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農戶認知、政府支持與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研究———基于黃土高原1152戶農戶的調查研究

發布時間:2019-12-06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提 要: 基于黃土高原地區陜西、甘肅和寧夏三省(區)1152 戶農戶的實地調研數據,利用二元 Logistic 回歸模型,實證分析了農戶認知、政府支持對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的影響。研究發現:農戶的生態認知和技術認知顯著正向影響農戶工程類和耕作類水土保持技術

  提 要: 基于黃土高原地區陜西、甘肅和寧夏三省(區)1152 戶農戶的實地調研數據,利用二元 Logistic 回歸模型,實證分析了農戶認知、政府支持對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的影響。研究發現:農戶的生態認知和技術認知顯著正向影響農戶工程類和耕作類水土保持技術的采用;政府支持正向影響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同時在農戶認知與技術采用之間具有正向的調節作用。建議政府部門加大宣傳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水土保持技術的益處,提高農戶生態和技術認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進一步促進農戶采用水土保持技術。

農戶認知、政府支持與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研究———基于黃土高原1152戶農戶的調查研究

  關鍵詞: 水土保持技術;生態認知;技術認知;政府支持;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政府制定了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行動方案,《水土保持規劃》( 2015 - 2030 年) 明確指出,到 2020 年,建成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全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 32 萬 km2 ,年均減少土壤流失量 8 億 t。實踐表明,水土保持技術能夠防治水土流失、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改善生態環境[1]。作為農業生產的最基本單位,農戶是水土保持技術的采用者和受益者。政府不斷采取各種支持政策鼓勵農戶采用水土保持技術,然而,實地調研發現農戶采用水土保持技術比例并不高。

  針對水土保持技術采用率低的問題,已有學者對此問題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農戶兼業經濟行為、農業經營規模、勞動力狀況、土地流轉、區位與經濟發展水平、距中心城鎮距離、水土流失現狀、有效的農業技術推廣政策[2 - 6]等均對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具有影響。然而,行為經濟學理論認為,人類行為研究應該把心理因素加入其中,這樣能有效地分析在不確定性條件下人類的判斷和決策行為[7]。因此,開始關注認知對技術采用的影響。Raffaele 等( 2010) 、鄧正華等( 2013) 、宋燕平等( 2016) 研究表明農民的環境認知影響其親環境行為[8 - 10]。鄔蘭婭等( 2017) 研究表明農戶的環境感知正向影響其糞污無害化處理行為[11]。李想( 2013) 研究表明農戶兩型農技認知對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綠色病蟲防治技術有顯著正向影響[12]。李后建( 2012) 、朱月季( 2015) 研究表明農戶對技術的感知有用性對其采納新技術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13,14]。石洪景( 2015) 、李曼、陸遷( 2017) 研究表明農戶對技術的效果認知顯著影響其對農業技術的采納[15,16]。此外,經濟學外部性理論認為,實施水土保持技術存在顯著的正向溢出效應和外部性,因此,水土保持技術的采用需要政府的支持。王格玲等( 2015) 研究表明推廣服務和政府補貼能夠激勵農戶采用節水灌溉技術[17]。李想( 2013) 研究表明政府農業技術推廣有助于農戶采用新技術[12]。鄔蘭婭等 ( 2017) 研究表明養殖補貼力度顯著正向影響其糞污無害化處理行為[11]。林麗海等( 2017) 研究表明治理情境因素在農戶心理認知與垃圾處理行為之間起到調節作用[18]。張郁等( 2016) 研究表明環境規制政策對于養豬戶環境風險感知與環境行為關系存在正向調節效應[19]。那么對于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來說,農戶認知和政府支持對其具有怎樣的影響有待進一步驗證,基于此,文中選擇農戶認知和政府支持雙重視角,結合實地調研數據,探討農戶認知和政府支持對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的作用機理,以及政府支持對于農戶認知—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關系的調節效應,以期為促進農戶采用水土保持技術提供決策參考。

