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建設漁業標準化的策略農業期刊征稿

發布時間:2014-01-21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烏梁素海是內蒙古自治區主要的淡水漁業基地。漁業資源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六十年代主要有鯉、鯽、瓦氏雅羅魚、赤眼鱒、鯰、草等4目7科20多種魚類。近年,由于水質污染,漁業遭受嚴重打擊,魚類種群從鼎盛時的24種逐漸消亡到現在僅剩1種,現在年產

  摘要:烏梁素海是內蒙古自治區主要的淡水漁業基地。漁業資源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六十年代主要有鯉、鯽、瓦氏雅羅魚、赤眼鱒、鯰、草等4目7科20多種魚類。近年,由于水質污染,漁業遭受嚴重打擊,魚類種群從鼎盛時的24種逐漸消亡到現在僅剩1種,現在年產量僅300t左右,只有六十年代的1/10。希望通過漁業整治措施盡快恢復烏梁素海漁業資源。

  關鍵詞:烏梁素海,水質污染,漁業資源

  1推進漁業標準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漁業標準化是以漁業科學技術和實踐為基礎,運用簡化、統一、協調、優選的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進技術轉化成標準,并將標準加以實施及監督實施的活動過程。漁業標準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它要求漁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納入標準生產和標準管理的軌道,在技術和管理兩個層面提高漁業產業素質和水平,從而獲得最佳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為此,推進標準化作為現階段現代漁業發展的戰略選擇,無疑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也是加快漁業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的一項緊迫任務。

  1.1推進漁業標準化是建設現代漁業的迫切需要現代漁業是相對傳統漁業而言,遵循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以現代科學技術和設施裝備為支撐,運用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手段,形成漁工貿、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體系,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和諧共贏的漁業產業形態[2]。建設現代漁業,不僅要求生產工具和設施裝備現代化,而且要求生產方式、經營手段和內在運行機制現代化。傳統漁業和現代漁業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漁業生產是否按標準進行,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否符合標準要求。

  經過30年來的改革開放,我國海洋捕撈漁船的鋼質化進程加快,魚塘的標準化生態型改造和設施養殖的快速興起,以及骨干水產加工龍頭企業的技術改造,漁業設施和物質裝備的現代化步伐加快,使漁業生產力得到空前發展,漁業綜合生產能力邁上一個新臺階。相對物質裝備等硬件設施來說,分散經營的體制決定了漁業標準化等軟件建設還比較滯后,甚至有些生產環節還沒形成規范的生產操作規程,這就無法絕對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與日本、歐盟等發達漁業國家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因此,推進漁業標準化已是發展現代漁業的生命線,是加快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的必然條件。

  1.2推進漁業標準化是保障產品質量的客觀要求“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從國內來說,中國人均GDP已進入3 000美元的行列,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大關。在這樣的社會發展條件下,人們對水產品的需求已由數量型向質量型和多樣型轉變,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愈發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目前中國各大城市都對水產品質量安全設定了準入門檻。從國際市場來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水產品的出口越來越受到國際“綠色技術壁壘”的嚴格限制,水產品質量安全成為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焦點,前幾年蝦仁氯霉素含量超標事件給我們上了深刻的一課。為此,只有完善漁業標準體系,把漁業標準化滲透到漁業生產的全過程,規范漁業投入品管理,控制面源污染,才能從源頭上杜絕化學、生物及環境污染的危害,保障水產品從源頭到餐桌的質量安全,可以有效應對綠色技術壁壘,擴大我國水產品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1.3推進漁業標準化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推進,我國漁業發展面臨更加嚴峻形勢,資源衰退、空間縮小已成不爭的事實。近年來,傳統捕撈對象占漁獲物的比例逐年下降,漁獲物小型化、低齡化和性成熟提早的現象日趨嚴重,海涂大面積圍墾和沿海產業帶建設的推進,傳統海水養殖成為擠壓的對象,繼續依靠粗放型的漁業發展方式既不現實,也不可能,轉變發展方式成為新時期漁業發展的戰略選擇。轉變漁業發展方式,一個重要途徑是推進漁業標準化。把生產健康優質水產品作為目標,科學進行產業布局,合理利用漁業資源,按照標準組織生產與管理,在生產、加工、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實現標準化生產,可以促進漁業生產從數量型向質量型和效益型轉變,切實提高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1.4推進漁業標準化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現實舉措漁業資源養護和生態建設是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隨著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召開,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更加引起舉國的重視。漁業既是資源性產業,又是個高耗能產業。雖然在漁業資源合理利用上,中國主要采取漁船“雙控”管理等投入控制制度,但由于長期以來沒有建立漁船和主機標準,漁船船型的隨意性,主機功率“大機小標”現象較為普遍,漁具問題也較為突出,致使海洋捕撈強度遠遠超過資源的再生能力。同時漁船多且部分主機老舊落后,漁船廢氣排放和傳統養殖方式的污染問題也日益凸現,漁業資源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的任務還相當艱巨。為此,大力推進船機標準化,推廣標準健康養殖技術,控制捕撈強度,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的排放,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漁業,為實現國家節能減排目標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2臺州市漁業標準化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隨著漁業生產從數量型向質量或數量質量兼有型轉換,標準化作為推動現代漁業發展的重要紐帶和橋梁,已日益受到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關注。臺州是浙江省乃至全國漁業大市,全市水產品總產量140.38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出290.07億元,其中漁業產值115.73億元,占全國的2.61%、2.24%和1.71%,漁業在大農業和國民經濟中地位舉足輕重。近年來,臺州市漁業標準化建設雖取得許多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欲通過臺州市漁業標準化建設情況,分析臺州市漁業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進而提出進一步完善我國漁業標準化工作的思路和建議。

