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9-05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我國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隨著環境的污染,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受到了嚴重威脅。本文從農藥污染、化學肥料污染、地膜污染等幾個方面分析了當前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及特性,提出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相關對策,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確保農產品產
摘要:我國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隨著環境的污染,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受到了嚴重威脅。本文從農藥污染、化學肥料污染、地膜污染等幾個方面分析了當前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及特性,提出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相關對策,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確保農產品產地環境安全。
關鍵詞:農業面源污染,危害,對策
隨著我國農業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田使用化肥、農藥太過普遍與過量、禽畜排泄物、田間秸稈及農膜等廢棄物的處置不合理,從而導致農業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同時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目前農業面源污染成為我國面臨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確保農產品產地環境安全,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舉措。
1農業面源污染的來源及危害
1.1農藥的污染
由有機氯農藥、有機磷農藥和有機氮農藥等造成。農藥成分附著在植物體上,或殘留在植株體內,污染農產品;還有部分農藥通過大氣蒸發,土壤表面水蒸氣等形式擴散到空氣中,或是隨著雨水流入水資源,污染河湖及水生物。農藥殘留通過大氣、水資源、禽畜產品、食品等介質,最終傳入到人體,從而影響人體健康。
1.2化學肥料的污染
化肥污染主要是氮和磷的污染。長期過量使用化肥,未被植物吸收的部分在土壤根層以下積累或轉入地下水,造成污染。施入土壤中的氮肥以氨鹽或硝酸鹽的方式轉變為硝酸鹽。土壤中大量的硝酸鹽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饰廴酒茐牧送寥赖姆柿徒Y構,降低土壤通氣性和透水性,以致于土壤板結,耕地質量下降。
1.3地膜的污染
降低土壤通透性,阻礙土壤毛管水和自然水的滲透,影響土壤微生物活動和土壤肥力水平。影響種子發芽,導致作物根系生長發育困難,殘膜隔離作用影響農作物正常吸收養分,影響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產量,一般減產率8.1%~54.3%。殘膜碎片混雜到飼料中,畜禽食用后造成了嚴重消化不良,影響畜禽生長,甚至造成死亡。殘膜不回收或者回收處置不徹底,沒有進行全面清除,造成了視覺污染,同時常年積累的廢棄殘膜影響了農業生產活動和土壤的透氣性,造成土質惡化。
1.4露天焚燒秸稈
秸稈焚燒造成大氣污染,并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威脅人與其他生物體的健康,極易引發火災。在秸稈焚燒過程中破壞了土壤表面的微生物結構,有益微生物的正;顒邮艿搅擞绊,改變了微生物的生物鏈,破壞了土壤表層物理結構,造成土壤板結,地力減弱,直接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造成減產。
1.5養殖業的污染
主要是動物排泄物、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不徹底以及養殖生產中附設物品等對周邊環境影響,包括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氣污染等。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并不徹底,隨意拋棄可能會滋生疫病;未經處理的畜禽排泄物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機污染物,會嚴重污染水源地;養殖生產中附設物品容易造成土壤污染和空氣污染等。
2農業面源污染的特點
2.1隨機性和不確定性
面源污染排放的方式和時間存在不確定性,很難進行量化與監測,再加上農業面源污染受到影響的因素較多,所以,其污染物也存在不確定性。
2.2分散性和模糊性
在農業面源污染諸多因素當中,影響農業面源污染的因子復雜多樣,由于缺乏明確固定的污染源,因此在確定污染物的來源時難度較大。
2.3滯后性和不易監測性
農藥與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是長期性的,面源污染涉及面較廣,又會相互交叉排放,污染物也會隨著環境進行遷移轉化,這樣無法針對某污染物進行識別和監測。
3解決對策
降低農業面源污染應本著少用肥、少用藥、肥藥廢棄物合理處置、綜合資源循環利用為主,實行可持續的生態高效農業,形成種植與養殖、養殖與生態保護相結合的農業發展良好模式。提高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實現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3.1要完善機制,強化監管
積極做好宣傳,建立完善的評價及監管處罰制度,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來,形成合理、合法、合規、可追溯、便于操作高效率的治理污染管理體系。
3.2全面推廣化肥農藥減量措施
一是大力推進農田傳統病蟲草害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積極推廣使用高效率,低殘留的農業防治物品,推行物理、生物等綜合性病蟲害防治技術,減少農藥用量,提高病蟲防控效果;二是積極采用有機養分資源利用有效模式,通過開展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等方式合理調整施肥結構,有效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
3.3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控制地膜的使用量
一是開展秸稈還田和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當地政府加大力度,達到企業少投入,大產出的目的,盡快達到秸稈重復合理利用產業化發展,減少秸稈直接露天焚燒問題;二是采用殘留地膜機械化回收技術、節約型地膜應用技術、新型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術等有效措施,逐漸減少地膜的使用量。
3.4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
要把畜禽養殖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可追溯化,養殖的每一個環節,特別是圈養環境要嚴格按照環境評估標準來進行,納入排污收費制度。堅決杜絕亂排放,根據當地實際條件,建立合理、規范的農業生態模式,積極推廣“養殖-沼氣-種植”可持續的農業良性發展方式。建立自查、執法監督互補的日常管理規范并形成常態發展。引進先進的畜禽養殖技術和管理方法,逐步實現科學養殖、畜禽養殖廢物科學處置,最終實現資源配套管理、污染最小化,促進農業養殖生態化。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