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1-15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雛雞白痢沙門氏菌病是由沙門氏桿菌屬中雞白痢桿菌引起雛雞的一種多發、常發的急性、敗血性細菌傳染
雛雞白痢沙門氏菌病是由沙門氏桿菌屬中雞白痢桿菌引起雛雞的一種多發、常發的急性、敗血性細菌傳染病。主要危害1~3周齡雛雞,10日齡內雛雞呈流行性,急性或亞急性經過,死亡率比較高,嚴重時可高達80%。本病的病原是雞白痢沙門氏菌,病雞和帶菌雞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本病的傳染途徑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而感染。該病以腹瀉、結膜炎和消瘦為主要特征。飼養密度大、通風不良、舍內溫度過高、過低、環境污染和飼養管理差是雛雞發病的誘因。筆者現將一例雛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診治情況闡述如下:
1發病情況
2021年4月13日,浦城縣仙陽鎮某家庭農場飼養的300羽本地土黃雞,8日齡時,部分雛雞表現出吃料不積極,更喜飲水,拉出灰白色、漿糊狀稀糞,發病后陸續發生死亡。場主認為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拉痢,用鹽酸環丙沙星可溶性粉劑兌水,并用蓮礬散(主要成分:穿心蓮、白礬、青蒿、甘草等)拌料治療,效果不明顯,雞群發病數和死亡數劇增,遂來電求診。筆者接診后至現場觀察:低矮簡陋的雞舍建在竹山下,育雛室內空氣極其污濁、彌漫著刺鼻的氨氣味、陰冷潮濕,網上和地面有大量糞便未及時清理,死亡的雛雞也未能處理。雛雞呆立、扎堆于保溫燈下鳴叫不息。
2臨床癥狀
患病雛雞表現精神不振,初期食欲逐漸減少,繼而廢絕,飲欲劇增;絨毛雜亂、無光澤,低頭縮頸,雙翅下垂,閉眼昏睡,畏寒扎堆;腹瀉,排出白色稀粥樣糞便,污染泄殖腔周圍的羽毛,糊樣糞便干枯后,常阻塞雛雞肛門,出現排便困難而鳴叫不息;雙腿軟弱無力,極不愿走動,若是強制驅趕雞群,出現共濟失調;有的患病雛雞眼結膜發炎,眼角膜覆蓋一層白膜,怕光、流淚而羞明。少數關節腫大,跛行;個別患病雛雞后期有出現觀星狀的神經癥狀,呈角弓反張狀而死亡。
3病理剖檢
剖檢瀕死的患病雛雞4羽和剛死的雛雞3羽,主要表現為雛雞尸體消瘦、皮膚脫水嚴重、肌肉蒼白,眼睛下陷,雞爪干癟;肝臟腫大,充血或有磚紅色條紋狀出血,肝臟表面出現纖維素性滲出物膜,并有針尖大小灰白色小結節,肝臟呈現土黃色或青銅色;膽囊腫大,充滿暗紫色膽汁,腎腫大、充血,腸黏膜充血,伴有出血、腫脹,盲腸中有白色干酪樣凝塊。其它內臟器官未出現明顯病變。
4實驗室檢查
按無菌操作采集瀕死雛雞肝臟、脾臟組織作為病料,冷鮮保存于保鮮箱,送到縣動物疫控中心獸醫實驗室檢查。
4.1細菌培養
按無菌操作采集病料組織分別剪碎研磨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和普通瓊脂培養基平板上,置于恒溫培養箱中,經37℃培養24h,在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平板上長出無色透明,直徑為1mm的圓形小菌落;在普通瓊脂培養基平板上長出針尖大小(直徑為小于1mm)、光滑、濕潤、半透明或灰白色“露珠狀”小菌落。
4.2鏡檢
按無菌操作,用接種環輕刮培養基平板上長出的菌落分別制成涂片,經革蘭氏染色,自然晾干后,將涂片置顯微鏡低倍視野檢查可觀察到:單個散在、兩端鈍圓,呈紅色、細長、無芽胞、無莢膜的革蘭氏陰性小桿菌。
4.3血清學平板凝集試驗
隨機從患病雛雞采集全血,作雞白痢沙門氏菌病全血平板凝集反應實驗,2min內出現明顯的顆粒凝集,呈陽性凝集反應。
4.4藥敏試驗
按常規紙片法進行藥敏試驗,結果發現,該培養菌對氟苯尼考、硫酸黏菌素高度敏感,對硫酸慶大霉素、強力霉素、環丙沙星中度敏感,對四環素、青霉素不敏感。
4.5類癥鑒別
