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21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中國要美,中國農村必須美。過去,溫飽問題是關鍵;現在,環境問題是重點。的環境問題已經引起政府的關注,也加大了環境治理力度,但一些村鎮地區還是存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急需解決。本文以農村為對象,以公共管理的學科理論為基礎,通過宏觀與微觀、
摘要:中國要美,中國農村必須美。過去,溫飽問題是關鍵;現在,環境問題是重點。的環境問題已經引起政府的關注,也加大了環境治理力度,但一些村鎮地區還是存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急需解決。本文以農村為對象,以公共管理的學科理論為基礎,通過宏觀與微觀、史實結合,分析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的實質,揭示其根源所在。針對相關的問題,提出對應的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成因;防治對策
一、引言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環境問題的研究與治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也總結了一些方法和經驗。然而,治理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本文以農村環境為例,與公共管理相結合。通過研究將有利于新農村建設,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協調發展。通過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研究,不斷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幫助人們對于青山綠水,健康生活的發展觀念的建立。
二、農村突出的環境問題
1.農村垃圾亂堆亂放
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要求進行治理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些村鎮沒有將政策落到實處的問題,有些地方存在垃圾圍村的現象。縣鎮村民的知識水平相對較低,村民隨意堆放垃圾的現象較為突出,環保意識薄弱。許多對環境有害的不可降解的垃圾仍然亂堆亂放。村鎮中許多溝渠里、莊稼地里都堆放著各種各樣垃圾,出現"垃圾圍村"的現象,許多垃圾甚至都堆放了好幾年,大多通過焚燒或者亂堆放來處理。
2.農村環境基礎設施不完善
目前垃圾的數量是不斷增加的,不均衡的城鄉財政轉移支付導致農村基礎設施安排的不均衡,有很多地方缺乏垃圾處理分類的基礎設施。農村有許多地區存在治理的盲區和死角,鄉鎮企業的排放物和垃圾比較多,沒有發揮循環利用的功能,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的資金也較少。寶雞秦安鍛造等7家企業的化鐵煉鋼等基礎設施裝備落后,長期未按要求進行垃圾處理,污染嚴重。資金的缺位使得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
3.土壤污染、食品安全問題
在技術不斷發展基礎下,對農作物,對農藥、化肥的需求量在種植過程中也在不斷的上升,很多農戶還會使用農膜進行種植。農戶的大面積種植,土壤的肥力不足。食品安全受到農藥、農膜、化肥的大量使用的影響。某村的井水遭到了黑電鍍廠所排出的重金屬的污染等事件事件都會對村民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危害。村民不僅會遭到水污染、大氣污染的危害,還會受到食品安全問題的威脅。
四、加大農村環境治理的對策
(一)加強宣傳,鼓勵村民參與
政府應加強對農村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將國家和省、縣級政府和環境污染治理相關的法規、制度、標準以簡單的方式向村民宣傳,從《環保法》、《公民道德規范》入手,普及有關知識,調動農村村民的積極性,開展宣傳活動,從小孩抓起,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村民積極參與,改變農村村民以往的不良習慣,樹立垃圾分類,有序處理的意識。組織村民形成監督小組,進行監督,徹底貫徹落實相關政策,使每一位村民都成為環境污染治理的一員,發揮村民的核心作用。
(二)充分發揮政府職能
政府發揮多中心主體的作用。政府把握好全局,向有效型、服務型政府轉變。
1.做好組織、規劃工作。
地方政府在制定村莊規劃時,要根據不同地域和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不僅要考慮到村莊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而且要考慮到隨著措施的實施,后續還會出現一些什么問題,不能"先發展,后治理"。此外,要保護好村民的利益,各部門加強橫向和縱向溝通,提高效率和效益。針對不同的問題的不同方案,做好組織規劃。
2.加強對地方的考核、通報。
設立農村環境保護重點村、示范村,在各村莊貫徹落實相關政策的過程中要對地方執行情況進行實地考核,要做好上行溝通和下行溝通相結合,將相關政策落到實處。措施、法規條例執行后進行統計;對實施不到位的村莊進行通報和批評,不僅要批評存在的問題而且要讓相關負責人對結果負責、承擔責任,作為懲罰減少相應的項目經費。各地之間相互監督、溝通,互相學習?己艘龅焦健⒐
3.轉變新思路,開創新路徑。
政府在堅持過去的宏觀把握和傳統的管理方式時,發揮各個社會主體的積極作用,爭取做到環境保護成為一種自主意識要和行為。不斷優化相關的環保專項資金的使用,鼓勵社會各方投資、參與到農村環境治理中。在原有的科學方法上,堅持政府管制與市場相結合,引入符合各村莊的新路徑,落實各項措施,提高農村環境治理的成效。新常態下,新局勢。
(三)健全相關制度
要在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的基礎上,根據農村各地區的不同情況制定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適合農村發展的制度。我國目前已有一些政府部門規章、環境保護行政法等,但農村相關的單行法和地方性法規較少,缺乏針對性。的環境保護應從這些方面著手。
(四)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
1.引入競爭
可以引入市場的競爭性對農村環境進行治理,鄉鎮企業排放出的污染物是農村環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可以通過競爭性激發鄉鎮企業保護環境的意識。健全市場信息,讓企業承擔破壞環境的責任,盡可能從鄉鎮企業著手,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讓他們參與到環境保護中。只有企業自身有了社會責任感,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
2.促進環境污染治理的市場化。
政府根據農村地區的不同情況,制定鄉鎮企業的排放標準,按照污染的排放量,實行階梯式的收費,給予排放量少的企業獎勵和相應的經濟優惠;對超標的企業,不僅要超額收費、罰款,還要采取相應的法律懲罰。發揮網絡的力量。媒體進行監督,運用外在約束力,使其成為鄉鎮企業保護環境的內在動力。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環境管理》(雙月刊)2009年創刊,是環境管理刊物。以宣傳黨和國家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繁榮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管理模式為宗旨。交流、推廣和普及環境管理、環境經濟、環境法學、環境社會學的科研成果、工作經驗和科學知識,為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五、總結
本文通過現狀研究,主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找出原因,提出相關對策。發現了在農村環境治理中既有一些成就也存在不足之處,通過對農村環境問題的研究和分析,總結出可行的方法,爭取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學會因地制宜,將會從根本出發,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使農村實現可持續發展。——論文作者:趙麗梅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