,地方品種占主導。以貴州畢節和云南昭通、麗江、大理、祥云、羅平、丘北等地所產為多。在上述地區的川地為地膜覆蓋畦作或套種玉米,山區多套種。近年來,籽用南瓜發展迅速,僅云南 2010 年各類南瓜播種面積 3 萬~ 4 萬 hm2。西南地區籽用南瓜生產管理粗放,每公頃產量 600 ~1 200 kg,但是生產的光板、白板、無殼籽粒大,AA 率高,特別是云南黑籽南瓜籽,在東盟等國家市場上具有優勢。

  “龍頭企業 + 基地 + 農戶”模式 適應于資金雄厚、有加工能力的大型種子公司或瓜籽加工企業,可以保證產品質量,保證貨源。如黑龍江新華食品有限公司、黑龍江浚裕農副土特產有限公司、武威金蘋果公司、雞西興凱土特產品出口有限公司、慶陽中慶公司、華興土特產公司、雨潤農產品公司等,相繼在密山、富錦、虎林、雞東、寶清等市縣建立了原種供應基地,并與原料產地縣、鄉、村委會或經紀人協商簽訂生產回收合同,由鄉政府、村委會協調、劃定,組織農戶進行生產,并配合公司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基本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體系。該模式主要用于大面積推廣,優點是農戶統一組織,便于管理;缺點是管理層多,生產成本較高。

  “公司 + 經銷商 + 農戶”模式 適于有品種研發和商品回收能力的企業,依靠各地經銷商推廣種植,便于擴大新品種推廣。如武威金蘋果公司建立了以甘肅、新疆、內蒙古、黑龍江、云南、陜西等省區為主的種子營銷推廣網絡,由經銷商牽頭,采用“春天賒欠種子、夏天培訓技術、秋后包收產品”的方法(秋季回收產品時扣除種子款),與種植者簽訂回收合同,確定產品最低保護價,保護種植者利益。這種營銷模式優點是既免除了農民的后顧之憂,又保證了原料供應,為該產業的產品精深加工和貿易出口奠定了穩定的原料基礎。缺點是需要高額的資金儲備,適合資金雄厚的公司。

  “企業 + 合作組織(協會)+ 農戶” 合作組織(協會)吸收種植戶、購銷企業、加工企業為會員,由協會發展基地,組織農戶生產,開展技術指導、市場銷售,形成一條龍服務,樹立品牌效應,拓寬銷售渠道,統一營銷,提高產品銷售價格,有效避免了競相壓價,無序競爭,解決了零散種植戶銷售難的問題。

  如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扎蘭屯音河鄉富吉白瓜籽專業合作社,南瓜年種植面積 0.5 萬 hm2左右,年產白瓜籽 10 000 t,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民統一銷售,年銷售額達 1.3 億元,為合作社農民增收近 1 000 萬元,人均增收2000 元以上。

  “專業市場 + 經紀人 + 農戶”模式 在南瓜籽集中產區建立瓜籽專業市場和收購網點,方便交售產品和與企業開展瓜籽貿易,從事瓜籽收購的經紀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典型的有黑龍江寶清縣的“中國寶清白瓜籽交易市場”,帶動寶清、友誼、密山、樺南等縣市發展白瓜籽種植 7.0 萬 hm2,實現了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集貿易、加工、貯藏、運輸、服務于一體,使產業發展集中有序、優勢顯著,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強大引擎。

  目前,除新疆、黑龍江墾區籽用南瓜生產以訂單生產為主外,大部分地區以個體農戶自主經營為主,組織化程度不高。雖然近幾年各地陸續成立了籽用南瓜專業合作社,但是一方面專業合作社占比率低;另一方面專業合作社與企業的合作程度低,沒有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對南瓜籽產業的影響力小。此外,由于新品種推廣工作覆蓋面廣,人力物力消耗大,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種子營銷網絡,商品瓜籽生產基地建設緩慢,常因瓜籽價格波動而處于不穩定狀態,加之一些地方栽培技術不成熟,技術服務不到位,產量不穩定,商品率低,影響種植者積極性。

