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發表農業管理論文淺談當下農業運行風險及管理制度 

發布時間:2014-06-25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論文摘要:促進訂單農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必須建立風險基金和風險保障機制,以化解市場風險。在農產品價格下跌時,給龍頭企業一定補償,在農產品價格上漲時,給農戶一定補償,以保證合同的執行,維護雙方利益。 本文選自 《農業技術與裝備》 雜志國內統一刊號:CN14-

  論文摘要:促進訂單農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必須建立風險基金和風險保障機制,以化解市場風險。在農產品價格下跌時,給龍頭企業一定補償,在農產品價格上漲時,給農戶一定補償,以保證合同的執行,維護雙方利益。

  本文選自《農業技術與裝備》雜志國內統一刊號:CN14-1343/TH,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3-887X!掇r業技術與裝備》雜志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等多家國內權威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引言

  簡述訂單農業的運行風險與防范機制,發展訂單農業,對于提高農業市場化程度,增加農民收入,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等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于農業訂單從簽約到履約有一段生產周期,在運行過程中面臨諸多風險,如果沒有一套風險防范、轉嫁機制來分散和化解風險,履約方的損失將是巨大的,訂單農業也難以為繼。

  一、訂單農業運行風險的類型

  風險就是“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訂單農業運行風險是指農業訂單在運行過程中,簽約方可能遭受到的損失威脅。訂單農業運行風險主要有四類,即自然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

  1、自然風險。是指在發展訂單農業中,由于自然力的非規則運動所引起的自然現象(如風暴、火災、洪水、旱災、冰雹、病蟲害等)以及農產品自然屬性(鮮活、易腐爛、難儲運等)給簽約方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2、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市場預測失誤、價格變動、消費需求變化或其他市場環境變動使農產品購買者或農戶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能順利銷售獲利的可能性。例如,當農產品市場供大于求時,價格會下跌,客戶按訂單合同價格收購會遭受損失;當市場供不應求時,價格會上升,農戶按訂單合同價格銷售也會遭受損失。訂單農業的簽約雙方所依據的只是當時的局部市場狀況,加之受自身決策能力的影響,因而訂單所確定的價格不具有代表性,結果便會出現價格過低農戶缺乏種植積極性,價格過高企業經營風險太大,在訂單到期時,訂單的某一方就有可能因市場變化而遭受損失。

  3、信用風險。是指農產品購銷合同因為公司或農戶一方違約,而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訂單農業涉及面廣,連接的農戶多,無論是農戶、企業、中介組織,還是地方政府,作為農業訂單的簽訂主體,都存在信用意識薄弱的問題。當市場行情向著不利于自己的方向變化后,為了自身利益,他們都有可能不惜犧牲對方利益而違約。訂單違約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購方違約,當訂單合同價格遠遠高于目前市場價時,客戶為避免虧損,拒不履約;另一類是售方為了增加收益,借故毀約。

  4、道德風險。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擁有較多信息的一方利用信息優勢做出一些對自己有利而對處于信息劣勢的一方不利的行為,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在訂單的簽訂和執行過程中,農戶和龍頭企業各自對對方的信譽狀況與經濟實力不甚了解,二者之間存在著較大程度的信息不對稱性,因此,雙方對于對方履約行為的監督都存在成本高、難度大的問題。特別是分散經營的小規模農戶往往在訂單合同的談判中處于不利地位,加之自我保護能力差,在農業訂單的簽訂和履約過程中,時常處于被動接受地位。

  二、訂單農業運行風險的防范機制

  (一) 自然風險防范機制 由于農業自然災害的不可抗拒性,依照國際慣例,除充分發揮政府在防災抗災中的作用之外,要加強災害預報,并通過專門設計的農業險種,增強農業抗災的再生產能力。

