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鄭州市都市型現代漁業發展核心期刊發論文

發布時間:2013-09-16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都市型現代漁業是鄭州市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分析鄭州市漁業發展現狀、優勢與潛力的基礎上,指出了鄭州市都市型現代漁業的發展思路、建設內容與區域布局;最后提出了推動鄭州市都市型現代漁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摘要 都市型現代漁業是鄭州市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分析鄭州市漁業發展現狀、優勢與潛力的基礎上,指出了鄭州市都市型現代漁業的發展思路、建設內容與區域布局;最后提出了推動鄭州市都市型現代漁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 都市型;現代漁業;鄭州市;教育期刊投稿

  都市型現代漁業是以現代工業進行裝備、以現代科技進行改造、以現代管理機制進行經營管理、以社會化服務體系進行服務,高度商業化、產業化,依托于都市、服務于都市的地處都市及其周邊地區的現代綜合漁業[1]。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有700多萬人口,人均GDP達到3 300多美元,具備了發展都市型現代漁業的條件。鄭州市漁業發展歷史悠久,鄭州黃河鯉魚因其“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口感上佳”[2],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處于向都市型現代漁業加速轉型時期。筆者在實地調研與部門交流的基礎上,分析了鄭州市漁業發展的現狀與優勢條件,指出了鄭州市都市型現代漁業的發展思路、建設內容、區域布局及保障措施。

  1發展基礎與優勢條件

  1.1發展基礎1.1.1以池塘養殖為主漁業產業經濟發展較快。2008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約0.867萬hm2,產量達12.95萬t,產值達14.0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20.4%、21.5%和79.5%,養殖面積和產值分別位列全省第7、2位。池塘養殖是主要養殖方式,養殖面積占總養殖面積的75.5%。全市有8個漁業鄉、17個漁業村、5 436個漁業戶,漁業人口2.5萬人,漁民人均純收入8 450元,漁業已成為最具生機和活力的農業產業之一[3]。

  1.1.2依托資源優勢的沿黃漁業優勢產業帶基本形成。沿黃區域宜漁土地、水資源豐富,漁業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目前,沿黃中牟縣、滎陽、鞏義、金水和惠濟5縣(市、區)的養殖面積達0.682萬hm2,占全市的78.5%;產量達12.60萬t,占全市的97.0%;產值達12.5億元,占全市的85.7%;該區黃河鯉魚產量占總產量的66.0%,品牌與規模優勢逐步確立。

  1.1.3“產-加-銷-游”一體化產業鏈條初具規模。全市現有2個省級水產苗種基地,養殖面積約0.867萬hm2,另有52家專業水產飼料廠、1家水產品加工廠、2家農業部定點水產品交易市場及98個一定規模的休閑漁業基地。水產品除供應鄭州市需求外,還通過物流體系銷往全國10個省、市(自治區),已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大的水產品集散地。

  1.1.4以科技為支撐的保障體系初步完善。全市有1個省級、1個市級水產科學研究院所、50多個水產病害防治網點、5個市(縣)級水產技術推廣站、1個漁業科技示范縣、50多科技示范戶。共有專業水產技術人員100余人,年培訓漁民2 000多人次,水庫銀魚移植、池塘生態養殖、飼料研發和黃河鯉魚選育等技術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1.1.5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養殖規模小、生產方式落后;組織化程度低、品牌不強;公共財政投入不足、支撐體系不健全;資源環境制約日益明顯,質量安全存在隱患;精深加工和休閑漁業發展滯后,龍頭企業尚需培育。

  1.2優勢與潛力分析

  1.2.1資源狀況。鄭州市沿黃河東西長125 km,水資源豐富,適宜養殖的黃河灘地超過4.000萬hm2,開發利用面積尚不足1/6。此外,鄭州市有14座大中型水庫,水面面積超過0.200萬hm2。品種資源方面,黃河鯉魚聞名天下,已建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黃河鱉、雁鳴湖大閘蟹和白沙湖胖頭魚等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1.2.2市場需求。鄭州市擁有700多萬人口,是一個巨大的漁產品消費市場。目前,發達國家和我國發達地區,年人均消費水產品達到30.0 kg,日韓超過60.0 kg[4],而2008年鄭州市自產的水產品人均只有13.5 kg,全部自銷尚不能滿足供應;而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漁業的休閑垂釣、旅游觀光和教育展示功能需求將越來越強烈,目前這部分功能的開發還很滯后。

  1.2.3支撐條件。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位居中原,鐵路、公路和航空四通八達,區位條件十分優越,農產品流通業較為發達,是我國中西部最大的水產品集散地;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眾多,水產品知名專家云集,科技優勢突出;經濟發展迅速,已經具備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和支持水產業發展的強大基礎。

  2發展思路

  遵循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以科學技術應用創新為支撐,按照區域化布局、規;B殖、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原則,建設環境友好型、科技密集型、加工增值型、資源節約型和旅游文化型多功能現代漁業,充分發揮鄭州市的資源、市場和區位優勢,優先發展健康養殖、精深加工和觀光休閑漁業三大產業;以黃河鯉魚為重點,多品種并舉,加快建設沿黃現代漁業帶,適度發展庫區水面增殖和網箱養殖;支持、引導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漁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建設,構建農工貿、產加銷一體化的漁業產業體系,努力實現產業集聚;加快漁業觀景、休閑、度假和垂釣功能開發,建設以休閑漁業走廊、休閑度假區、生態旅游區和體驗游樂區為主題的觀光休閑漁業;加強科技支撐,推進良種繁育、資源養護、疾病防控、技術推廣、市場流通、質量安全和信息服務八大體系建設,全面保障水產品質量,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

