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6-09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高素質的農民。建立提高農民素質建設工作的長效機制,用制度來規范農民素質的培訓工作。多形式發展職業教育,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工程,不斷提高農民的市場觀念,樹立農民的市場意識,按照市場要求發展
論文摘要: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高素質的農民。建立提高農民素質建設工作的長效機制,用制度來規范農民素質的培訓工作。多形式發展職業教育,“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工程,不斷提高農民的市場觀念,樹立農民的市場意識,按照市場要求發展現代農業。
本文選自《中國產業》雜志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研究所主辦的國家級大型科技經濟綜合類學術期刊。1989年創刊,國內刊號:CN11-5821/F,國際刊號:ISSN1674-8352,郵發代號:78-96,國際發行代號:Q5836,廣告經營許可證號:京西工商廣字第8055號,為國際標準大16開本,月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引言
2012年中央1號文件把“農業科技創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農業科技創新”目的就是要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總的思路和目標,就是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刊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霍邱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近年來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取得一些成績和經驗,同時也獲得一些教訓,筆者結合實際,談一談對發展現代農業的一些認識和思考。筆者認為發展現代農業
一、牢固樹立用現刊發展理念引領農業
要樹立大農業的發展理念。積極引導扶持發展食品加工、商貿等農村二、三產業,不斷加快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步伐,努力拓寬現代農業發展的內涵和外延;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村沼氣建設和秸稈綜合利用,切實解決畜禽糞便資源等廢棄物的再利用及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加快建設農民生態家園。
二、拓寬投資渠道
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切實把資金投在農業拳頭產品、科學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上,使之產生輻射和帶動的效應。結合新農村建設,捆綁使用農業、林業、水利、畜牧、綜合開發資金,確保重點項目投入,使農業產業項目建設抓出成效;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發展條件,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縣內外資本以協作、參股、合作、獨資等多種形式參與現代農業建設;積極探索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和個人參與的新型農村信用擔保機制,加大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和信貸投入,吸引各種社會資本參與到農業生產經營中來,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經濟發展資金短缺問題,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后勁,特別對農業企業和規模較大的生產基地,爭取靈活的農業貸款政策給予扶持;不斷加強現代農機裝備建設,認真落實好農機補貼政策,重點推動農機裝備更新升級,提高大型、高性能裝備比重,逐步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關鍵生產環節的機械化作業水平。
三、依靠科技進步
科技創新和推廣是決定一個地區現代農業建設進程快慢和競爭力強弱的關鍵因素,必須不斷加大對農業科技進步的支持力度。要落實優惠政策,鼓勵農業科研人員下鄉創辦科技園區、經濟實體;要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要積極與大專院校、農業科研單位聯姻,加強合作,借助外力推進技術進步,通過完善利益機制,能夠把專業技術人員引進來、留得住,從而使技術依托單位變成真正的合作伙伴;要繼續搞好科技下鄉活動、舉辦各種培訓班等常規農業技術普及方式的同時;要加快農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增強服務農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的能;要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投入體系,加大科技的投入。
四、加大培訓力度
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高素質的農民。突出農業實用技術和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培養一大批現代新型農民。建立提高農民素質建設工作的長效機制,用制度來規范農民素質的培訓工作。多形式發展職業教育,“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工程,不斷提高農民的市場觀念,樹立農民的市場意識,按照市場要求發展現代農業。
五、實施品牌戰略
產業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是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手段與途徑。在產業化經營中必須牢固樹立品牌意識,通過品牌提高市場占有份額,我縣在促進產業化經營水平方面應著重搞好以下工作。申報無公害綠色食品品牌,尤其要加快我縣優勢農產品認證申報工作。加快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推廣標準化種植。通過實施品牌戰略,提升我縣農產品整體質量水平,使更多的優勢農產品搶占大中城市市場。要牢固樹立市場經濟意識、品牌意識、綠色食品意識,加快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通過基地+農戶+企業的合作形式,突出特色,注重規模,培育和發展骨干產業、優質名牌產品、綠色產品,并將其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推進農產品產業化經營。
六、抓好農業龍頭企業
把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有機聯結起來,形成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格局,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基本經營方式。必須始終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一件帶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來抓,貫穿于現代農業建設的全過程。堅持把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作為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關鍵措施來抓,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和集群化、園區化發展的思路,以原料基地建設為突破口,通過實施龍頭企業建設工程,積極發展龍頭企業集群,集中連片建設一批不同規模、不同檔次的農產品加工園區,吸引國內加工企業進園、到區發展,切實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同時,積極鼓勵支持發展各類新型專業合作組織,推動農產品行業協會發展,引導農業生產者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形成聯結關系緊密、推進機制完善、競爭能力突出、帶動能力強大的產業化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的延伸效益。
七、加快改革步伐
建設現代農業,必須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現代經濟體制。當前,要在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農村基本政策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改革,積極創新機制,努力探索建立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現代農業經濟體制。一是堅持農村土地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必須積極穩妥地搞好土地承包制度,妥善解決好農村土地承包中的遺留問題,切實維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二是積極探索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有效形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和鼓勵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向種養大戶、合作社及龍頭企業集中,逐步擴大土地的經營規模,提高土地規模經營水平和產出效益。
總之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也是一項迫切而重要的工作。我們必須放眼長遠,立足當前,從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