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互聯網+”背景下的農產品物流供應鏈優化探討

發布時間:2019-07-06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持續發展,農業供應鏈體系也面臨著重建的實際需要。對我國農業供應鏈體系進行改革的核心工具是互聯網+;ヂ摼W+中的農業供應鏈實施O2O模式,強調線上線下資源的優勢,推動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本文從實際出發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持續發展,農業供應鏈體系也面臨著重建的實際需要。對我國農業供應鏈體系進行改革的核心工具是“互聯網+”。“互聯網+”中的農業供應鏈實施“O2O”模式,強調線上線下資源的優勢,推動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本文從實際出發,對農業產品供應鏈和智能物流配送體系進行探討,總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農產品;供應鏈;優化

商業經濟研究

  0前言

  在當前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形勢下,構建信息技術的管理效率,建立農業生產者之間的供應鏈戰略機制,確保所有節點都針對產品具有必要性。運用終端庫存控制和風險預警系統,供需信息可實現高效互動,實質上是通過互聯網實現農產品配送供應鏈的重構,進一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1“互聯網+”的涵義與理論

  (1)“互聯網+”的概念。

  “互聯網+”一詞來源于民間智庫,并于2015年被才被定位我國的核心發展戰略。“互聯網+”主要是針對消費者的觀點制定的,它以改善人們的消費觀點為主,是一種推動移動互聯網的新型模式。“+”指的是通過互聯網對人們進行思維模式的構建,從而形成傳統產業的革新,構成新的產業鏈,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互聯網+”是根據產業的整體形態進行發展的,它與傳統的產業模式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是傳統模式不斷改革的成果。當下,關于“互聯網+”的定義有多種觀點。騰訊首席執行官馬華騰所理解的“互聯網+”是一種以互聯網為根基,運用通信技術對各產業進行升級,促進行業轉型和各行業的跨境整合。

  (2)“互聯網+”的涵義。

  “互聯網+”能夠持續創造新產品與新理念。建立新的產業體系,并始終貫徹以人為本。阿里集團則認為“互聯網+”識互聯網的傳播是一項基于信息技術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部門而不斷發展的過程,它的前提是可以廣泛用作基礎設施,達到整體的融合性?偠灾,“互聯網+”是一類全新的經濟模式,它在社會的各個生產領域得到普遍運用。“互聯網+”模式的實施,既實現了生產的科技化,又能為人們帶來人性化的服務。

  2農產品工業鏈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生產與銷售意識淡薄。農產品分銷鏈以銷售土地批發市場為中心,農民為生產者,農產品通過農貿市場的商戶和超市分銷給城市各地。然而由于農民的生產水平有限,規模的擴展受到限制。作為整個分銷供應鏈系統的起點,農民和其他節點相比他們不具備規模優勢,缺乏議價與討價還價的能力,使得利潤失衡變得更加明顯。溶蝕農民在分配過程中對資源的利用也尚合理,導致農民對資源浪費量大,使得產品損失慘重,最終導致產品的價格降低,這嚴重阻礙了農產品電子商務業的發展。

  (2)供應鏈效率低。供應鏈效率偏低,組織層面薄弱。農產品的生產和采購基本上在農村地區進行,大部分農業生產加工業和供應商屬于中小企業,采購需求相對分散,組織的需求相對較低。此外,由于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導致對農業配送供應鏈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尤其是對生產鏈的效率產生了較大影響。農業信息網絡體制不完善,使得農產品的品質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3)信息具有不對稱性。產品的供應信息不對稱嚴重,導致產品供需矛盾,不利于產品的改進和優化。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系統的效率變低。雖然目前部分批發商直接到農村進行收購,但給農民的成本價卻非常低,把產品運到城市進行銷售時價格卻很高,這種現象在互聯網時代看來有失公平。農村家庭分散,溝通渠道受阻,許多農產品信息無法有效收集和傳播。農業資金和農產品物流都是盲目的,過程非常不合理,導致農業易受損害。運輸過程中的產品破損,直接導致農產品的價格降低。物流企業與農產品沒有進行信息共享,資源整合不足,導致地區間產生貿易壁壘,致使農產品供應鏈的各項成本持續增加。

  3優化物流供應鏈的策略

  (1)運用O2O模式。O2O模式指的是最大化使用在線上下資源集成的優勢。通過改造現有的農產品供應鏈,可以提升農產品供應鏈的品質與效率,減少成本。該模式是由農產品生產企業三大主體組成的供應鏈體系。在目前的“互聯網+”形式中,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系統是核心。在農業產品加工的供應鏈中,利用現有資源實施創新和轉型,運用互聯網資源構建活躍的在線平臺,加快了配送速度,節省了分銷成本。

  (2)創設戰略聯盟。為農產品加工企業供應鏈建立戰略聯盟的核心目標是實現供應鏈中各部門的密切關系,也就是說戰略聯盟實際上是通過供應鏈中的各部門的協作完成的。為了節約相應成本,提升生產效率,要求我們在確保加工企業供應鏈中的所有節點的前提下,利用好農產品可中的額外資源與技術實行運作。供應鏈戰略聯盟將供應鏈管理與企業戰略管理相結合,其根本目的是通過可持續能力和技術保持競爭優勢,實現價值最大化。因此,這種聯盟是動態的。一旦利益和共同能力發生變化,新聯盟將取代舊聯盟,同時使得企業不得不繼續創新。

  (3)制定環境保護政策。當前農村地區亟需解決的生態問題與不斷增長的農產品需求形成強烈的反差,農業生產者不斷提高其生產能力增加農產品的產量,以滿足市場源源不斷的需求。然而,農產品規模的不斷擴大意味著一系列生態危害現象的產生,包括在種植農作物的過程中為了保障產品持續增加,過多地使用化肥與化工農藥,對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這就要求我們及時在發現問題的時候,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杜絕這類現象的產生。由此,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環境保護政策,在保障農產品產量持續增加的前提下,確保環境受到的污染指數最小。

  4結語

  我國的農業發展以小農經濟為主導,這種模式不但功能性合理,且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具有彈性。在“互聯網+”的帶動下,我國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業供應鏈不斷優化。因此我們有必要合理運用“互聯網+”的發展機遇,大力開展O2O物流供應鏈的運行機制,推動我國農產品物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浦徐進,金德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運作效率比較:單一“農超對接”vs.雙渠道[J].中國管理科學,2017(01):67-74.

  [2]蔣倩.“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供應鏈優化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10):45-52.

  [3]楊桐.借力“互聯網+”南通農產品e營銷風生水起[N].新華日報,2015-4-19.

  經濟類刊物推薦閱讀:《商業經濟研究》專業理論刊物。研究社會主義商業經濟理論,介紹企業改革和營銷經驗。主要讀者對象為商業、供銷系統管理和工作人員、經濟理論工作者及經濟院校師生等!渡虡I經濟研究》主管單位:中國商業聯合會,主辦單位: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國內統一刊號:11-4105/F,國際標準刊號:1002-5863。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