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淺議藍田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發布時間:2021-09-26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水,是生命之本,農村安全飲水更是一項關系民生大計,關系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結合藍田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旨在提高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水平。 [關鍵詞]安全飲水現狀;運行管理存在的

  [摘要]水,是生命之本,農村安全飲水更是一項關系民生大計,關系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結合藍田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旨在提高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水平。

淺議藍田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安全飲水現狀;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對策與建議

  1區域概況

  藍田縣地處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屬西安市區郊縣,縣城距市區22km。東、南與華州區、洛南縣、商州區、柞水縣相接,以秦嶺為界;西以庫峪河為界,與長安區、灞橋區毗鄰;北以驪山為界,與臨潼區、渭南市接壤。全縣總面積1969km2,其中山地面積1237.11km2,占全縣總面積的62.8%。全縣轄18鎮、1個街道辦事處,全縣共有行政村337個,農戶16.01萬戶,總人口60.7萬人。

  2工程建設及運行管理情況

  “十三五”期間藍田縣共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98處,惠及人口296425人(其中貧困人口18888人)。完成投資14006.44萬元,新打配套機井104眼,建設水塔(蓄水池)245座,鋪設輸配水管網1626km,全縣自來水普及率99.4%。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給農村生產、農民生活、農業發展帶來了深刻變化。

  根據工程規模大小,藍田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采取了不同的運行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管理模式:一是對跨鄉、聯村或規模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設施設備比較完善,管理比較規范,采取組建供水總站。管理總站實行“獨立結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滾動發展”的企業化管理,如湯峪、玉山、洩湖鎮等集中供水工程;二是單村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工程,這是目前藍田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主要運行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村組為單位,安排專人負責,主要任務就是按時抽水、放水、看管設備、收水費等。

  3工程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

  盡管藍田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變化,部分已經建成的農村飲水工程還存在設施老化、凈化、消毒設施配套不完善和收費難、運行難等管理薄弱的問題。

  3.1自然環境變化形成水資源短缺

  藍田縣山嶺川塬皆有,村組居住比較分散。山區及沿山村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基本上是以村為單位,利用村落附近的泉水或溪流建設自流引水工程,自壓供水到戶。但隨著近年來持續干旱頻發,降雨量時空分布不均,遇特大干旱災害,泉水枯竭、河道斷流,造成臨時缺水。加上藍田縣山區為土石山,土層覆蓋較薄,每年冬季水源、蓄水池、管道易發生凍結,造成群眾臨時用水困難。季節性缺水涉及山區及沿山灞源鎮、葛牌鎮、藍橋鎮、輞川鎮等19個行政村。

  3.2工程運行管理不到位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鎮(街)重視不夠,沒有很好履行地方政府農村飲水安全保障職責,沒有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在工程運行管理問題上,沒有建立相關制度,工程運行管理職責不清。個別鎮的主管領導,責任心不強,不能經常深入村組調查了解供水情況,對轄區內農村供水情況心中無數,對運行管理出現的問題不積極解決,而是敷衍了事。鎮街不重視、村組不負責,致使部分村組出現反復停水或長期停水現象。

  3.3村組水費收繳困難

  在藍田廣大農村,由于自然和歷史等原因,水費回收率低,有的村根本就不收費,由村委會從村級經費支付管水員工資和電費,村內外出務工人口多,平時在家人口少,運行成本高,籌集供水工程資金難,無法落實維修及維護費用,不少工程電費都沒有辦法保證,影響工程效益發揮,也加劇了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發生。經調查,全縣建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337個村,收取水費的189個村,不收費148個村(其中山區自流引水67個村)。

  相關期刊推薦:《現代農業科技》(Modern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是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主辦,于1972年創刊,致力于推廣農業最新技術,強化前沿學術交流平臺,薈集農村工作成功經驗,傳播農業適用經濟信息。設有農藝學、園藝學、植物保護學、林業科學、農業工程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動物科學、食品科學、農村經濟學等欄目,涵蓋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

  3.4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運行管理費用無法落實

  全縣大部分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絕大多數農村供水管理員為臨時兼職,由于受文化和專業水平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想管不會管,沒有效益不愿管,管理不盡責,極易造成個別村供水不穩定,突出表現在部分村定時供水,不收水費,無力承擔供水工程維修維護費用,供水管理人員工資沒有保障,致使供水設施運行不正常。