  2.1臺州市漁業標準化建設現狀

  臺州歷來重視農業標準化工作。從2001年開始,市政府實施“358”綠色行動計劃,2003年實施“臺州農業標準化年”,2005年出臺《關于加強標準化工作的若干意見》。2008年,市政府成立了農業標準化協調小組,建立了農業標準化工作聯系會議制度,各縣(市、區)也成立了標準化推廣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共同推進農業標準化推廣工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產值占大農業比重50%以上漁業產業緊抓當前機遇,按照“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企業帶動、漁民參與”的方針,依托部門合力,爭取上級支持,積極推進漁業標準化建設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1.1漁業標準化體系逐步完善在水產加工領域,臺州市學習借鑒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經驗,推廣應用國際通行的食品質量保證體系-危害分析關鍵控制(HACCP)體系;在水產養殖領域,主要推廣應用無公害養殖技術標準;在漁港建設方面,參照實施港航或水利工程技術標準,使防波堤建設標準達到百年一遇、護岸碼頭建設標準達到50年一遇[3]。近年來,還結合臺州實際,制定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5項,如臺州金潮漁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傘式大棚還申請獲得國家專利技術,成為大跨度魚塘大棚建設標準典范。目前,臺州市已基本形成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主、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為輔的漁業標準體系,內容涵蓋了漁業基礎設施、產業環境、生產技術、漁業投入品、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和水產品加工等環節,為發展現代漁業和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

  2.1.2漁業標準化推廣力度不斷加大從2003年開始,臺州組織實施省級漁業標準化推廣項目22項,示范區面積達1 947公頃,直接增收4 521萬元,覆蓋面積16 880公頃,占全市水產養殖總面積的41.71%,帶動漁戶或漁民9 720多戶(人)。項目實施單位能夠按照標準化生產的要求,成立項目實施小組,制定了相應的責任制,落實資金,保證了項目的正常開展。同時項目實施單位能及時對漁業投入品實行有效管理,建立圍繞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技術標準體系和有效的標準化推廣模式和質量管理運行機制。此外,項目實施單位還積極聯系市級或當地水產技術推廣部門作為技術依托單位,定期開展標準化技術培訓和水產品檢測。通過項目的示范和推廣,不僅提高了示范區的養殖效益,也帶動了周邊養殖戶的增產增收。如溫嶺金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實施的《2009年無公害南美白對蝦標準化養殖省級推廣示范項目》,核心區示范面積47公頃,帶動農戶25戶,覆蓋面積413公頃,帶動農戶110戶,項目實施后,實現總增收244.5萬元,其中示范區戶均增收2.5萬元,輻射區戶均增收1.65萬元。

  2.1.3漁業標準化推動了品牌建設隨著漁業標準化的推廣實施,帶動了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普遍提高,涌現出一批品牌水產品,提高了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近年來,全市已認定獲得無公害產品產地111家,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產品96個,無公害產地規模約8667公頃,獲得認證綠色食品29個,獲認證的有機農產品為17個。“三門青蟹”成為全國首個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保護的海水養殖產品,三門還獲得“中國青蟹之鄉”稱號。另外還獲得了一批浙江省、臺州市名牌產品,“大陳島”大黃魚、“海の夢”和“興旺”海鮮大禮包、“龍生牌”魚糜及制品等,在浙江省內外家喻戶曉。

