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農業產業化企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發布時間:2020-11-07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近年來,莆田市涵江區圍繞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目標,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助力農業經濟發展。目前,涵江區擁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家,年產值24.3億元,帶動農戶9萬多戶。分析涵江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規模偏小

  摘要:近年來,莆田市涵江區圍繞“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目標,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助力農業經濟發展。目前,涵江區擁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家,年產值24.3億元,帶動農戶9萬多戶。分析涵江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規模偏小且分布不均、土地流轉不易、原料供給制約、經營管理落后),提出“創新促發展,收益促流轉,構建互利雙贏,加強校企合作”等對策建議。

農業產業化企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福建省

  莆田市涵江區莆田市涵江區,位于福建省閩東南沿海中段,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面積75200hm2,人口約44.5萬,現有耕地7200hm2,旱田1333hm2,水田5867hm2,糧食作物年播種面積保持在5666hm2左右,果樹種植面積10666hm2。2019年涵江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96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在帶動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涵江區圍繞“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目標,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助力農業經濟發展。筆者以涵江區2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19年度數據為基礎,分析了涵江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1發展現狀

  1.1隊伍穩步發展

  涵江區圍繞農業資源優勢、產業體系現狀和發展需求,大力扶持培育了一批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在數量和規模上均呈現出穩步發展的態勢。目前,涵江區擁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家,年產值24.3億元,帶動農戶9萬多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2家,市級6家。龍頭企業行業分布情況:糧食加工類3家,醬菜、肉罐加工類3家,茶葉種植加工2家,干貨加工1家,畜牧養殖1家,果蔬種植4家,其他水產、飼料等6家,合計20家。

  1.2帶動能力增強

  “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延伸利益聯結鏈條,謀求產業化發展”一直是涵江區農業發展的目標之一。通過“扶龍頭、聯農戶、建基地、拓市場”等方式,使農業企業做大做強,產業化經營的輻射帶動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帶動農戶范圍擴大,達到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涵江區20家龍頭企業,累計帶動農戶9萬多戶,戶均收入每年增加9300多元。例如,國家級龍頭企業福建紅太陽精品有限公司與福建農科院、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穩定技術協作關系,安排專家指導農民種植各類蔬菜,2019年發展種植基地660hm2,帶動訂單農戶4326戶,從事海帶養殖、收購和蔬菜種植、收購,在解決公司產品原料供應、銷售的同時,幫助農民實現了農產品加工增值和增收。

  1.3提質增效轉型

  涵江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近年來加大了科研力度,著力提質增效轉型,尋找發展突破點,朝“機械化、智能化、精深化”方向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海一百食品有限公司與科研院所合作,投資2000多萬元對自身系列產品進行了升級改造,新建了2條生產線,向水產品的深加工方向轉型。海一百食品有限公司通過技術難點攻克,成功從魚頭、鮑魚肚、魚尾等邊角料中提取出可制成營養品、化妝品、藥物的基礎材料,實現了轉型生產功能性脂制品、藥用中間體、抗氧化肽等高價值產品的目的,每年純利潤較改造升級前提升了2倍多。

  1.4互聯網助力銷售

  發揮互聯網線上銷售降低銷售成本的作用,實現銷售模式的創新發展,重點是利用互聯網拓展市場,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搭建交易平臺,降低銷售成本,增強企業產品的市場知名度,提高企業盈利能力,使涵江區知名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去”,擴大銷售渠道和范圍。目前,涵江區已有18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各種模式進行農產品線上銷售。例如,方家鋪子組建農產品線上銷售團隊,打造自身官方平臺,同時入駐天貓商城、京東商城、國美商城、建行善融商城等第三方平臺,基本實現了線上銷售渠道的全覆蓋。2019年天貓“雙十一”活動,方家鋪子天貓旗艦店就實現了約1000萬元的銷售額。

  1.5樹品牌提價值

  打造特色農業品牌是涵江區提升農產品價值的一大舉措。近年來,涵江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圍繞“樹品牌提價值”的目標,大力發展各企業的農業品牌。目前,龍頭企業中有2件商標獲“中國馳名商標”,3件商標獲“福建馳名商標”,12件商標獲“福建著名商標”,10個農產品獲“福建省名牌產品”,7件商標獲“莆田市知名商標”,2個農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2存在的問題

