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1-25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質量,各行各業均進入轉型階段。農業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在發展上同樣面臨著轉型,在此背景下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成立了,本文研究了農業綜合服務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以及
摘要: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質量,各行各業均進入轉型階段。農業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在發展上同樣面臨著轉型,在此背景下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成立了,本文研究了農業綜合服務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以及為農業的發展所帶來的機遇。
關鍵詞:農業轉型,農業體制改革,勞動力結構,農業綜合服務
1農業經濟轉型特點
1.1農業不斷向現代化趨勢發展
農業是我國所有產業中的基礎,國家對三農問題一向比較重視,在國家發布的一些文件中大部分都提及了三農問題。對于農業的發展提出要加快現代化的建設,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需要在推進農業的現代化建設方面下功夫,當前全國的經濟都處于一個轉型的時期。
1.2國民經濟的發展對農業的依賴性降低
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第二和第三產業,第二和第三產業獲得了巨大的進展,但是我們要意識到我國始終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對我國經濟的增長雖然在逐年減少,但是農業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是毋庸置疑的。當前我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第二三產業受科技的影響發展巨大,但是在農業方面的科技元素卻滲透較少。國家目前在不斷的根據基本國情對產業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使我國的產業結構分布均勻,各個產業間能夠相互促進,相互協調,進而獲得更大的發展。[1]
1.3勞動力結構變化巨大
我國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農業的發展也蒸蒸日上,逐漸向現代化進行轉變,農業的生產方式逐漸向機械化,信息化發展,減輕了勞動強度,減少了人力的使用。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繼續工作,逐漸向城市發展。隨著我國戶籍制度的變革,人口流動的限制家畜,促進了人口的流動。國家對農村的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改革,農村人口享受到了城市的生活,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2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基本情況
2.1農業技術人員工資得到了保障
基層農業服務中心一方面面向大專院校進行招聘,另一方面由省直招而來,在工資方面由管理部門撥款,工作人員在進行長期的工作與服務中,如果無法得到相應的回報,那么必然會引起消極情緒,對于農業基層服務中心的開展不利。為解決這一問題,政府部門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進行改革,將所有從事農業相關方面的技術人員的工資全部歸為政府財政,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了工資上的保障,提高了工作人員服務的積極性。
2.2經營與公益服務徹底分離
在農業基層服務中心成立以前,將服務與經營的融為一體的方式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來逐漸被利益所蒙蔽,這一模式出現了很大的缺陷,不利于農業的發展于與環保。為此政府加大整治力度。將經營與服務進行劃分,經過不斷的完善與改進,最終實現了兩者的分離,有效的改善了農資相關產品的質量,農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隨著農業綜合服務的不斷發展與改進,農業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農民的效益得到了提高,環境保護取得了效果,農產品的質量得到了提升。
3農業經濟轉型下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挑戰
3.1管理難度提升
隨著我國不斷推動農業經濟的轉型,將農業相關的一些資源進行了整合,成立了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這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在綜合的過程中,由于多方面的融入,工作人員在數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長,人數的增多帶來了管理上的困難。人員的融合比較困難,各個專業的融合也并部順暢,同時對于工作人員的經費還無法得到保障,管理難度較大。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將綜合服務中心的各個方面的關系處理妥當,整個中心的運行井井有條,是擺在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以及政府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
3.2服務中心的相關人員素質達不到要求
目前我國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技術人員水平整體不足,在對某地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人員結構進行統計的時候,大專人數大概占五分之一,中專人數大概占五分之三,其余的為初中高中畢業或者沒有經過專業的系統人員的培訓。
同時專業技術中的高級職稱人員所占比重也較小,專業人員的素質不足對綜合服務中心的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傳統的專業知識已不適應新形勢下農業的發展,知識的更新也是目前亟需的一項任務,對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提升整體的理論知識水平與實踐操作能力,將最新的農業技術應用于綜合服務中心的發展。同時關于職稱的考核與晉升,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考核體系,使晉升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技術水平能夠為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帶來更大的發展。