  2.2臺州市漁業標準化建設存在問題臺州在推進漁業標準化建設方面雖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應當清醒地看到,部分初級水產品藥物殘留和個別指標超標依然存在,無標生產、無標上市、無標流通的現象十分普遍,甚至有些領域的標準建設尚未起步。這些情況表明,臺州漁業標準化工作與現代漁業要求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2.2.1漁業標準化重視程度不夠目前臺州實施漁業標準化主要以推廣為主,而沒有進行強制性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漁業標準化建設的推進。當前臺州部分漁區、漁村對于漁業標準化工作缺乏應有的認識,標準意識和質量意識淡薄。許多漁民在捕撈、養殖等各個環節沒有嚴格按照標準化的要求進行生產,導致產品藥殘超標事件時有發生。如2007年的海捕蝦事件就是因為漁民不按正確的生產標準進行操作,使得海捕蝦體內焦亞硫酸鈉超標,導致當年海捕蝦價格大幅下跌,致使捕蝦船增產不增收。

  2.2.2漁業標準化建設極不平衡目前臺州漁業標準化實施主要以養殖、加工業為主,而在其他領域,標準化建設則比較滯后,特別是在漁船、漁機、漁具方面,由于缺乏相關標準或沒有嚴格參照標準化要求執行,致使海洋捕撈強度失控,破壞了漁業資源,嚴重影響了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漁船方面,主尺度和主要技術參數沒有強制性標準,新建漁船五花八門,對安全穩性也造成一定影響。漁機方面,據調查如一艘主機銘牌功率257 kw的漁船,其實際功率有700 kw,隱性增加主機功率。漁具方面,如流刺網長度目前達到幾十公里,有的甚至上百公里,而且多使用三重刺網;帆張網漁船攜帶網具數量目前都至少有5項,多的有15項之多;蟹籠作業漁船也有同樣情況。還有不少網具沒有規定最小網目尺寸標準,雖拖網囊網的最小尺寸規定為5.4 cm,也沒有很好執行。

  2.2.3漁業標準化人才及資金短缺漁業標準化從制定、實施到推廣對人才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臺州漁業標準化人才卻比較缺乏,據統計,全市從事漁業標準化工作的人員只有20多人,真正從事標準制定的人員則更少。另外,漁業標準化工作一直經費匱乏。目前主要依靠省政府的以獎代補資金,每年補助的項目和資金有限,市、縣兩級政府沒有專門設立用于推廣漁業標準化項目的資金,推動全市漁業標準化建設工作的力度有限。

  2.2.4漁業標準化宣傳工作不到位要真正實現標準化生產,宣傳和推廣工作是關鍵。任何標準只有通過實施,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才能產生最大的效果,但由于目前漁業標準化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很多漁民不能及時了解和掌握發布的信息,加上漁民文化素質較低和法制意識淡薄,漁業標準知識和標準化生產經營理念還較缺乏。

  3加快推進漁業標準化建設的思路和措施“十二五”是中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對于臺州漁業乃至全國漁業來說,是從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跨越的關鍵時期。建設現代漁業,對漁業標準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漁業標準化的發展帶來了極好的機遇。

