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江蘇省農業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發布時間:2019-11-27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江蘇省是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并存的缺水省份,農業水資源的匱乏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成為江蘇省農業現代化和農業轉型升級的阻礙。通過對江蘇省農業水資源現狀的闡述,本文從區域水資源不平衡、節水技術的普及性、節水意識等方面分析了江蘇省農業水資

  摘要:江蘇省是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并存的缺水省份,農業水資源的匱乏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成為江蘇省農業現代化和農業轉型升級的阻礙。通過對江蘇省農業水資源現狀的闡述,本文從區域水資源不平衡、節水技術的普及性、節水意識等方面分析了江蘇省農業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開源節流、加強管理、合理調整不同地區種植結構等對策。

  關鍵詞:農業;水資源;江蘇省;開發利用

江蘇省農業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1 江蘇省農業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江蘇省地屬淮河流域下游,境內有長江、太湖、淮河、沂沭泗四大水系交匯,省內水網密布、河湖眾多,大部分河道水系融會貫通,其中京杭大運河由北向南縱貫全省,溝通了微山湖、駱馬湖、洪澤湖、高寶湖、邵伯湖和太湖6大湖泊,成為江蘇省跨流域調水的骨干河道。同時,江蘇處在南北氣候過渡地區,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了江蘇省水資源有著明顯的特征。2017年江蘇省平均降水量1006.8mm,折合降水總量1026.4億m3,比多年平均增加1.09%,入境水量(不含長江干流)達到547.1億m3。但江蘇省過境水較多,受到水利工程和資金方面的限制,可利用水量并不多。2017年,江蘇省水資源總量為392.9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95.4億m3,地下水資源114.5億m3[1]。

  江蘇省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用水結構也有著明顯差異。第一產業是江蘇省的用水大戶,用水總量280.6億m3,其中農田灌溉用水量達到247.8億m3(占第一產業用水量88.3%),可以計算得出,農田灌溉占江蘇省總用水量的53.2%左右,林牧漁畜約占全省用水總量的7.0%。

  從不同流域來看,淮河流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生活、生產和城鎮環境各方面用水量都比較多,高達238.6億m3。而長江和太湖流域用水量總和(分別為107.1億m3和120.2億m3)都不及淮河流域總用水量。從不同區域來看,蘇北地區用水量最多(192.2億m3),占總用水量的41%,位列第二的是蘇南地區,用水量為172.3億m3,蘇中地區用水量僅占總用水量的22%(102.4億m3)[2]。隨著工業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工農業用水競爭加劇,加上南水北調新建工程水量北送要求提高,可供利用的農業用水量將進一步降低,加大了農業水資源不足的矛盾。從工業化國家的發展規律來看,農業用水量所占比例一般會隨著經濟發展逐步減少,農業用水面臨的形勢更趨嚴峻。因此,如何解決農業灌溉用水問題,成為當今人們面臨的急切問題。

  2 農業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2.1水資源短缺,區域分布不均衡

  江蘇省是我國的經濟大省,過境水資源十分豐富,2017年入省境水量(不含長江干流)547.1億m3,出省境水量210.5億m3,但仍舊屬于缺水省份。蘇南地區水質型缺水和蘇北地區資源型缺水并存,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南部地區降雨量豐富而北部地區干旱少雨,同時水資源污染也很嚴重。

  由于水資源區域分布不均衡的影響,江蘇省不同城市農業水資源狀況相差懸殊?傮w上看,地下水分布區,地下水資源相對充足,地表水資源相對豐富,可以基本保障農業灌溉的需求。江蘇省北部地區地表水缺乏,需要依靠超采地下水進行灌溉,目前受到地下水壓采、限采政策影響,蘇北地區農業用水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

  2.2地表水蓄水能力嚴重不足

  江蘇省雖然有著豐富的過境水資源,但本地水資源總量只有392.9億m3,全省總用水量達到465.9億m3,省人均擁有的水資源量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5。地表水資源總體不足,根據《2017年江蘇省水資源公報》,地表水資源量僅有295.4億m3,年徑流深289.9mm,比2016年減少51.2%。另外,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旱澇災害頻發、水污染嚴重和水生態環境惡化等,使得水資源短缺的形勢大大加劇,水資源的優勢變為劣勢。

  2.3集成節水措施應用率低,水資源被浪費

  江蘇省乃至全國仍然沒有較為系統和科學的農業灌溉體系,缺乏有效合理的灌溉管理和調配,農田多數情況下灌溉量過高,導致農業水資源嚴重浪費。江蘇省在2005年以前仍舊以漫灌、串灌等粗放型用水方式進行農業灌溉,2005年后將科學用水的概念引入農業用水,高耗水的農業逐漸由傳統的漫灌、串灌等粗放型用水方式向滴灌、噴灌等集約型用水方式過渡。

  江蘇省農田灌溉耗水2017年為191.2億m3,耗水率達到77.2%,占用水消耗總量的73.5%。用水指標數據表明,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427.0m3,短期內農業仍是高耗水產業,蘇北地區現代農業起步晚,進程慢,地區水資源短缺,集成節水措施應用率低,水資源浪費情況比經濟發展較快的蘇南地區嚴重。2.4農民節水意識不強,造成水資源浪費目前,江蘇省農業種植以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為主,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偏低,生產者對標準化生產的認知度還不夠,并沒有節水意識,也沒有使用科技種田的主動性。在江蘇省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大都是年齡50歲左右的中年農民,由于受到傳統農業發展思維的制約,文化科技素質也不高,環保節能意識差,對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掌握并不到位,并不能夠有效節水。同時,農業水利基礎設施供給不足,部分地區仍然延續著漫灌、串灌等粗放型灌溉方式,造成水資源浪費。

