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9-21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資源開發與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的裸露干擾邊坡逐年增加,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現象日趨嚴重,這些問題已不再是某地區的局域性問題,而是關系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局性問題。全本文對斜坡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的噴播綠化技術進
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資源開發與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的裸露干擾邊坡逐年增加,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現象日趨嚴重,這些問題已不再是某地區的局域性問題,而是關系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局性問題。全本文對斜坡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的噴播綠化技術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斜坡水土;生態建設;噴播綠化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與之相伴的大量工程建設活動造成大規模的挖方、填方,形成大量裸露邊坡。坡面植被往往對邊坡巖土體形成錨固效應、水文效應和生態效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邊坡淺表層穩定性,對消除坡面流灘、淺層滑動、崩塌落土等地質災害具有重要意義。
1我國邊坡綠化技術研究的發展歷程
緩慢探索階段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工程實踐為近10年邊坡綠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隨著非飽和土力學等相關學科前沿理論和諸如SEM、XRD等先進技術設備在國內的興起、運用,關于邊坡綠化機理的研究變得更為深入,研究中所考慮的作用因素也更加多元化、具體化。如香港科技大學吳宏偉教授對大氣-植被-土體之間相互作用的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該理論認為植被的蒸騰作用可以增強邊坡表層土體的基質吸力,從而增強淺層土體基質吸力,以提高邊坡穩定性。此外,微生物在邊坡綠化過程中的作用機理也得以揭示,其認為某些微生物可顯著提高植物根系的抗拉強度,從而強化其加筋作用。
2技術簡介
液壓噴播護坡綠化技術,液壓噴播護坡綠化是把植綠物種、肥料、有機膠、保水劑、草纖維、著色劑等固相材料與液相水按一定比例均勻混合成懸濁液,而后通過液壓噴播機直接噴敷于坡面的綠化方法,國際上稱之為水力播種(Hydro-seeding),屬于典型的濕噴法,由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研究開發,由于所噴播的混合物中不包含種植土,因此液壓噴播護坡綠化僅適用土質或風化極為劇烈的巖質邊坡,同時又由于噴播未采取掛網、錨固等輔助措施,因此多局限于緩邊坡。但是,液壓噴播護坡綠化亦有其獨特的技術優點:①工程實施成本低。其一,噴層薄,需用原材料相對較少,從而具備較高的噴播效率,每工作班組可完成萬余平方米的噴播面積;其二,不涉及掛網、錨固等工藝,施工簡便。②有機膠和草纖維的聯合作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植綠物種發芽前因雨水或地表徑流的沖刷流失。
3建設原則
在進行斜坡綠化生態建設時,要堅持一定綜合防護、因地制宜的原則,工程的安全性不能完全都依靠綠化解決,通過植被增強土壤水分的方式雖然能夠解決坡面滑坡風險,但是也不能將其完全作為保護公路邊坡穩定性的條件。邊坡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的噴播綠化技術需要與防護技術相結合,形成全方位的防護體系,以確保工程建設的安全性。我國自然地質條件差異較大,在選擇技術時需要結合當地的客觀情況進行施工,根據當地的環境、氣候以及土質等因素,合理施工。邊坡綠化不可強制破壞自然環境,可以通過增加基質、栽培植物的方式輔助綠化,以實現生態建設的目的。
