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1-11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根據鋼架塑料大棚豇豆的生產實踐,從選地、整地、種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介紹了豇豆早春保護地栽培技術,以為菜農的豇豆豐產栽培提供參考。
摘要:根據鋼架塑料大棚豇豆的生產實踐,從選地、整地、種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介紹了豇豆早春保護地栽培技術,以為菜農的豇豆豐產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鋼架塑料大棚,豇豆,栽培技術
豇豆,又名角豆、飯豆、蔓豆等,豆科豇豆屬,為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莖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3種,能形成長形豆莢。豇豆要求高溫,耐熱性強,生長適溫為20~25℃,在夏季35℃以上高溫仍能正常結莢,也不落花,其抗熱性和耐旱性都較強。豇豆采收期比較長,在早春鋼架塑料大棚內種植可獲得很高的產量,在豇豆苗期還可搶種一茬油菜,現根據筆者多年來的種植實踐將其豐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地
1.1茬口安排
豇豆對茬口選擇不太嚴格,但連作不要超過2年,最好茬口為玉米、大麥或秋延后番茄地。以早春茬為主,即2月底到3上中旬開始建棚播種,4、5月即可上市。
1.2立地條件
1.2.1氣候。礦區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氣候干燥降雨少,蒸發強烈溫差大,冬寒夏暑日照長,秋涼春早多風沙,屬典型的大陸氣候。年平均溫度在3.9~9.1℃之間,平均氣溫日較差12.1~16.4℃,極端低溫-32℃,極端高溫39℃,無霜期157d。
1.2.2場地。鋼架塑料大棚豇豆地應選擇水源充足、土壤深厚、多年種植的熟地。要求避風向陽,地勢平坦,微堿性或無鹽堿、無污染的砂壤土。
1.3建棚
建造移動式鋼架塑料大棚,跨度8.0m,弧長9.5m,脊高2.6~2.8m,肩高0.85m,長40m,大棚以南北方向為好。
2整地
2.1翻地施肥
如前茬是剛拉完秧的番茄地,需進行翻地、施肥。深翻地的同時,將枯枝爛根進行清理,翻過1遍以后進行施肥,施農家肥125t/hm2、腐熟雞糞43.75t/hm2、腐熟餅肥3 437.5 kg/hm2、過磷酸鈣562.5kg/hm2,肥料撒施均勻后,淺翻2遍,使土肥混合充分、均勻,之后晾曬10d。
2.2作畦
對大棚用地要進行全面整治,打碎耙耱,整地作畦,畦寬120cm(含梗),埂寬20cm。
2.3扣棚熏蒸
3月初上塑料布,扣棚,用硫磺粉93.75kg/hm2對大棚封閉熏蒸48h,可以有效地殺死部分病原菌及土壤中的蟲卵,對豇豆銹病的發生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2.4搶種油菜
2.4.1品種選擇。要考慮生長期短,能提前采收,但不影響商品價值的品種,如上海青、四月慢、矮抗青等。
2.4.2方法。先用沙子和油菜籽以3∶1的比例拌勻,按用種量18kg/hm2的標準在做好的畦面上進行播撒,然后用耙子耙平,澆1遍透水。出苗前棚子溫度盡可能高些,白天適當透氣,以提高土壤溫度,利于出苗。
3種植
3.1品種選擇
選擇早春耐寒、適應性很強的早熟品種。適合的品種有之豇28-2、早生王、中豇1號和紅嘴燕等。
3.2播種
待油菜苗鉆出土表,即可點種豇豆種子,豇豆一般選用干籽直播,按22.5~30.0kg/hm2備種。播種前,為提高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保證發芽整齊、快速,應進行選種和曬種。即先剔除飽滿度差、蟲蛀、破損和霉變豆,再選好天氣曬1~2d。每穴播3~4粒,種子發芽最低溫度為8~12℃,發芽最適溫為25~30℃,豇豆一般在播種后10d左右即可出苗。
3.3密度
合理密植是豇豆增產的關鍵之一,畦寬1.2m(含溝,油菜采收以后,畦面上的溝就挑出來了,埂便成了操作行),在畦面播種行距65cm,穴距20~23cm,保豆苗15萬株/hm2。
4油菜的收獲
