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農安縣農業氣候資源特征分析

發布時間:2019-04-02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內容摘要】明確農業氣候資源的適宜性以及資源特征,是促進當地農業發展的重要措施。農安縣位處吉林省長春市,其農業種植主要是以北方農作物為主,本文以玉米農業氣候資源特征為主進行當地氣候資源分析,針對光照資源、熱量資源以及水分資源等入手,針對溫

  【內容摘要】明確農業氣候資源的適宜性以及資源特征,是促進當地農業發展的重要措施。農安縣位處吉林省長春市,其農業種植主要是以北方農作物為主,本文以玉米農業氣候資源特征為主進行當地氣候資源分析,針對光照資源、熱量資源以及水分資源等入手,針對溫度適宜度、降水適宜度、日照時數適宜度以及氣候適宜度模型等進行整體分布規劃。從地理環境以及地理位置、農業生產機異常和極端氣候事件入手,分析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長春市農安縣氣候條件變化特征,實現農業氣候資源的合理利用,以玉米農作物的適宜度為主,針對時空分布特征,促進當地農業發展以及農業氣候條件的變化特征,以期有效利用農業氣候資源針對其空間分布特征,實現農作物種植的科學、系統規劃。

  【關鍵詞】氣候變化,農業發展,氣候適宜度

干旱氣象

  一、以模型為基準,分析農安縣農業氣候資源

  氣候資源是農業生產中不可獲取的環境物質資源,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氣候變化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玉米作為農安縣農業發展的主要農作物,氣候與環境的變化對玉米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和農業生產造成復雜的影響。

  農安縣為松遼平原腹地,具有優渥的土壤以及環境資源,與公主嶺和長嶺縣為鄰,接壤松原市,溫度、光照、降水等是影響春玉米產量與生長的關鍵因素,近50年來我國吉林省的氣候變化明顯,構建農安縣農業氣候模型是分析當地氣候資源以及進行適宜性評價的重要途徑。

  氣候資源作為農業生產的主要物質資源,玉米為農安縣的主要農作物,其生長發育受到當地溫度、降水以及光照等影響,伴隨著農業氣象研究的不斷深入,氣候適宜度分析是農業氣候資源評價、農作物氣候生長、糧食作物產量預報定量分析及評價的重要方法。

  魏瑞江的河北氣候適宜度模型、王連喜的江蘇省冬小麥氣候適宜度模型以及俞芬的淮河流域氣候適宜度模型的研究經驗以及評價方法,其對氣候適宜性以及時空變化特征的分析,可以為農安縣氣候資源特征模型奠定基礎。以任玉玉與千懷遂的河南省氣候適宜度模型構建而言,農安縣農業氣候適宜度分析模型。

  需要根據玉米生長氣候變化因素以及產量動態預報等將產量動態預報技術研究應用于氣候適宜度方法研究中,采用模糊數學中的隸屬函數方法,針對玉米生長發育以及產量的適宜度進行數量轉變,將溫度、光照以及降水等作為氣候因子,以氣候因子變化為農安縣氣候資源適宜度空間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礎,掌握農作物生育期氣候資源適宜度變化規律,構建適合農安縣適宜度模型,實現對當地玉米精細化動態預報,制定相應的氣候應對措施,構建氣候防控中心,為當地農業發展提供保障。

  二、農安縣氣候資源整體規律

  農安縣氣候模型的構建主要是以長春市的氣候變化數據以及當地農業氣候數據為基準,針對吉林省長春市整體的氣候變化,以長春包含農安、榆樹、德惠、雙陽、九臺的農村經濟與農業發展為主,掌握氣候以及氣候資源,針對農業生態資源的特點以及變化規律,因地制宜、順應天時、合理開發與利用氣候資源,提高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傮w而言,農安縣主要有以下氣候特征。