  推薦閱讀:水資源方面的核心論文多久見刊

  論文投稿到見刊需要一個過程,很多作者都是下個月就要用了,這個月才想起來發表,時間當然不夠用,建議大家要提前做好準備,尤其是核心刊物,審核周期較長,要求較多,加上來來回回修改的時間,為了保證能夠順利見刊,建議提前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安排,水資源方面的核心期刊也不例外。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聯系期刊天空在線編輯。

  3 對策分析

  3.1綜合節水措施并舉,提高用水效率

  3.1.1加大農業節水水利工程建設力度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水利工程建設可以有效提高農業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按照《江蘇省農田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內容,到2020年全省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039萬畝,節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積達到3402萬畝,占耕地面積比例分別達到88.8%和50.0%[3]。目前,江蘇省節水工程形成糧食作物以管道灌溉為主、蔬菜以噴灌為主、水果苗木以微灌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模式。農業節水工程的大規模建設和高效節水灌溉模式的推廣普及,可以從根本上提高農業水資源灌溉利用效率,節約水資源,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3.1.2加強用水計量收費管理

  按照國家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扎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通知》(發改價格〔2017〕1080號)要求,自2017年開始,江蘇省全面開啟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頒布了《江蘇省農業用水價格核定管理試行辦法》,旨在建立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落實精準補貼節水獎勵和完善監督考核機制。為徹底改變“大鍋水”的局面,江蘇全省積極進行農業水權分配和農業用水管理,逐步實施分類水價、階梯式水價政策,做到用戶節水有獎勵、浪費加價收費。此外,大力推行高效節水灌溉制度,實現管理上的節水。

  3.1.3實施高效的節水技術

  常見的工程節水灌溉技術有地下滲灌、微灌、滴灌、噴灌、涌流灌溉、管道輸水灌溉和渠道防滲等。江蘇省各地區應該因地制宜,選擇與該地區自身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水資源條件完美匹配的工程節水技術,然后大力推廣實施,有效節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同時,江蘇省應積極發揮區域協同效應,蘇南地區應將其先進的科技化、專業化農業用水技術傳播到蘇中和蘇北地區,蘇北和蘇中地區也應該加強節水技術引進和相關技術人才的培養。全省在實施高效節水技術的同時,也應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水資源和水生態可持續發展。

  3.1.4推廣應用激光平地技術

  地面灌溉是江蘇省農業灌溉的主要方式,因此土地的平整度直接影響灌溉用水量和灌水均勻度,平地技術成為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關鍵。有關研究數據顯示,激光平地技術可以實現節水9%左右。水澆地應全面實施激光平地技術,提高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確保實現“十三五”規劃至2020年將農田灌溉利用系數由0.55提高到0.59的目標。

  3.2充分開發利用水資源,增加灌溉供水量

  水源綜合情況顯示,江蘇省2017年水資源總量392.9億m3,總用水量465.9億m3,總耗水量260.0億m3,耗水率55.8%。水資源供需之間仍然存在缺口,其中耗水大戶農業灌溉缺口最大,除了節流,開源也是緩解農業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

  3.2.1合理有效開發利用地下水

  2017年,江蘇省地下水資源量(礦化度≤2g/L)為114.5億m3,比2016年減少30.2%,與多年平均基本持平。2017年末淺層地下水比年初增加了11.4億m3,各流域淺層地下水儲存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淮河流域增加最多,為8.2億m3。同時,根據《2017年江蘇省水資源公報》,江蘇省當年全面完成地下水禁采任務,壓縮地下水開采量6000多萬m3。到2020年,受到深層地下水壓采控制目標的限制,全省深層地下水農業供水量仍舊呈現減少的趨勢,但仍有一定的開采潛力[4]。

  3.2.2開發利用城市再生水

  根據江蘇省政府要求,到2020年,蘇南等排污量超過水功能區納污能力的地區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處理規模的30%。而江蘇集中充沛的污水為再生水開發利用提供了天時地利的條件。因為農業用水量巨大,且水質要求一般不高,國內外不少地區使用城市再生水進行農田灌溉[5]。目前,江蘇省灌溉一般直接由河道取水,因此全省必須轉變思維,努力挖掘城市再生水的利用潛力,并將其推廣至條件適宜的大中型灌區。

  3.2.3開發利用雨洪水

  根據相關研究和經驗,擴挖加深一二級河道能夠促進雨洪水調蓄工程建設,增加雨洪水的調蓄能力。根據區域氣候和地理條件,江蘇省可以將汛末雨洪水和干流生態退水作為蓄水水源,在有條件時可以利用水庫、塘堰等蓄水水利工程作為灌溉水源,緩解農業水資源缺乏的問題。

  3.3核減灌溉面積,調整農業種植結構

  除了開源和節水外,要實現農業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農業水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動態平衡,還需要核減灌溉面積,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本著以水定地的原則,江蘇省應嚴格控制總灌溉面積,合理調配農業種植結構,最大程度地實現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水資源優勢和劣勢來配種農作物,選擇最適宜的灌溉模式,把農業灌溉用水降下來。

  4 結語

  江蘇省農業水資源缺乏是一個需要長期付出努力才能逐漸緩解的問題。通過闡述江蘇省現階段農業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了節水與開源并重、核減灌溉面積與合理調整種植結構等對策,希望能為江蘇省農業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提供有效助力,從而提高省農業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率,進而提高省農業發展水平。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