  “農戶 + 市場”模式 農戶自己購種或自留種生產,自己銷售,不與合作社或企業簽訂生產合同,瓜籽價格隨市場變化而浮動。這種模式在東北、內蒙古、新疆、西南地區普遍存在,種植戶利益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

  我國籽用南瓜早期以鮮食南瓜或飼料南瓜籽用為主,多為常規品種,如東北的面瓜、無殼西葫蘆,每公頃產量在 900 kg 左右,效益不高。近年來,雖然隨著雜種優勢的利用,選出了一些優良品種,如金無殼、金蘋果、梅亞雪城 2 號、希望 6 號、瑞豐 9 號等。

  但是,由于我國籽用南瓜育種起步晚,種質資源材料類型少、創新不夠,加之育種技術以常規育種為主,選育進程慢,育種水平低,選育出的優良品種較少,新品種更新換代慢,尤其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栽培模式的優勢品種不多,許多品種趨同性強。

  我國年加工能力 5 000 t 以上企業有 8 家,這些企業應進一步改進加工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品牌效應,充分發揮企業的帶動作用,擴大市場競爭力。武威金蘋果公司結合國內外瓜籽仁產業發展趨勢和質量要求,投資逾 36 00 萬元,對現有的 3 000 t級天然無殼瓜籽加工生產線進行了技術改造。購置了 300 臺、套國內外先進的加工機械設備,優化加工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標準,創建了國內第一個年產8 000 ~ 15 000 t、符合出口歐盟食品標準的天然無殼瓜籽、光板瓜籽仁標準化全自動加工流水生產線,出口創匯 2 500 萬~ 3 500 萬美元。加工的瓜籽仁產品出口到英國、德國、荷蘭、法國、奧地利、斯洛文尼亞、韓國,并通過了美國市場準入許可,為中國的農副產品進入歐美市場搭建了平臺。

  目前我國南瓜籽主要以原料和剝仁出口為主,國際市場變化對整個瓜籽產業發展的影響極大。特別是 2010 年以來,金融危機造成歐美及世界其他國家經濟消費能力下降,進而影響瓜籽出口。2010 年年加工能力在 3 000 t 以上的南瓜籽加工出口企業達 38 家,僅黑龍江佳木斯檢驗檢疫局受理報檢的瓜籽出口量就高達 18 951 t,甘肅武威金蘋果公司出口13 000 t。但是,到 2011 年 12 月,僅有 8 家企業出口,到 2012 年 2 月僅剩 2 家,直到 2012 年 5 月瓜籽出口才有所回升。雖然我國瓜籽生產加工占世界的70% 以上,但是國內南瓜籽消費主要以炒貨消費為主,在醫藥、提煉南瓜籽油、化工、化妝等深加工領域應用不足。

  近年來我國籽用南瓜選育出了一些優良品種,如白板有梅亞雪城 2 號、金蘋果 101,每公頃產量1 200 ~ 1 500 kg;光板南瓜有金蘋果 AA、金蘋果新 1 號、瑞豐 9 號以及晶瑩、晶板系列,每公頃產量1 500 kg;無殼南瓜有金無殼、金蘋平★★“等,90%以上為雜交品種,每公頃產量 2 200 kg 左右。但是,先進的育種技術在籽用南瓜選育中應用較少,通過系統選育與分子標記、DNA鑒定等生物技術相結合,構建籽用南瓜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將有效提高育種的準確性,加快育種進程,選育出符合國際市場的雜交品種。

  高質量的種子是保障籽用南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礎,專業化的良種繁育基地是種子質量的保障。目前,要加快籽用南瓜發展進程,必須實現良種繁育的標準化生產,各種子公司可在甘肅河西走廊、東北地區、內蒙古及新疆等適合繁種的優良制種區建立穩定的良種繁育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農戶“制種模式,種子生產實行預約代繁,單位配備精干技術力量,嚴把質量關,生產優質種子。

  構建由營銷公司、經銷商、零售商、農戶構成的四級營銷體系,對營銷隊伍和種植戶進行培訓和外出考察學習,建立代理商和公司穩定的利益聯盟,依照公司 + 基地建設的計劃和要求,分銷種子、指導生產、回收產品。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