  (一)光照資源。

  植物光和作用中同化的太陽光譜內的可見光才是農安縣當地太陽光照的有用光照輻射,稱為生物輻射,占據總太陽輻射的49.21%,根據站點觀測數據顯示,長春市與農安縣的太陽輻射年平均總量為78Kcal/cm2,以逐月變化水平來看,1月是總輻射的起點,3、4、5月份增長速率最快,5、6月達到最高值,6月下降至12月,農安縣作為長春市總輻射量較多的地區,其生理輻射變化滿足長春市的總輻射能變化曲線,玉米生長季可以保持較高的輻射總量,達到27Kcal/cm2,就日超時數而言,太陽光線的實際照射百分率而言,長春市可以年均日照時數為271h,百分比率達到61%,5月為最多,12月最少,5~8月份的日照百分比不足59%,7月為最少僅為41%。

  由此可見農安縣5~8月份雨季對農作物的日照時數影響較大,越往東日超時數越少,云和雨與對日照百分比影響較大,其日照時數年均量可以滿足農作物生長需求,但在農作物的生長季(5~9月),其日照時間下降明顯,但由于附近山嶺的存在可以達到45%。

  (二)氣候資源。

  農安縣的平均氣溫為6.0℃,其中以東部地區為最高,達到6.4℃,根據近50年來的氣候變化數據研究顯示,農安縣氣候變化與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一致,該地區平均氣溫上升了1.6℃。尤其是季節變化更顯明顯,春季與冬季雖然20世紀60、70年代有所下降,但從20世紀80年代以后呈現持續上升趨勢,逐月中七月為最熱月達到23.8℃的平均氣溫量,1月為最冷月,極端最低氣溫為-40.2℃,平均1月氣溫-15.4℃,極端最高氣溫是1997年的6月28日,高達36.9℃。由于5月及9月的極端最低氣溫接近玉米苗期與成熟期,所以在玉米生長其氣候日差較大,平均達到11.4℃,尤其是5月為日差最大約,七月至日常最下月,十分符合農作物物質的積累與子粒形成。

  (三)降水資源。

  水分作為植物生長的必然因素,降水對農作物的產量以及氣候預防有著重要影響作用,確保水分條件的適宜是農作物生長季產量與品質保障的關鍵影響因素。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征主要與季風與大陸性氣候相關,農安縣地區的降水分布與榆樹、德惠對比還處于優良狀態,雖然降水分布不均勻,但雨量降水量導致早澇災害發生幾率并不高。農安縣的年均降水量為359mm,多雨年少雨年的差異性及不穩定性較明顯,最多是在20世紀末80年代中期737mm,最少在20世紀末80年代早期的379.5mm,差異高達345mm,自西向東降水量逐漸增多,20世紀90年以后進入少雨階段,尤其是在2001~2010年減少將近100mm,近二十年來降水量逐年遞減,導致不同程度的干旱爆發。

  就以逐月變化而言,春秋二季降水分布比較均勻,為85.2mm,80.31mm,夏季為雨季達到高峰期,降水量為383.12mm,雨熱同季利于農作物生長,春秋兩季比較干燥不利于農作物育苗,但總體而言,可以滿足農作物生長對水分需求,適合農作物生長。作物產量的波動限制于生長期間的氣候條件,氣候變暖利于產量增加,降水資源要素中農作物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其資源利用效果處于中等水平,濕潤狀況處于濕潤半濕潤地區,雨熱同季加之土壤蒸發和植物蒸騰強烈導致耗水量大,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三、結語

  農安縣氣候資源處于較大的區間,對當地農業發展影響較大,當地并沒有構建氣候監測站,只能夠采用鄰近地區以及長春市整體資源變化為基準,進行統一分析,因此并沒有將地勢地貌影響納入其中,主要是針對降水、氣溫以及日照進行分析,通過模型構建的設想,分析氣候各項資源的變化,利于農安縣整體氣候資源特征規律掌握。

  【參考文獻】

  [1]李時睿,王治海,楊再強,王學林.江南茶區茶葉生產現狀和氣候資源特征分析[J].干旱氣象,2014,32(6):1007~1014

  [2]秦天柱,陳長勝,李德恒.吉林省長春市農業氣候資源特征分析[J].氣象災害防御,2017,24(2):43~48

  氣象類期刊推薦:《干旱氣象》Arid Meteorology(雙月刊)曾用刊名:甘肅氣象,1958年創刊,主要刊載干旱氣象及相關領域學科有一定創造性的學術論文、研究綜述、簡評,國內外干旱氣象發展動態綜合評述、學術爭鳴以及相關學術活動。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