4技術要點
(1)采用小竹竿或小木棍穿于整卷網墊中,順坡拉出網墊,網墊用竹釘固定,間距500mm。(2)竹釘長度一般為150mm(距離地面),疏松地表適當加長。(3)地形復雜多變處網墊應鋪設平整,竹釘間距適當加密。(4)竹釘搭接長度不超過20mm,竹釘搭接應順勢釘入,竹釘加密增加一倍,搭接處上層網墊靠緊且不留有空隙。(5)根據土壤情況確定草籽播種深度,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根系發達的草種(一般采用狗牙根、糖蜜草和柱花草),有長根系的多年生小灌木草種更佳(本次采用勒杜鵑和異木棉),將草種播種于網墊之中。(6)草籽播種后,為了有利于草種的發芽和生長,表層覆土厚度以蓋住網墊為最佳。(7)邊坡頂部處鋪設網墊時,網墊縱向與水平方向應留有60°的角度,同時將網墊埋入土中宜300mm。(8)噴播基質配合比。將按照表2中比例配制的噴播基質拌和,噴注到已掛網的格構梁框格內。噴附基質應完全覆蓋三維網,平均厚度不得小于10cm,通常需要噴附5~8次方能達到這一厚度。每m2厚10cm噴涂土層內需要有機質0.8~1kg,復合肥0.4~0.5kg,保水劑0.02kg。
相關期刊推薦:《水利技術監督》(雙月刊)創刊于1993年,由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主辦。設有:政策與法規、領導講話、標準化工作、技術監督論壇、質量認證、認證認可、建設管理、計量認證等欄目。
5噴播綠化技術在斜坡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的具體應用
5.1總體布局
針對該項目區域內所表現出的水土流失特點,需要結合現場勘查的情況,將項目進行分區管理,針對各個分區的特點進行水土保持總體布局設置,將防治與治理相結合,在進行工程建設時,輔助植物建設,聯合掛三維植被網,與液壓噴播植草相結合后,構建一個完整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在具體的布置方法上,采用液壓噴播植草技術,利用其快速性的特點,在工程的重點地段進行建設,充分發揮出噴播綠化技術的生態修復能力,以保證工程生態系統能夠維持原狀,從而實現水土流失的全面治理。
5.2斜坡防護噴播綠化適應性
噴播綠化技術是水土保持生態環境植被恢復的主要技術,噴播的草種配比是重點,直接關系到植被恢復的成果。配比需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確定,具體如下:在實施噴播綠化技術階段,需要對草種、肥料配比進行合理分析,對劃定的區域項目植被進行深入的了解后,選擇抗病毒能力較強的草種作為本次植被恢復的重點品種,搭配狗牙根、野花,可以起到加固的效果,保證成坪后草坪的密度較高,更具有耐磨性。
5.3噴播綠化適宜性
根據該斜坡噴播綠化項目實際情況,基于條件、土質、坡體及綠化需求多方面,決定綠化方法的選擇。對于具有短時間綠化美觀需求,可以采用人工鋪草皮方式,對于地區較遠且綠化面積較小的斜坡則可以人工撒播或是草皮移植。對于未明確規定植物種類的斜坡,可以挖穴植喬灌木,或爬山虎輔助綠化。根據該項目的不同情況選擇適宜的噴播綠化技術,達到預期的斜坡噴播綠化成效。
6我國邊坡綠化技術發展趨勢展望
6.1實用性與觀賞性相結合
邊坡綠化除要達到加固坡面的目的外,還應以美學理論為指導,化坡面植被為坡面景觀,提升邊坡工程環境融合度。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政府在地質災害治理中的投入也大幅提高,尤其對于一些重要示范邊坡工程,不單要通過工程治理消除災害隱患,更應對其進行綠化美化,使之成為景觀,兼具實用性與觀賞性。
6.2巖質邊坡綠化技術將進一步發展
目前的邊坡綠化技術主要針對土質邊坡或全-強風化巖質邊坡,而對于一般的巖質邊坡大范圍綠化尚無系統、高效的綠化技術。尤其對于高陡巖質邊坡,其培土、播種、養護均存在難度,且植被-大氣-土壤-水-巖體之間的作用機理與土質邊坡不同,盲目照搬土質邊坡綠化技術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巖質邊坡,尤其是高陡巖質邊坡綠化技術理論將成為未來研究的熱點。
結束語
通過植被生長覆蓋率的跟蹤調查、坡面土壤水分與土壤生物含量的測試與調查等現場監測,評價植被綠化防護效果。結果表明該項植被綠化防護技術起到了攔截雨水、根系固土的作用,明顯地減少了邊坡水土流失,達到了穩定邊坡的目的,實現與周圍環境協調綠化。——論文作者:韓浩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