  1 材料與研究方法

  1. 1 研究區概況

  黃土高原地區總面積 64. 2 萬 km2 ,其中水土流失面積 45. 4 萬 km2 ,每年平均輸入黃河的泥沙量達 16 億 t,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近年來,政府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工作,積極建設水土保持示范區,實施水土保持世行貸款項目,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提供優先技術服務和物資供應等優惠政策,為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指導示范作用,進一步調動了廣大群眾和社會投入水土保持的熱情。

  1. 2 數據來源

  文中所用數據來自課題組成員于 2016 年 10 月至 11 月在陜西省、甘肅省和寧夏對農戶進行一對一問卷調查所得。對于樣本農戶的選取,采取分層隨機抽樣法,每個縣( 區) 選擇 1 - 5 個鄉( 鎮) ,每個鄉( 鎮) 隨機選擇 2 - 5 個村,每個村隨機抽取 15 - 20 個農戶,共發放問卷 1200 份,刪除無效樣本后,最終獲得 1152 份有效問卷,有效率達 96% 。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包括農戶和家庭稟賦特征、生態認知、技術認知、政府支持、水土保持技術采用情況等。樣本農戶中,男性戶主占總樣本數的 96. 7% 。年齡主要集中在 41 - 50 歲和 51 - 60 歲之間,表明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留在農村務農的年齡比較大,符合目前農村的情況。農戶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農民占總人數的 89. 83% ,大專及以上人數非常少。樣本分布狀況( 表 1) 。

  1. 3 變量選擇及描述性統計

  本研究的因變量為水土保持技術的采用情況,水土保持技術是由多項子技術構成的技術包,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分別詢問農戶是否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文中的核心變量為生態認知和技術認知。根據水土流失的特點,農戶生態認知包括農戶對能夠引發水土流失的旱災、暴雨、山體滑坡、泥石流和風沙災害等自然災害的嚴重程度( 發生的種類、次數和受災面積等) 的認知以及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環境中的水土流失嚴重程度的認知。文中用農戶對自然災害嚴重程度的認知和水土流失嚴重程度認知來表征農戶的生態認知。文中將技術認知分為農戶對水土保持技術提高產量的認知、增加收入的認知和改善生態環境的認知。

  調節變量。政府支持政策是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過程中重要的情境因素。結合當地政府支持和調研的情況,主要是通過政府宣傳、政府推廣、政府投資、政府組織、政府補償 5 個方面來進行衡量。鑒于以往研究認為農戶稟賦特征影響水土保持技術的采用,選取年齡、受教育程度、勞動力數量、農用機械數量、耕地面積、林地面積和農業收入占比和是否為村干部作為控制變量。具體變量說明和統計性描述( 表 2) 。

  1. 4 模型構建

  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表現為“采用”和“不采用”兩種情況,因此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分析農戶生態認知、技術認知、政府支持對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的影響以及政府支持的調節作用。對于這一系列影響機制的檢驗,文中按照調節效應檢驗的普遍做法,采用多層次回歸方程方法進行檢驗。回歸模型如下:

農戶認知、政府支持與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研究———基于黃土高原1152戶農戶的調查研究

  相關期刊推薦:《水土保持通報》(雙月刊)創刊于1981年,是由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主辦的刊物。屬環境科學學科,連續4屆被定為我國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報道內容:土壤侵蝕、旱澇、滑坡、泥石流、風蝕等水土流失災害的現狀與發展動向;水土流失規律研究、監測預報技術研發成就與監測預報結果;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與效益分析;水土流失地區生態環境建設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計算機、遙感工程、生物工程等邊緣學科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實踐中的應用;國外水土流失現狀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動態等。讀者對象:從事水?萍佳芯俊⒔虒W與推廣的科教工作者及有關行政管理人員;國內外環境科學、地學、農業、林業、水利等相關學科科教人員及大專院校師生。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與期刊天空在線編輯聯系。