雞大腸桿菌病特征性病變是拉黃白稀便,肝臟呈綠色、邊緣鈍圓,表面有一層纖維素性白色包膜和胸肌充血。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特征性病變是排出石灰樣稀糞,肝臟呈土黃色且有磚紅色條紋,表面有針尖大小灰白色壞死灶,心肌有小結節隆起。
5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即可確診為雛雞白痢沙門氏菌病。
6綜合防治措施
6.1治療
挑選出患病雛雞單獨隔離飼養到已消毒過的育雛室,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高度敏感的5%氟苯尼考可溶性粉2~4g/L兌水,2次/d,連用3~5d,同時在飲水中添加10%硫酸黏菌素可溶性粉0.2~0.5g/L和芪貞增免顆粒1g/L,增強雛雞機體抵抗力和加速康復,提高治療效果;全群用蓮礬散拌料,防止其它細菌繼發感染。
6.2防治措施
清除育雛舍內的糞便,集中發酵處理,病死雛雞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打開門、窗交換舍內污濁的空氣,迅速提升育雛舍溫度,刷洗料槽、飲水器,并用清水沖洗干凈。用二氯異氰脲酸鈉粉劑按(1:600)兌水配制成溶液,對育雛舍、料槽、飲水器及周圍環境等進行全面徹底消毒,殺滅其中的病原微生物;飼喂營養均衡的配合飼料(雞花料)和清潔飲水。
經過上述綜合措施防治,雛雞病情得以快速控制,食欲開始恢復,3d后,無新病例出現,5d后,除7羽癥狀嚴重的死亡外,全群雛雞基本痊愈。
7體會
雞白痢沙門氏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與健康雞的腸道中,屬條件性致病菌,當雛雞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并因衛生狀況差、通風不良、飼養密度大、外界環境突變和飼養管理粗放等應激因素引起感染發病。
加強飼養管理,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及時清理育雛舍的糞便和墊料、集中堆積發酵,育雛舍應通風和保溫、保持空氣清新,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適宜的飼養密度;定期交替使用兩種以上消毒藥對育雛舍、飲水器、料槽及周圍環境進行全面徹底消毒,殺滅病原微生物;飼喂營養均衡的配合飼料(雞花料),提供清潔衛生的飲水,并在飲水中定期添加電解多維,增強雛雞體質和抗病力。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動物保健》(月刊)創刊于1999年,由中國鄉鎮企業協會、北京中美歐畜牧科學研究院主辦。是一本以“為中國健康動物養殖服務”為宗旨,以推廣動物保健品新技術、新產品為己任,是服務于畜牧獸醫、水產養殖和動物保健品行業的綜合性期刊。是一本專業性與科普性相結合的國家一級期刊。設有:熱點關注 、學術研究 、企業風采/經營之道、安全用藥 、疫病防制、疾病診療等欄目。
堅持自繁自養,凈化種雞群,建立無雞白痢沙門氏菌的健康種雞群,種蛋進行嚴格的熏蒸消毒,從而消除沙門氏菌的帶菌污染,降低種蛋的帶菌率,是控制雞白痢沙門氏菌垂直傳播的重要措施。雞群一旦發病,應及時隔離,對癥治療,選用敏感抗生素防治。該病例中未能及時將發病雛雞隔離、采取對癥治療原則、通過藥敏試驗選用敏感藥物,從而造成雛雞發病數增加,感染更加嚴重。與此同時,應考慮給藥途徑。發病雛雞食欲不佳,飲欲旺盛,可通過飲水給藥。在飲水前,應先停水2h后,再全群供水。
藥物預防是控制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有效方法。在育雛期間,通過藥敏試驗選用敏感抗生素加入飼料或飲水中進行預防用藥,一般在1~5日齡和7~10日齡時各加藥一個療程,能有效防止本病的發生。——論文作者:陳曉萍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