  2.1規模偏小且分布不均

  在涵江區現有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缺少“行業領導”級的大企業,企業規模偏小,產業集中度不高。根據2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調查數據,涵江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年產值超億元的只有7家,農產品加工制造類企業的占比達60%以上,基礎種植、養殖類企業占比少且規模偏小,行業整體呈現“基礎弱、加工強”的分布特點。

  2.2土地流轉不易

  傳統自給自足的種養模式導致農戶土地流轉積極性不高,農民的舊思想根深蒂固,不放心將土地流轉給別人,土地流轉困難,外出經商、務工的農民中,有的寧愿將土地撂荒也不愿將土地流轉出去。企業不能長期租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投入熱情,制約了生產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難以發揮企業的規模經濟效應。例如,涵江區華林蔬菜基地在白塘鎮鎮前村的土地租用到期后,農戶不愿意繼續流轉土地,給該企業的后續發展帶來不小的阻礙。

  2.3原料供給制約

  “分散獨立自主”是涵江區目前農業種植、養殖的主要方式,呈現出“小戶多、規模小、經營分散、生產大戶少”的特點,這種方式難以為規;r產品生產加工提供穩定的原料來源,加上種養方式落后、信息滯后等,造成農產品加工生產原料的供需矛盾。如糧油加工企業的原料要從東北調入,生產成本大大增加;涵興食品、紅太陽精品有限公司要從省外購運果蔬進行加工,給企業增加成本負擔。

  2.4經營管理落后

  涵江區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均為民營企業,部分企業尚未擺脫“家族式”管理模式,思想觀念保守,缺乏優秀的管理人才和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充滿創業干勁的年輕管理者不多,目前涵江區龍頭企業中50%以上是“家族式”經營管理模式;部分龍頭企業安于現狀,開發新產品能力、開拓新市場的動力不足,發展意識和風險意識不強;技術人才欠缺,產品科技含量低,大多數停留在粗加工和半成品階段,沒有高附加值的精深產品。

  3對策建議

  3.1創新促發展

  堅持規模發展與內在增長并重,積極鼓勵農業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開展新工藝新技術新品種研發,實現龍頭企業又快又好發展,增強企業發展后勁。針對涵江區枇杷、龍眼、柚子、葡萄等特色農產品,引導企業進行深度工藝技術研究,開發出具有涵江區特色的產品。鼓勵有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通過聯合、收購等方式培育規;堫^企業,同時引導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農業龍頭企業積極進行增資擴股、合資合作,以此帶動做大做強。

  3.2收益促流轉

  土地流轉中,在保障農業企業生產用地的同時,根本還是要讓農民可以從中得到可觀的經濟收益,沒有經濟收益,土地流轉就無從談起。建議以“收益促流轉”為基礎,建立“土地流轉獎勵金”制度,讓農戶在流轉土地時除了基本的土地租用費,還可根據土地流轉規模從政府部門獲得一定的獎勵金,這樣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土地流轉的積極性,達到規模成片的土地流轉目的。在土地流轉過程中,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遠程農業技術培訓、下鄉入戶等方式,深入宣傳土地流轉政策,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的宣傳,使更多農民轉變“土地流轉會讓自己失去土地”的思想觀念,以加快涵江區土地規模流轉,為農業規;a提供基礎保障。

  3.3構建互利雙贏

  鼓勵支持像方家鋪子、紅太陽等有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直接或與農民聯合投資建設農業種養基地,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原料供給,不斷提高龍頭企業帶動涵江區農民增收的能力。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建立完善產業化聯農帶農機制,通過發展“訂單農業”“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方式,與農戶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達到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構建互利雙贏格局。

  3.4加強校企合作

  積極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高校合作,把企業人才和高校人才培養進行有效結合,形成一體化。鼓勵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與福建農林大學、莆田學院、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建立科研機構,指導企業建設技術實驗室,提升農業企業對技術類人才的承載能力。同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以作為高校的實踐基地,組織學生來企業實習,熟悉企業的生產經營等狀況,為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論文作者:翁錦龍

  相關期刊推薦:《農村經濟與科技》雜志是農業綜合類中文科技期刊,創辦于1990年,月刊,是湖北省農科院主管,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與農村經濟與科技雜志社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類農業科技期刊。主要刊登全國范圍的農、林、牧、副、漁業基礎理論、應用研究及農業經濟研究等與農業有關的學術研究論文,追蹤報道各學科的最新實用的農業科技成果,強化前沿學術交流平臺,傳播農業適用經濟信息。融學術性、指導性、實用性于一體。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