  3.5供水水質不達標,水質檢測有待提高

  全縣已建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大部分為單村供水工程,日供水量小,大部分村和鎮制水流程不夠完善,特別是村,不少僅限于蓄水池蓄水和供水,無消毒和漂白粉消毒方式大量存在,有些還只是季節性和應急性消毒,飲用水保證率和水質衛生指標合格率很低。部分比較偏遠的山區安全飲水工程采用地表水為水源,水源距水廠數十公里,通過管道輸送至水廠,水源地偏遠且無保護、隔離防護措施。2018年9月,藍田縣衛計局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全縣有70%~75%的飲用水工程被檢測出總大腸菌群和耐熱大腸菌群超出限值,而游離氯未檢出。除此以外,其它監測指標均未超標,表明飲用水未進行消毒殺菌處理。

  4對策與建議

  4.1全面落實政府責任制,夯實管理責任,提升服務水平

  按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辦法》(發改農經[2013]2673號)和《藍田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藍政辦發[2011]3號)等指導性文件精神,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必須全面落實地方政府主體、水行政主管部門行業監督和供水單位運行管理“三項責任”。按照《藍田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基金管理使用辦法》(藍政辦發[2013]57號)“由財政每年安排維修基金50萬元,用于工程維修養護”的要求,及時足額落實縣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基金,設置農村供水工程公示牌,并在媒體上進行公示。建立農村飲水安全服務熱線電話,暢通群眾反映問題渠道,及時接受和處理群眾反映問題,確保及時有效解決群眾飲水問題。

  4.2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建立完善用水繳費制度

  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宣傳農飲工程運行管理政策,引導全社會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加強供水設施保護、增強用水繳費和節約用水意識,嚴格執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按表計量,計量收費”政策,實行預收水費制度。在有條件區域,完成農村管網及入戶水表智能化改造工作,提高群眾節水意識,確保水費足額征收,工程正常運行。

  4.3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養護維修經費的投入力度

  加大財政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養護維修費補貼和投入,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養護維修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專項補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養護維修、水價政策性虧損等,確保供水設施的正常運行。縣水務局負責運行維護經費測算,制定運行維護專項經費使用管理辦法,專門用于工程運行管理維護?h財政局要加強資金管理,并監督資金安全使用。

  4.4建立村級水管員隊伍

  2020年5月藍田縣制定并印發了《藍田縣設立專職水管員試點方案》,確定在三官廟鎮、厚鎮、葛牌鎮、灞源鎮4個鎮開展農村專職水管員試點工作,落實村級專職水管員49名,目前已全部培訓上崗,為下一步水管員制度的全面推行積累了經驗。為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重建輕管”,運行管護水平不高的問題,建議每個行政村設立水管員一名,具體負責農村水利設施管理維護、安全運行和相關信息收集報送工作。將水管員工資納入村級運轉經費保障,每年由縣財政按照農村供水人口總數每人每月1.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全年共需721.2萬元,以保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人員隊伍穩定。

  4.5嚴把水源水質關,做好備用水源建設

  為應對水源地水量缺乏、水質不達標、水源地污染等突發情況,確保農村供水安全和社會穩定,建議由縣財政撥付資金,積極開展應急和儲備水源規劃、論證、建設工作。以現有水源地改擴建工程為主,采取挖潛改造與新水源建設相結合,建設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工程,構建常規和應急、危機管理體制和機制,以保證應急期間的正常供水。加大水源地勘測和水量實測,將保證水量充足穩定和加強水質監測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通過建設改造化驗室,增加檢測設備,堅持每日檢測,設立水源保護區地理界標、警示標志或宣傳牌等措施,確保水質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4.6加強人員技術培訓

  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單位的制水、設備維修維護、水質檢測等關鍵崗位人員的技術培訓。針對農村管理人員分散、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實際,建立定期培訓制度,定期舉行水處理設備、消毒設施操作培訓,使供水單位關鍵崗位人員的專業技能得到快速提升,確保供水安全。

  5結論

  藍田縣作為農業大縣,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和保護機制,將對推進水資源的節約與合理開發利用,促進縣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供水保障。——論文作者:郭鳳麗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