油菜生長同時還要兼顧豇豆的苗齡。往往油菜還沒有長到足夠成熟,豇豆卻到了滿苗齡的時候,或者是到了搭架引蔓的環節。當這一對矛盾突顯的時候,要優先考慮豇豆的正常管理,油菜要及時收獲。上市的油菜最好是長到最大,但同時要保持鮮嫩,才能占領市場;但也有需要鮮嫩但長到半大的油菜,所以準確了解市場行情,才能獲得較好的效益。 5田間管理
5.1葉面噴肥
為了使豇豆生長得更好,獲得高產,應在豇豆長到15cm左右時噴施葉面肥,以促進其生長發育,油菜此時也需要噴肥。按磷酸二氫鉀1 200~1 500g/hm2的標準,將磷酸二氫鉀稀釋成500~700倍液后進行噴施。噴施葉面肥應在晴天的下午進行,噴施應均勻。間隔10d再噴施1次,效果比較好。
5.2鋤草
大棚白天溫度高,夜晚濕度大,容易生長雜草,如不及時鋤草,很容易形成草荒。所以要及時對畦面進行中耕除草,保證豇豆能夠有充足的養分和空間進行健康生長。一般應該在小苗長到12~15cm時進行第1次中耕(豇豆苗周圍)除草。這時一定要注意中耕不宜過深,以免傷到幼根,影響豇豆生長。第1次中耕后10~15d進行第2次中耕。
5.3搭架
搭架引蔓蔓性豇豆要根據塑料大棚的結構特點,中間位置盡可能地搭得高一點,兩邊高度逐漸變小,千萬不要頂到塑料布上。蔓性豇豆一般株高可達2.5~3.2m,所以要充分使用大棚內的空間,同時要考慮采光的合理性。搭架采用“人”字形的比較常見,具體做法是:每畦對稱兩穴的支架頂部扎成1束呈“人”字形架,上邊再加一橫竿連接各人字架。為了牢固和引蔓的方便,在人字架兩邊還需固定多條和頂部橫竿平行的竹竿,幼苗期結束后,抽蔓時應及時搭架引蔓,使莖蔓均勻分布在架上。
5.4水肥管理
對于保水能力極差的漏沙地,澆水是田間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前期水澆得過多會出現徒長,后期水跟不上,會大大影響產量。搭完架以后,把人字對著的地面挑成溝,進入結莢期,灌水要結合施肥,可施人糞尿12t/hm2。
5.5促控結合
由于豇豆的適應力強,一般不大注意田間管理,任其自然生長,結果造成枝繁葉茂,光照不足,郁蔽徒長,落花落莢,產量上不去,后期提前拉秧。因此,要加強管理,使結莢期大大延長,產量可大幅度提高。所以應前控后促,防止徒長。豇豆搭架以后,水不能澆得過勤,澆水同時結合培土,這樣既保墑又有利于穩定地溫,促進根系向縱深發展,抑制枝葉徒長。
5.6植株調整
5.6.1打杈。把第1花序以下各節的側芽全部打掉,但必須等長到6~9cm時才能打。第1花序以上各節的葉芽應及早摘除,摘除時只摘葉芽,不能損傷花芽。
5.6.2摘心。主蔓長到架頂時,應及早摘除頂芽,促使中、上部的側芽迅速生長,若肥水充足,植株旺盛時,可任其生長,形成中、上部子蔓橫生,各子蔓每個節位都生花序而結莢,為延長采收期奠定了基礎。
5.7病蟲害防治
5.7.1豇豆煤霉病。又稱葉霉病或葉斑病,初期葉片發生赤、紫褐色小點,擴大呈近圓形病斑,潮濕時葉背面產生灰黑色霉菌,致使葉片變小、落葉、結莢減少?蛇x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防,每10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5.7.2豆野螟(豆莢螟)。也稱豆莢野螟或豇豆鉆心蟲,幼蟲現蕾前主要為害葉片,以后則鉆入花冠及幼莢蛀食為害,造成花蕾與莢的脫落,蛀食后產生蛀孔,并產生糞便引起豆莢腐爛,嚴重影響豇豆的產量和品質。要及時防治,在豇豆開花期發現幼蟲立即用10%氯氰菊酯乳油或50%殺螟松乳劑,或25%敵百蟲粉劑,或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噴殺,隔7~10d噴1次,連續噴2~3次。
6適時采收
當莢條長成粗細均勻、莢面豆粒處不鼓起,但種子已經開始生長時,為商品嫩莢收獲的最佳時期,應及時采收上市。采收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不要傷及花序枝。豇豆為總狀花序,每個花序通常有2~5對花芽,但一般只結1對莢;如果條件好,營養水平高,可以結4或6個莢。所以采收一定要仔細,嚴防傷及其他花蕾,更不能連花序柄一起拽下。要保護好花序,根據筆者多年的經驗,在采摘豆角的時候,留基莢(連接花序柄處)5~8mm采摘,效果最好。二是采收宜在傍晚進行,嚴格掌握標準,使采收下來的豆角盡量整齊一致。 三是采收中要仔細查找,避免遺漏[4]。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