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6-17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本文通過對目前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的調查,發現體育場地數量不夠,開放程度不高,社會體育指導員急缺,農村全民健身組織形式單一,缺乏系統的服務體系?偨Y認為應通過發掘和培養農村自身的健身指導和組織者,建立以鄉鎮體育健身點為重點的管理模式,多
摘要:本文通過對目前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的調查,發現體育場地數量不夠,開放程度不高,社會體育指導員急缺,農村全民健身組織形式單一,缺乏系統的服務體系?偨Y認為應通過發掘和培養農村自身的健身指導和組織者,建立以鄉鎮體育健身點為重點的管理模式,多方籌措資金,鼓勵社會各屆各種形式的出資、融資發展農村全民健身,貫徹“健康中國2030”、山東省千村扶貧健身活動精神,加快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1研究對象
對臨沂市農村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構建的有關情況情況進行調查與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分析、整理相關數據,對農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研究成果進行理論梳理。
2.2問卷調查法
用專家調查法及有效回收率對問卷進行效度檢驗;做480人的調查,采用隨機發放問卷,并現場回收的方式。有效問卷457份,有效率95.2%。
2.3訪談法
對農村人群、專家學者和體育管理部門領導進行訪談。
2.4數理統計法
使用excel軟件對問卷調査和相關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現狀
3.1.1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經費投入現狀
臨沂市最近一次體育場地普查中顯示,自2003年至2013年十年間,臨沂市體育場地建設累計投資額83272萬元,場地建設總投資8.33億元,其中財政撥款4.77億元(含體彩公益金3785萬元)。臨沂市近年來不斷加大對體育事業的投入,政府對農村體育場地設施財政投入的比重也在不斷加大,有了政府財政的投入,農村體育場地在不斷增多,從財政上刺激農村全民健身。
3.1.2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現狀
根據臨沂市全市范圍內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的結果,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29種類型體育場地7391個,總場地面積9,561,437.49平方米,占地面積13,822,860.92平方米,建筑面積523542.05平方米,人均占有體育場地占地面積1.36平方米,人均占有體育場地建筑面積0.052平方米,人均占有體育場地面積0.94平方米,人均占有體育場地面積與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相比增長34個百分點。
山東省體育局自2014年實行了“千村扶貧全民健身活動”,使臨沂市農村體育場地的數量與人均面積都有了較明顯的提升。但農民健身工程、鄉鎮健身工程、體育公園場地設施損壞嚴重,可用健身面積大打折扣,不能滿足群眾健身需求。特別是一些農村偏遠地區學校的體育場地及其設施簡陋缺乏,遠遠達不到標準場地的要求,不能滿足全民健身鍛煉的需要。
3.1.3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參入的年齡特征
臨沂市農村社區居民參與體育健身的年齡分布得出:16—20歲年齡段的人群參與健身數為51人,所占比例最大,為94.8%,位居第二位的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為76.71%,31—40歲和41—50歲的年齡段人群參與體育健身的比例最低,這種趨勢與人生階段的社會責任與家庭責任的社會屬性基本符合,但在全民健身的指導理念下這部分人恰恰是最容易忽視健身也最應該重視健身的人群。
3.1.4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的居民參入特征
由調查結果得出:快走或慢跑是大多數農村居民在體育健身時的選擇占比例最大,為32.86%,是農村健身的首選項目,而選擇其他的為31.2%,說明農村居民還有許多他們自己認為健身的方式方法,尚未成為我們統計的項目。舞蹈類運動的健身項目緊跟其后,武術類運動則所占比例最小,僅為1.22%。結果表明,農村居民在健身時會避免復雜的運動項目,而選擇較為簡單、直接的運動項目,或者是自己的興趣愛好所致。與家人一起進行的健身方式接近達到50%的比例證明,農村的健身相對缺乏體育的社交功能和競技性,更體現了農村全民健身與城市體育功能的區別性。
3.1.5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現狀
調查中65.4%的人群沒有得到體育健身方面的指導,由于臨沂市農村人口眾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整體偏少,所以農村的健身體育指導員仍處于極度欠缺的狀態。在34.6%中的人群中,只有2.3%的人群認為接受過比較全面的、科學的體育健身指導,剩余32.3%的人群同樣接受過健身指導,但認為接受的體育健身指導不夠全面、科學,這充分體現了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的迫切需要。
3.2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3.2.1體育場地數量不夠,開放程度不高,布局不合理
臨沂市體育場地近年內不斷擴建,但農村數量仍較少,且部分場地雖打著公益性的旗號,對外開放的程度并不高,大部分的大型場地都遠離居民區,并未對群眾帶來什么實質性利益。
3.2.2農村健身活動缺乏有效指導
目前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不多,由于管理上缺乏統一領導,影響了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3.2.3組織領導形式單一臨沂市農村體育活動多由基層公益組織領導,其領導團體力量較小,領導形式較單一,缺乏社會各界的認同與支持,導致活動形式單一,活動范圍小,且組織次數少。
3.3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構建的發展思路
3.3.1構建多元利益共同體,將農村民生與健身工程有效融合
