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6-22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實際工作中村莊規劃編制存在的問題 缺乏前瞻性,沒有實現多規合一。如重慶市,各區縣多數村莊規劃沒有與城鎮體系總體規劃、鄉鎮總體規劃等上位規劃有機結合,也沒有與本地產業發展、自然稟賦、人文稟賦等充分融合,村莊規劃內容更多地集中在農房美化、治污改
實際工作中村莊規劃編制存在的問題
缺乏前瞻性,沒有實現“多規合一”。如重慶市,各區縣多數村莊規劃沒有與城鎮體系總體規劃、鄉鎮總體規劃等上位規劃有機結合,也沒有與本地產業發展、自然稟賦、人文稟賦等充分融合,村莊規劃內容更多地集中在農房美化、治污改廁、垃圾處理、村莊綠化等方面,對于鄉村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等內容涉及篇幅較少,還沒有實現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土地利用、村莊建設的“多規合一”。很多村莊規劃僅等同于村莊整治規劃,難以有效指導村莊發展。編制規劃缺乏相應的技術標準?傮w來看,村莊規劃法規出臺時間較早,指導意見比較寬泛,具體技術標準少。
由于缺乏可參照的技術標準,開展村莊規劃只能參照城市建設標準,編制出來的村莊規劃難以貼近農村實際,缺乏實用性。普遍存在任務化傾向。由于農村集體經濟力量薄弱,大部分村集體缺乏資金自主進行村莊規劃,各地村莊規劃基本都是政府安排專項資金保障村莊規劃工作,這使村莊規劃的“政府引導”逐步變成了“政府主導”,鄉鎮政府成為推動村莊規劃的主體。甚至編制村莊規劃的實現數量成為衡量各區縣鄉鎮領導干部政績的一項重要內容,導致一些街鎮(鄉)為更快、更多地完成村莊規劃,經常采取批量打包委托私人設計公司進行村莊規劃編制。由于經費少、任務量大,規劃質量難以得到保障。規劃編制尚未形成良好互動機制。
目前,我國各地村莊規劃編制的主體都是區縣、鄉鎮,實施主體是行政村、村小組、村民。而規劃編制單位在編制村莊規劃時缺乏與村民的必要互動,多數村民對本村村莊規劃一知半解。究其原因,一是相關部門全權代理村莊建設規劃事宜,卻不愿吸收農民參與;二是宣傳不到位,不少村民對村莊規劃的重要性缺乏認識,認為村莊規劃是鄉鎮干部、村干部的事,與自己無關,參與積極性不高;三是規劃技術人員不重視征求村民意見,無法吸取本地鄉村文化精髓,鄉村文化淵源難以在鄉村規劃中體現,所編制的規劃不貼近民意,更無法吸引村民自愿參與。
村莊規劃難落實。主要表現在:一是各區縣村莊規劃監管機制不健全,缺乏村莊規劃項目落實的全流程監管,一些村莊規劃編制后就被束之高閣,具體落實無人問津,造成規劃停留在紙面上。二是沒有明確規定村莊規劃編制單位的資質要求,很多城市規劃師缺乏農村生活經歷,對農民生產、生活方式和起居習慣不了解,容易簡單照搬城市居住區的規劃模式,村莊規劃達不到“簡便、實用”的要求,影響了規劃的落實效果。三是村莊規劃評審機制不健全,一些村莊規劃沒有經過專家論證,科學性、全面性、可實施性得不到保證,導致規劃落不了地。四是村民對村里的規劃不明白、不理解,對村莊規劃落實不配合、不支持。
完善村莊規劃的幾點建議
深刻認識村莊規劃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把村莊規劃編制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前提性工作。既要實現前瞻性,又要強調實用性,緊密結合鄉村實情,使之成為解決鄉村發展現實矛盾的重要抓手。完善村莊規劃工作機制,形成村莊規劃良性互動。
一是加強區縣黨委政府對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的領導。建立縣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負責的鄉村規劃編制委員會,負責指導、監督本區縣村莊規劃工作。二是建立村民代表參與機制。明確規定區縣相關部門、鄉鎮主導村莊規劃時,要吸收被規劃村莊3名~5名村民代表參與規劃的招標、評審過程,征求他們對村莊規劃的意見和建議。三是明確要求編制單位采用召開村民代表座談會、現場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廣泛征求村民意見,根據掌握的村民意愿,總結規劃需要解決的問題,實現村莊規劃有的放矢。四是建立村莊規劃編制公示制度。規劃文本形成后,要組織村民聽證會,讓村民充分表達意見。規劃報送審批前,應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審議,并在村莊內公示,確保規劃符合村民意愿。
五是建立專家評審制度。村莊規劃課題結題必須通過專家評審,評審專家必須在項目評審意見上簽字,并對評審結果負責。村莊規劃要分類實施。村莊情況千差萬別,要在鄉村普查的基礎上,按照聚集提升類、城鄉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進行鄉村分類,分期分批進行村莊規劃和村莊建設優化提升,其中:城鄉融合類村莊納入城鎮規劃之中,不再進行單獨規劃;搬遷撤并類村莊暫停村莊規劃,依法停止審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聚集提升類村莊要注重規劃的前瞻性,既要劃定村莊的開發邊界,限定開發范圍,也要為村莊有序建設和自然發展預留合理空間;特色保護類村莊要審慎規劃,注意鄉村文化傳承、挖掘與保護,彰顯傳統村落的靈魂,留住文化的記憶。
通過分類實施村莊規劃,提高村莊規劃的針對性,嚴格落實“不規劃不建設、不規劃不投入”原則,避免浪費財力物力。制定出臺村莊規劃編制標準和村莊用地分類標準。建議各地制定適合本地區各類地形特色的村莊規劃編制標準、村莊用地分類標準,出臺與本地地域特色相一致的技術規范,讓村莊規劃編制有標可依。建設全面的村莊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建議市、區(縣)兩級城建部門針對聚集提升類村莊和特色保護類村莊,完善村莊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數據。
市、區(縣)兩級統計、農業等部門加強鄉村經濟社會統計工作,進一步完善農村人口與勞動力數據、農經統計數據、自然資源數據、農田水利數據、社會綜合管理數據、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數據、道路交通數據,建設村莊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補齊村莊規劃基礎數據缺失短板。
建立規范的監管機制。首先,加強各區縣村莊規劃管理部門的力量,整合鄉鎮有關職能和人員編制,建立鄉村規劃建設監督管理辦公室,負責村莊(社區)規劃建設管理等工作。其次,從政府層面明確并提高村莊規劃編制單位的資質要求,村莊規劃的項目負責人規定要具有城市規劃中級及以上職稱。最后,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落實項目監理制,推進全程監管,引導農民先易后難,逐步實施村莊規劃。
相關規劃類論文范文:城鄉規劃及建設中存在的土地資源問題及改善措施
【摘要】土地資源能否合理利用直接決定了城鄉規劃建設能否成功完成。土地給城鎮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同時也是經濟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內城鎮化建設的加快造成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使城市土地開發利用的范圍越來越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