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7-12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于培養新農民。建設現代農業,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必須發揮農村的人力資源優勢,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源開發投入,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發展農村的建
論文摘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于培養新農民。建設現代農業,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必須發揮農村的人力資源優勢,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源開發投入,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發展農村的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改革,反映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基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我們于近期用半個月時間對洪澤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對全縣新農村建設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深化了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從而為中國的發展型新農村做出新的標例。
宣傳廣泛深入,新農村建設氛圍基本形成。根據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洪澤各級組織干部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抽調縣鄉干部深入村組、農戶、院落,實施面對面的宣講和指導;通過在報紙、電視、電臺等宣傳媒體開辦專欄、專題節目和在農村辦墻報、刷寫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組織涉農部門領導、鎮村領導和新農村建設重點農戶,赴江陰市華西村、漣水縣王嘴村等地參觀學習。通過宣傳發動,干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普遍增強,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日益高漲,齊心協力建設新農村的良好氛圍基本形成。
經濟快速發展,農民致富模式形式多樣。兩年來,洪澤通過開展新農村建設,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2006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05元,比2005年分別增長了13.2%和9%。各地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把帶領廣大農民致富作為首要任務,并探索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致富模式。
管理逐步規范,民主政治建設進程加快。洪澤十二個鎮全面推行黨務、政務、村務公開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鎮村民風淳樸,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該縣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堅持重大事項由農民參加決策,重要工作由群眾參與管理。調查發現,村民對村計劃生育、救災救濟款發放、宅基地分配、村集體經濟收支、村干部報酬等重大事項了解的占93.6%,不了解的只有6.4%。該縣還組織開展“六有六無”村創建,60%以上的村達到標準,有力地推動了全縣平安法治建設工作。
調查表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于培養新農民。建設現代農業,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必須發揮農村的人力資源優勢,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源開發投入,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我們認為,一要加強文化教育。據調查,在農村務農或者經常外出打工有時回家務農的農民,學歷普遍偏低,基本上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這樣的文化顯然是與當今社會不相適應的。有些青年農民外出打工,就是因為學歷低,無專長,到處碰壁,無“工”而返。所以,要采取多種形式和措施,引導青年農民參加學歷教育,提高文化水平。
二要加強科技教育。要進一步推廣洪澤縣“文明育農、科技富民”的經驗,按照現代農業的要求,幫助農民學習現代種植技術、養殖技術和生物技術;按照外出務工單位的要求,學習現代科技、安全生產等知識,不斷提高科技水平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三要加強道德教育。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的要求,切實加強對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幫助他們學習道德知識、日常禮儀和行為規范,講文明、懂禮貌、守規范。
四要加強健康教育。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也要擺上重要日程。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使廣大農民不但有健康的身體,而且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行為。
五要加強生態教育。要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引導農民學習生態知識,注重環境保護,講究生態文明。要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項措施,增加經費投入,構筑基礎教育、成人教育、專項培訓相銜接的終身教育體系,切實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實現“建設新農村、培育新農民”的目標。
建設新農村,要有促進新農村發展的新機制。
一是建立領導機制。中央強調,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黨的一個傳統和重大原則,也是建設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保證。全黨要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把建設現代農業作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h鄉(鎮)要成立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主要領導任組長,涉農單位領導為成員,定期召開會議,統一協調當地的新農村建設工作。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完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制度,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社會自治功能”的要求,實行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充分調動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二是建立考核機制。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建立綜合考核測評體系,進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在進行綜合考核的同時,還要對組織領導、經濟發展、農民教育、村民自治、環境衛生、城鄉共建等事項進行單項考核,確保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全面、扎實、深入地開展。
三是建立激勵機制。要建立獎懲機制,對在新農村建設中工作扎實、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對工作輕浮,行動遲緩,阻礙新農村建設的,給予必要的教育和懲處。要通過工作考核,樹立先進典型;通過評選道德模范、新人新事、文明村鎮、文明戶等活動,發現先進典型,并且運用新聞媒體、有關會議、文藝表演等形式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在全市城鄉形成學先進、爭先進、趕先進的濃厚氛圍。四是建立保障機制。要完善農村政策,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促進市場繁榮,維護社會穩定。要完善農村信貸政策,幫助農民擴大生產,拓展市場,建設美好家園。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