  2 結果與分析

  利用 SPSS19. 0 對自變量的多重共線性進行驗證,方差膨脹因子( VIF) < 2,滿足獨立性原則,不存在嚴重的共線性問題。通過 Stata14. 0 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分別對農戶采用工程類技術、生物類技術、耕作類技術行為進行估計,檢驗結果( 表 3) 。其中,模型 1 - 3 分別是對公式( 1) - ( 3) 的回歸結果。需要說明的是,文中對生態認知、技術認知和政府支持變量各個維度的值分別進行加權平均法計算綜合得分。

  從表 3 可以看出,農戶的生態認知和技術認知對其采用工程類和耕作類水土保持技術都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表明,農戶對當地水土流失的狀況的評價影響著其治理行為,當農戶感知到當地自然災害和水土流失越嚴重,農戶越會采納水土保持技術。農戶對水土保持技術的價值認知影響著其技術采用行為,當農戶對水土保持技術的效果認知越好,越可能采用水土保持技術。

  政府支持對農戶采用工程類技術、生物類技術和耕作類技術都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政府對水土保持技術進行宣傳、推廣、組織、投資、補償等支持政策時,可以促進農戶采用水土保持技術。對于工程類技術而言,可能需要農戶進行大量的資金投入,政府補貼可以幫助農戶分擔一部分采用技術的成本,促使農戶采用。生物類技術主要包括造林、種草等,國家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對造林種草的農戶進行補償,促進了農戶采用。

  控制變量中,盡管對農戶采用工程技術、生物技術、耕作技術的影響略有差異,但總體上而言,越年輕、耕地面積和林地面積越大,農業收入占比越多,農用機械數量越多,農戶越會采用水土保持技術。說明越年輕的農戶,體力越大,對于像一些需要投入勞動力的工程類技術來說,越會采納。家中耕地和林地面積越大,農業收入占比越多,農戶可能越重視農業生產,農業成為其主要收入來源,農戶對農業收入的依賴越大,越容易采納。耕作類技術需要一定的農用機械,因此農用機械數量越多,越容易采納。

  3 討論表

  3 估計了生態認知、技術認知和政府支持對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的影響,同時,認知 - 情境 - 行為理論表明,農戶的認知和行為之間的關系會受到情境因素的影響。因此,文中為進一步考察政府支持對農戶認知 - 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關系的調節效應,通過 Stata14. 0 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對公式( 4) 進行估計,這里僅報告政府支持與技術認知和生態認知的交互結果( 表 4) 。

  從表 4 中可以看出,政府支持對農戶認知與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的關系具有顯著正向的調節作用,說明政府支持政策作為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過程中重要的情境因素,不僅可以直接促進農戶采用水土保持技術,同時可以加深農戶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危害的認知,加深農戶對水土保持技術價值的認知,意識到政府對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視,政府支持程度越高,農戶的生態和技術認知越可能轉化為水土保持技術行為。

  4 結論

  文中以黃土高原陜甘寧三省( 區) 1152 戶農戶的調查數據,采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實證分析了生態認知、技術認知對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的影響,以及政府支持的調節作用。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1) 農戶的生態認知和技術認知顯著正向影響工程類和耕作類水土保持技術的采用。2) 政府支持正向影響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同時在農戶認知與技術采用行為之間具有正向的調節作用。3) 控制變量中,年齡、耕地面積、林地面積、農業收入占比、農用機械數量等變量均顯著影響農戶水土保持技術的采用。

  基于上述研究結果,得出如下政策啟示: 1)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營造良好氛圍,加大對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采用水土保持技術的益處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戶的水土保持觀念和生態文明意識,提高農戶對水土保持技術的認知程度,使農戶充分認識到水土保持技術在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土地肥力和農產品品質、發展循環經濟中的重要作用,促進農戶積極采用水土保持技術。2) 政府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對水土保持技術加強宣傳和推廣,進行一定的政府投資以此吸引社會投資,不斷完善水土保持補償機制,加大補償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戶采用水土保持技術的積極性。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