  加快推進漁業標準化建設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漁業綜合生產能力、水產品質量安全和市場競爭力為核心,按照“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企業帶動、漁民參與”的方針,以制標執標、基地建設、產品認證、品牌培育和示范區建設為重點,建立健全漁業標準化體系,強力推進漁業標準化工作,使漁業標準化在推進漁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建設現代漁業和國家生態文明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3.1切實加強領導,高度重視漁業標準化工作做好漁業標準化工作是發展現代漁業的一項主要任務。要提高對漁業標準化工作的認識,牢固樹立“沒有漁業標準化,就沒有現代漁業,也不可能有漁業現代化”[4]的理念,把漁業標準化工作納入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要加大對漁業標準化建設的投入,在海洋與漁業專項扶持資金中,建議切出一塊用于漁業標準化研究和技術研發,主要用于重要漁業標準的制(修)訂、實施推廣和監管。除做好國家級、省級漁業標準化項目的獎勵和推廣工作外,要建立激勵推動機制,爭取市、縣兩級資金扶持地方漁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建設,通過實行扶持、獎勵等政策,提高漁民、漁業企業實施標準化的積極性。要把漁業標準化工作列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考核范疇,量化工作任務,實行目標管理,層層抓落實,確保漁業標準化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3.2完善標準規范,建立健全現代漁業標準體系漁業標準化是現代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征,代表著現代漁業發展方向。要圍繞發展現代漁業這一重任,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家、行業標準,加快地方性漁業標準的制(修)訂進程,建立健全符合實際的現代漁業標準體系。船機網標準制訂滯后是困擾當前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筆者建議上級部門,積極推進漁船漁機標準化,盡快實行漁船和柴油機主機技術參數標準化,解決漁民和船廠隨意造船、柴油機廠隨意生產標注柴油機銘牌等問題,對船用柴油機實行型譜和機號管理,對柴油機型號及其額定功率實行標準化認定和準入,還漁船主機功率本來面目。同時建議上級漁業部門盡快制訂漁具漁法準用目錄,實施漁具漁法的審查認定和準入制度,規定各種漁具的最小網目尺寸和限制使用措施。與此同時,要根據養殖模式向大棚覆膜養殖、設施養殖和向外海拓展的新動向,總結成熟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實踐經驗,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制定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切實可行的地方性漁業標準規范或養殖模式圖,為發展現代養殖提供技術支撐。

  3.3強化示范帶動,推進漁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推進漁業標準化,實施是重點。要圍繞蝦蟹等特色優勢養殖品種產業帶,繼續做好漁業標準化項目的儲備培育,選擇重點水產養殖基地和出口水產品基地,繼續爭取省級扶持資金,加快推進省級漁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積極創建漁業標準化示范縣(市、區)?偨Y漁業標準化推廣項目實施的成功經驗,發揮一些示范性好、帶動性強的標準化項目的輻射作用,擴大漁業標準化實施推廣覆蓋面,提高漁業生產的標準化率,提高財政項目資金的乘數效應。通過典型示范引路和輻射帶動,全面提高漁業各生產環節的標準化覆蓋率,推動建立基地規;、經營產業化和流通品牌化的現代漁業發展模式。

  3.4落實監督管理,實施水產品認證和名牌認定要認真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通過政府推動,龍頭企業帶動,認證認可促動,行業自律聯動、市場準入拉動等多種形式,強化漁業標準在執法、生產、貿易中的作用。要完善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繼續嚴查養殖生產違法用藥、苗種無證生產、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及海捕蝦濫用保鮮劑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加大對初級水產品抽檢和送檢,建立水產品原產地標簽制度,實施源頭追溯,確保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5]。同時要繼續加強市域水產檢測檢驗機構建設,延伸監測區域,擴大監測范圍,建立漁業水域環境評估機制,探索對漁業標準化實施的監管機制。要以實施漁業標準化為抓手,加強無公害水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業的認證。針對水產品和漁業投入品生產加工特點,在質量管理領域推行ISO認證,在漁業生產領域推行GAP認證,在漁藥生產領域推行GMP認證,在水產品加工領域推行HACCP認證,促進漁業標準化的全面實施。

  3.5搞好宣傳培訓,全面樹立標準化生產理念推進漁業標準化是用現代工業理念謀劃和建設現代漁業的過程,也是漁民群眾一個認知過程。要高度重視漁業標準化的宣傳和培訓工作,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開展漁業標準化宣傳,在全社會普及漁業標準化知識,提高全社會對漁業標準化的認知度。深入漁區、漁村開展“送標準下鄉,送技術下鄉”活動,通過廣播宣傳,在漁村、漁港張貼標準化資料,掛標準化宣傳橫幅,進村、入戶、上船,將漁業標準化有關讀本送到漁民手中,指導漁民掌握蝦類保鮮劑合理使用等漁業標準化常識,切實提高漁民理解、掌握和使用標準化的能力。要針對漁業部門、行業協會、科研機構、漁業經濟組織、漁業龍頭企業的各自特點,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分層次對基層推廣技術人員、標準化技術和管理人員開展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水平。特別是要從漁民中培養漁業標準化工作技術骨干和帶頭人,普及標準化知識,使其成為漁業標準化推廣實施的中堅力量。同時,發揮省級漁業標準化推廣實施項目的吸引、凝聚和影響漁民的作用,在項目實施中全面貫徹和實施漁業標準化。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