  3主要建設內容與區域布局

  3.1建設內容3.1.1健康養殖基地。在黃河灘區新建和改建標準化池塘,建成規;臐O業養殖基地;推廣健康研制理念、養殖方式和生產管理技術,加強培訓,積極引導漁民嚴格按照無公害操作規范進行標準化生產,逐步改善養殖生態環境,實現漁業生產穩產、高產;在大中型水庫,以大水面增殖為主,適度控制網箱發展規模,發展名優品種,擴大濾食性魚類養殖比例。

  3.1.2現代漁業科技示范園區。依托資源優勢,在沿黃區域建設現代漁業科技示范園區,引進現代漁業品種與技術,購置現代漁業設備,使其具備水產品養殖、苗種繁育、新品種引進與推廣、現代漁業示范及水生動植物博覽(展示)等多種功能。科技示范園內全部實行標準化生產,實行生產紀錄、包裝標識、產品認證和產品準出制,建成全市水產養殖的示范窗口和新科技推廣的試驗基地。

  3.1.3漁業精深加工業。大力培育和扶持漁業龍頭企業,提高漁業產品的加工能力與加工水平,建設一批與之配套的出口水產品原料魚養殖基地。通過資金、政策等多種扶持措施,外聯內引,重點調動三全、思念等知名企業的積極性,新建精深加工項目,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使這些龍頭企業承擔行業領頭羊、示范引導和主力軍的重任。

  3.1.4七大支撐體系。建設以市級水產苗種中心和縣級水產良種場主體的良種繁育體系;以黃河鄭州段黃河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黃河魚類增殖放流站為主體的資源養護體系;由水生動物疫病防控中心、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區域站和水生動物疫病監測防控點組成的疾病防控體系;由市級和沿黃各縣(區級)水產技術推廣站試驗基地(站)組成的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新建、升級改造現有水產品批發市場為主要內容的流通體系建設;在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示范園區建設以自檢室為主體的質量安全體系。

  3.1.5休閑漁業。休閑漁業的發展要布局合理,與資源、環境統一發展,既要考慮市場需求,又要為城鎮增加新的景觀。

  結合鄭州實際,重點發展以垂釣、休閑為主題的休閑漁業走廊、休閑度假區、以黃河灘區風光為特色的生態旅游區、大中型水庫垂釣及以水上游樂為特色的體驗游樂區,在技術和資金優勢明顯的養殖單位,建設科普展示型休閑漁業區;要通過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檔次,升級服務手段,完善服務設施,使休閑漁業朝著特色化、精品化和舒適化的方向發展。

  3.2區域布局漁業產業建設呈現“一帶、多點”分布格局。

  3.2.1一帶。是指沿黃漁業產業帶,包括中牟縣、滎陽、鞏義、金水和惠濟區5縣(市),東西長125 km,南北寬10 km。

  主要建設標準化健康養殖基地、現代漁業科技示范園、重點龍頭企業、疾病防控、市場流通、質量安全和技術推廣體系;良種繁育體系布局在惠濟區、滎陽市和中牟縣,資源養護體系布局在鞏義至中牟段。休閑漁業建設包括以惠濟、金水沿黃河大堤兩側“漁家樂”為特色的休閑漁業走廊,以中牟雁鳴湖為特色的休閑度假區,以滎陽市王村鎮黃河灘區風光為特色的生態旅游區。

  3.2.2多點。是分布在7市(區)的14座水庫,分布在二七區、中原區、滎陽市、鞏義市、登封市、新密市和新鄭市。重點建設大中型水庫大水面增殖和網箱養殖、疾病防控體系、質量安全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休閑觀光建設包括以大中型水庫垂釣、水上游樂為特色的體驗游樂區。

  4保障措施

  4.1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增加漁業投入要在積極爭取國家漁業資源監測、增殖放流和水生野生保護等方面實行資金支持,建立長期穩定的公共財政投資渠道,發揮國家投資的示范性、引導性和調控作用;制定優惠政策,采取投資補貼和貸款貼息等方式,加大對都市型現代漁業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同時,充分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引導民間資本、商業資本和外國資本等增加資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和利益共享的投資新機制。

  4.2加強技術培訓,注重輿論宣傳針對當前鄭州市水產業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素質較低的現狀,行業相關主管部門要以先進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術鑒定培訓為手段,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科技素質和依法經營意識,為鄭州市都市型現代漁業的發展提供科技保障[5]。同時,要加強輿論宣傳,加大對鄭州黃河鯉魚品牌宣傳力度,舉辦鄭州黃河鯉魚節、黃河鯉魚烹飪大賽和鄭州沿黃生態游等活動,培育鄭州黃河鯉魚旅游文化精品園區,將品牌推向全國。

  4.3加強領導,落實惠漁政策要成立由農業、財政、發改委、國土、規劃、科技、水利、河務、旅游和文化等有關部門領導組成的鄭州市漁業發展領導組,制定相關政策,明確責任目標,確保相關規劃、政策實施。繼續推進和完善水域灘涂養殖證制度,制定落實石油價格改革漁業用油補貼、漁機補貼、水產良種補貼、標準池塘改造補貼、村級水產防疫員補貼和水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等;積極爭取國家財政對漁業保險的補貼政策,對漁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漁民技術員的扶持政策;支持鼓勵龍頭和漁(農)戶通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進行產業化聯結。

  參考文獻

  [1]楊正勇,沈雪達,潘迎捷.上海都市型現代漁業研究[J].生態經濟,2007(4):119-123.

  [2]漫話河南黃河鯉魚[EB/OL](2010-04-29).

  [3]鄭州市統計局.鄭州統計年鑒(2009)[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4]曹應華.現代漁業的產業地位[J].中國水產,2005(10):12.

  [5]張建國,張山.房山區都市型現代漁業建設的思考[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07,21(3):25-27.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