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1-11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闡述了膠州市對山丘區小流域和城鎮生態環境進行綜合治理的各項工程措施,同時對水土流失的防治及城鄉污水處理的主要做法進行了總結,為類似項目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環境;水土保持;污水處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
【摘要】闡述了膠州市對山丘區小流域和城鎮生態環境進行綜合治理的各項工程措施,同時對水土流失的防治及城鄉污水處理的主要做法進行了總結,為類似項目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環境;水土保持;污水處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對城鎮街道裸露土地進行補綠,加大污水處理力度,提高生產建設區域水土保持工作的監管力度,是防止水土流失、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的有效措施。
1山丘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
山丘區小流域綜合治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一般采取修建谷坊、塘壩、水庫和溝岸護砌等工程措施和種植林草等生物措施,有時也通過自然修復對流域內的水資源和土壤進行攔截、保護,有效防止流域內的水土流失。膠州市總面積1212km2,按歸宿河系劃分為36個小流域。經過多年對轄區內的小流域進行集中連片的有序治理,成效顯著。如十八道河小流域,位于艾山風景區內,流域面積6.9km2,從1999年開始對其進行有計劃地治理。目前已建水平梯田226.67hm2,種植甜棗等特色經濟林266.67hm2,種植黑松等水保林60hm2,建小水庫3座塘壩22座,谷坊15座,植草6.67hm2,修環山路12條25km,形成了有效的山、水、田、林、路綜合網系。林草覆蓋率達到48.3%,土壤侵蝕模數由原來的5954.6t/km2•a減少至1462t/km2•a,降低了75.4%。流域內農田已全部實施了節水灌溉,灌溉保證率達到75%,糧食產量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小麥產量每畝已達500kg,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2城鎮生態環境治理措施
多年來,膠州市把小流域綜合治理作為水土保持工作的側重點。城鎮水土保持除了考慮景觀、灌溉需求對河道進行攔蓄、道路兩側進行綠化外,提升水土保持功能的其他措施卻很少付諸實施。為進一步改善城鎮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城市品質和市民生活環境,2019年膠州市政府以膠政辦發〔2019〕88號文的形式印發了《膠州市全域綠化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按照“政府主導、屬地管理、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思路,對新建鐵路、國道、省道及城區30m2以上裸露土地進行綠化、補植。以膠東國際機場進出通道和城市建成區兩個區域為重點,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層次分明”的原則,統籌實施“城區25條市內交通路、14個公園、2條高速路和膠濟、膠黃2條鐵路、5條主干道7個節點的裸露土地”綠化補植,對“七橫七縱”主要道路進行綠化升級改造。對城區北起北外環、南至香港路、東到站前大道、西至朱諸路范圍內,沿公共部位、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30m2以上的裸露土地進行綠化。全面解決當前城市建成區裸露土地、缺株少苗、斷帶無形、缺少特色街道等問題。該項補綠行動采取的主要綠化措施:對落葉大喬木行道樹下及周邊的裸露土地,采取補植黃楊、龍柏和麥冬等耐蔭常綠灌木綠籬和草本植物,提升道路兩側的景觀綠化檔次,減少高處墜落的水滴對樹下裸露土壤造成的沖刷、擾動,對裸露土地進行涵養保護;對拐角、節點處的裸露土地,結合周邊的綠化樹種,主要補植紅葉石楠等球狀灌木和越冬草皮,期間點綴部分彩葉或者開花小喬木,提升色彩搭配和空間層次;對綠化斷檔的裸露土地區域,按照協調、統一的原則,補植與周邊綠化格調一致的苗木,使之與周邊環境協調一致;對公園內的裸露土地,按照增加立體層次和色彩的原則,根據周邊的綠化情況適當補植相應的喬木、灌木和草皮,增加公園的綠化、美化效果;對背街小巷等處的裸露土地栽植花草、綠籬,美化居民的居住環境。隨著這些補綠措施的實施,極大地減少了城區局部裸露土地和綠化覆蓋率低的區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特色突出、布局均衡的綠色生態格局,以此帶動了城市品質提升,提高了膠州市的整體生態環境質量。
3加強項目區監管,防止水土流失
為了維護生產建設區域的水土保持功能,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需對新建的生產建設項目進行嚴格監督與管理。監督生產建設單位編制水土保持方案、落實水土保持建設資金、實施水土保持措施、做好水土流失檢測、修復因生產建設而被破壞的水保功能,防止水土流失。近期,膠州市的生產建設區域主要集中在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和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內及周邊區域。這些區域將成為膠州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點監管區域。借助“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及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等大項目建設的拉動,膠州市新建的生產項目不斷增加。截至目前,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達到207個。嚴格把關生產建設單位編制報送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或報告表,監督實施其水土保持措施將成為膠州市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如青島大學膠州校區,地處“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東部、大沽河入海口右岸。原始海拔高程只有2.0~4.5m,土壤鹽澤。因此,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時需要重點考慮豎向設計滿足防洪要求,綠植的品種既要耐鹽堿,又要結合換土、排鹽堿設施、沿海風大等條件選擇淺根系、闊根系的樹種。同時要結合校園文化選擇色彩、空間搭配適宜、色彩搭配合理的設計方案。
4城鄉污水綜合處理措施
多年來,膠州市堅持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并重,對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實行雨污分流,加大城鄉污水處理力度,全面促進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膠州市污水來源主要由生活污水、工業生產廢水和降雨三部分構成。膠州市城市污水有較為完整的排水系統。南部新區為雨污分流,老城區大部分為雨污合流。途經輸水管道排入護城河、躍進河和云溪河,最后進入大沽河入海。鄉村污水是雨污合流,通過溝道自然排入附近的河道。為了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膠州市加大了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對村莊和鎮工業園區新建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統,按片區新建污水處理廠,對污水進行集中收集和處理。目前膠州市已建成的集中式污水處理廠5座,正在建設的污水處理廠3座,基本上滿足了膠州市污水量的處理要求。分流后的雨水,一部分通過攔蓄工程進行收集利用,另一部分作為棄水排入河道。污水全部集中收集,經各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達標排放或利用。城區產生的污水,經處理后的達標水將用于西湖公園、三里河等景觀河道補水和園林綠化灌溉及道路除塵。農村產生的污水,經處理后可用于周邊道路的除塵和農田灌溉。通過實施雨污分流,可以有效匯集、利用天然降水,減少污水處理壓力和成本。通過對污水進行有效處理,可以實現水的重復利用,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減少水資源的流失量。經過污水處理后的淤泥,通過烘干和自然晾曬后可作為回填土利用,較少土壤流失量。目前,膠州市的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建設正在以一種勢不可擋的態勢朝著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的方向發展。——論文作者:鮑文勝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水土保持》曾用名(水土保持)創刊于1980年,是水利部主辦的全國性水土保持業務與技術綜合性刊物。設有:綜述、試驗與研究、技術與措施、生態修復、工程建設與管理、小流域治理、監督執法、建設項目防與治、探索與思考、新技術應用等欄目。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