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在依靠國家財政撥款的同時,也必須創新融資方式多渠道融資才能保障農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構建資金的充盈,并調動多方利益與力量加強對體系建設:1、構建多元利益共同體,將農村民生工程與健身工程有效融合;2、將部分體育產業的收益投入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構建中;3.吸取社會贊助,征集社會集資。
3.3.2發揮各部門職能擴大體育場地與設施的建設,促進場地與設施布局合理化
開發各村鎮小學體育場所的課外應用,形成校內教學,課余社會化的多功能體育場所。明確規定各部門職能權限,保障各部門行使自己權利、履行自己職能,加強與文化、教育各部門的合作,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3.3.3發掘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才,強化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隊伍建設
加大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力度,需要充分挖掘農村有熱心有能力的中老年和回到農村進行創業的高素質人才,特別是當下第一書記的駐村可以成為很好的基礎。提高對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福利待遇,將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建設納入法制化管理,對其工作成果實行多元評價,加強對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管理。保證社會體育指導員能夠在一線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的指導,保證服務的質量。
3.3.4形成以鄉鎮體育健身點為重點的管理模式構建完善的體育組織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強化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組織框架,推行以鄉鎮體育健身點為重點的管理模式,將各鄉鎮文化站變更為“文體服務中心”,作為公共體育服務的行政管理部門,貫徹執行上級關于文體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研究擬定全鎮文體工作的發展計劃,組織舉辦全鎮各類群眾性體育活動;管理全鎮體育事業,抓好特色活動,帶領全鎮文體隊伍,開展創作與生產,并積極培養、挖掘文體人才,形成完善的體育組織保障體系。
3.3.5建立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賽事體系,塑造有特色的體育文化節
通過比賽促進農村群眾的健身活動。每年各村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天氣、風俗等舉辦一些地方特色的健身比賽,組建一些民間的健身隊伍,比如:掰手腕比賽、龍舟賽等,給農村群眾一個切磋交流的平臺,利用農村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和體育人才資源,通過開展農民傳統的體育項目,影響農村社會體育環境,提升農村群眾的健身觀念和意識。
3.3.6建立多層級、多主體、多方位的立體評估評價體系,嚴格過程監管與績效評估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評價體系,要把全民健身評價指標納入精神文明建設以及文明村鎮創建的內容。依據國家及省內有關規定,統籌臨沂市城區與農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構建,制定全民健身服務體系評價的具體指標及實施細則。
3.3.7完善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政策保障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及《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嚴格制定臨沂市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統籌城鄉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發展,制定針對農村全民健身發展的政策法規,建立獎懲、監管機制并嚴格執行。
4結論與建議
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在近幾年發展較快,公共體育場地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全民健身指導員隊伍也在不斷壯大,群眾的健身意識也在不斷提高,但其發展中仍存在較大的不足,市政府須積極貫徹國家政策,針對其不足及時作出調整,完善體育場地的布局,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改善其組織與管理系統,使臨沂市農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在“十三五”期間達到省內較高水平,增加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使群眾身體素質能有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的通知.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2016-06-15/2017-1-9.
[2]姜同仁.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現狀與結構優化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39(3)1-7.
[3]王明霞.基于科學發展觀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D]山東:山東體育學院,2013/.
[4]邱建國.山東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現狀與發展策略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4,4(50):136-145.
[5]臨沂市體育局臨沂市成功完成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工作.http://lyty.linyi.gov.cn/,2016-3-03.
相關刊物推薦:《中國體育科技》雜志級別:CSSCI 北大核心,主辦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和中國高教學會交通高教研究分會,周期:雙月,國內統一刊號:42-1731/G4,國際標準刊號:1672-8742。復合影響因子:1.179,綜合影響因子:0.677。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