  1、政府要支持并督促氣象部門運用先進的技術與手段。對農業氣象和農業災害進行科學、及時、準確地預報,以使農民能根據氣象信息合理安排生產和防止各種自然災害,以規避和防范訂單農業中的自然風險。同時政府要加大對農田基本建設的投入,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2、加快發展農業保險。在險種設計和投保方式上均可參照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例如,將農作物保險劃分為單一險(或特種險)作物保險和多重險(或一切險)作物保險。前者主要針對發生頻率較高,損害面積較小的特定災害風險,補償其造成的損失。多重險作物保險則以所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為對象,投保方式上,由于前者的保費低、對農戶吸引力較大,可由其自愿投保。多重險作物保險針對的災害發生面廣、出險率高、保險面寬,但保險費率也較高。加上其發生的概率難以測算,農戶容易有僥幸心理,往往不愿主動投保,故建議采用強制方式。因為保險業畢竟是建立在大數法則基礎之上的,因此多數舉辦多重險作物保險的國家,為了保證保險的參與率,一般都是采用強制加入方式。

  3、政府應對農業保險進行適當補貼。筆者認為,因為農業保險具有很強的政策性,有必要由政府對農作物保險予以適當的補貼支持。首先,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的相對依賴性,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高風險和農業保險的高損失率。其次,農業雖然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提供其他產業所不可比擬的社會效益,但由于農產品比價普遍偏低、效益不高,使農業部門的比較利益和農民的收入水平均低于其他產業,農業承受風險的能力也較弱,需要政府予以補貼和扶持解決。再次,農業保險對生產所發揮的“穩定器”作用,不僅有利于農民,對整個社會以補貼的形式來分攤一部分農作物保險的成本。

  (二)市場風險防范機制

  1、建立風險保障機制。為促進訂單農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必須建立風險基金和風險保障機制,以化解市場風險。在農產品價格下跌時,給龍頭企業一定補償,在農產品價格上漲時,給農戶一定補償,以保證合同的執行,維護雙方利益。

  2、逐步建立起完備的農產品期貨市場體系,鼓勵龍頭企業參與套期保值交易,利用期貨市場的避險機制來解決市場風險問題。期貸市場作為一種更高級的市場形式,不僅能夠有效回避市場風險,也可以為訂單農業的順利運行提供載體。選擇期貨交易作為一種避險策略需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 提高政府服務職能,改善期市內外環境;(2)培育農民合作社,發展壯大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3)增加農產品期貨品種,加快玉米、大米等農產品期貨交易品種的上市步伐,以拓寬期貨市場為訂單農業發展服務的空間。

  (三) 信用風險防范機制 訂單農業就是“信用農業”。要做到雙贏,合同雙方就必須有高度的信用意識,簽訂合同時要充分考慮農業生產的豐年欠年和農產品的價漲價跌,履行合同時要從雙方的長遠利益出發,加強相互溝通,信守合同,努力建立雙方都可依賴的信用關系。

  1 政府要提供統一的訂單農業政策、法律框架,建立和規范相應的中介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尤其是制定規范的合同文本,合同簽訂應由公證單位和公證人進行公證,保證合同的法律效力。要普及宣傳合同法和合同有關的專業知識,在形式、內容和簽訂程序等方面全面提高農業訂單的規范程度,明確訂單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履約方式、違約處理等有關條文和規定,防止訂單簽訂后由于市場波動,或缺乏法律約束、合同內容不明、職責不清等原因而造成訂單履約率不高的現象。

  2要建立簽單信息中心,將簽單情況集中反映,加強管理,克服“一女多嫁”的現象。

  3加強誠信教育。訂單農業本質上是“誠信農業”,訂單農業不僅使廣大農民告別小農經濟、傳統農業,而且思想上、道德觀念與水準上也要符合現代農業要求。

  (四) 道德風險防范機制 為了防范道德風險,政府在發展訂單農業的時候,必須建立高效、履蓋面廣、功能比較齊全的農產品供求信息網絡、加強對農戶和企業的信息服務。政府要及時收集國內國際市場農產品的供求信息、價格信息,然后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類、篩選、加工、處理,再不斷地把有價值、實用的信息傳遞、發布給農戶和企業,對其決策和“下單”進行有效引導和指導。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