3.3服務中心的積極性不高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由于當前的發展并不完善,在各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的提高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對于績效的評估與考核體制不完善,對工作人員的激勵機制存在欠缺,工資與獎勵制度不合理,收入與工作沒有充分的掛鉤,使得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相對較低。對此問題政府與服務中心的管理者應引起重視,促進農業工作人員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在工作中大力創新,爭當最優,使服務中心的服務得到服務對象的一致認可與贊同。
3.4服務中心員工的待遇未得到相應的提升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在將原有的部門整合后,雖然在待遇上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與員工的工作沒有匹配,服務中心的有些部門的工資水平還偏低,福利也有相應的不足。由于服務中心的經費沒有充足的保障,在員工的福利,績效考核以及年終獎勵等方面都還存在著一定的欠缺,這些都對服務中心的發展造成了阻礙。
如果待遇水平長期上不去,勢必會引起相關工作人員的不滿,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首先在財政方面要爭取政府的有利支持,其次要對提高農業工作人員的方式做深入的研究,打破影響工作人員積極性的阻礙因素,完善當前發放工資以及福利的體系,實施有效的措施對工作人員的報酬進行合理的分配,將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的激發出來,使農業工作人員對服務中心形成一定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并且愿意在服務中心繼續工作。
4農業經濟轉型下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發展策略
4.1為群眾提供了便利
在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成立以前,各單位均獨立存在,人們要辦理相關的手續需要經過每個單位的逐步審理,程序復雜,需要輾轉多個單位才能最終完成辦理,因此相當耗費時間。綜合服務中心成立以后,只需要去服務中心辦理相關業務即可,程序簡便,距離也較近,不用大費周章。比如土地的轉變,農村補貼等,如今只需要到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去辦理相關手續。這為群眾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為群眾的服務水平也大大提高。
4.2實現了資源的聚集
經過各方面資源的整合,服務中心將當地的人力與財力集中起來,在實際的分配工作的過程中有較多的資源可提供,在開展一項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顯現資源的優勢,有更大的力量去克服開展過程中的阻力,工作進展更加順利,在一些較大的項目上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傳統的農業方式各自微站,無法實現資源的充分有效的利用,到了農忙的時候會顯得乏力,如今綜合服務中心可以根據需要以及不同資源的特點,對人員進行合理的分配,資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4.3實現了農業更好的融合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推進了當地農業的一體化,比如種植業與養殖業的融合,農機設備與農業工藝的融合。傳統的管理方式為分散的管理,各個村鎮為單位進行各自的管理,在合作中需要經過相互的銜接才可以完成相關農業的生產。如今經過合并與整合,各個村鎮有了統一的管理,對于各個村鎮的大小事務可以有服務中心進行統一的調動,在農業作業的過程中實現了各個優勢的集合,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4.4實現了成本的有效降低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成立以后,原有的各種資源得到了整合,取消了一些繁雜的結構,一些功能相似的部門也被整合,辦理手續流程簡便化,手續費用較少,同時通過充分的整合,辦公方面的費用也有了一定的減少,各部門在開展各項工作的過程中充分的實現了資源的利用,資源利用率提高,使得資源的損耗降低,成本也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
原先比如農機部門,種植部門,畜牧業部門,在合并為一個農業中心后,生活方面比如飲食可以合并為一個餐廳,在餐廳的建設上可以減少許多成本。結束語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為我國農村的各個方面都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面臨著許多挑戰。為了使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更好的為農民服務,我們要緊緊抓住機遇,為廣大農民帶去更多優質的服務,同時積極的應對挑戰,通過采取各項有效的措施將問題進行妥善的解決。
比如為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打造一個完善的體系,提升管理能力,提升服務質量,確保服務中心在一定的框架下,保持穩步的前進,獲得有序的發展。同時提升農業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員工的技術水平與知識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避免出現高職稱低素質的現象;并且要充分發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對員工的各項考核以及績效不斷的完善,充分了解員工的需求,使員工能夠踏踏實實的從事農業相關工作。
最后加大對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財政投入力度,對工作人員的福利和待遇進行重點的提升,對農業工作的經費給與充足的保障,在此基礎上鼓勵農業工作人員充分進行技術上的創新。希望在經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后,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與相關工作人員待遇能夠得到質的提升,進而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琴.廣州市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項目管理質量評價研究[D].廣東工業大學,2016(2).
[2]鄭樂.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目標管理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23).
[3]寧強,張萌,崔文艷.論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5).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管理信息化》由吉林省新聞出版局主管,并由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主辦。續《中國會計電算化》的更名后版本,創刊于1998年7月1日!吨袊芾硇畔⒒穼⒀永m《中國會計電算化》的辦刊方向,其內容將繼續以財務會計信息化為核心內容,并逐步向全面的管理信息化領域擴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