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基于農村題材的電視劇劇本創作探討

發布時間:2017-12-28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農耕文明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關注,農業,農村,農民已經是全社會的關注重點。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提出以后,新農村建設開始全面推進,這時,電視熒幕上也出現了一些緊跟時代步伐的電視劇作品。創作者以自己對新農村建設的觀察和

  農耕文明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關注,農業,農村,農民已經是全社會的關注重點。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提出以后,新農村建設開始全面推進,這時,電視熒幕上也出現了一些緊跟時代步伐的電視劇作品。創作者以自己對新農村建設的觀察和體會譜寫當代農民新農村建設的現實圖景,充分展現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新氣象、新風貌、新生活,本文就我國近年來農村題材電視劇劇本創作作以下探析。

  關鍵詞:農村題材電視劇,劇本創作,三農問題

  一、劇本主題要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提煉

  所有藝術作品都有其主題,電視劇作為一種敘事和造型相結合的時空藝術,主題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對于農村題材電視劇作品的創作,更要把握住創作的中心。選擇什么樣的主題才能貼合農村的現實圖景?什么樣的主題能夠體現當代農民的精神風貌?什么樣的主題能夠弘揚主旋律,呼應黨和國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大決策?這些都是劇作家們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廢止,億萬農民告別了繳納數千年的農業稅,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環節,這件大事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中有一大批進城務工的農民們激情滿懷地重返家園,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電視劇《喜耕田的故事》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描述了農民喜耕田返鄉種地的新生活。該劇的編劇、導演牛建榮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文藝工作者,他“看到了農民興高采烈,精神頭大變樣,昔日進城的許多農民又重新回村耕種起了那些撂荒的土地,農村呈現出新景象,很受觸動。”決定用手中的筆去書寫這些高興事。

  牛建榮曾在農村生活了十八年,對農村生活有豐富的體驗,對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在寫作的過程中他重新扎根農村,深度體驗新政策實施后的新農村生活,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才是有深度有溫度的。電視劇《馬向陽下鄉記》的編劇谷凱在創作該劇時,用三個月時間走訪了四十多個村子,采訪了六十多位第一書記。在采風的過程中,記錄下了大量感動人心的故事,經過深入體驗生活和素材積累,用敏銳的視角,最終寫出了馬向陽這個下鄉掛職鍛煉的第一書記,從排斥農村到接受農村,最終帶領村民走向致富之路的故事。這兩部作品的成功帶給我們以下思考:當代農村題材電視劇創作中,編劇的真情實感應該從何而來?如果沒有農村的真實生活體驗,沒有對農民的觀察感悟,只是閉門造車,這樣的作品是空洞的。農村劇作為現實題材電視劇的代表,編劇應該帶著藝術家的責任心深入生活,緊跟時代步伐,既能充分了解國家在新農村建設上的重大方針政策,又在農村的實際生活中感悟和體驗政策落地,真實反映新農村建設中的新氣象,體現廣大農民的真實生存狀態與精神風貌。

  二、塑造人物要善于從共性中尋找鮮明的個性特征

  劇本寫作的根本是塑造人物,農村題材電視劇中的主要人物是農民,他們是中國最龐大的社會群體,因此,怎樣塑造新農村生活中的典型人物,是農村題材電視劇創作中的重中之重。寫出新農村建設中的典型農民形象,需要編劇走進農村,深入體驗和觀察,從共性中找個性,在真實的基礎上準確刻畫跟隨時展變遷的農民的新形象和新風貌。作為編劇,要處理好人物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系。

  先找出人物身上的普遍特征,再根據劇本需要去捕捉人物身上的個性。在農村題材電視劇創作中,不僅要寫出當代農村人物形象的普遍特點,把一個農民寫得像一個農民,一個村長寫得像一個村長,更重要的是要在寫作的過程中,設身處地地考慮人物心理,并找到所寫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內心感受,使他們成為劇本中有個性的典型形象。電視劇《老農民》的主人公牛大膽,其人物性格正像他的名字一樣牛性十足,他認為自己身上最寶貴的東西就是“崩直了不打彎的老腰桿子”。

  為了不讓村民挨餓,他率先嘗試自由市場;為了讓鄉親們有錢花,他帶頭種黃煙,用隊里微薄的收入給鄉親們發福利,還冒風險給大家包了一頓肉蛋餃子。牛大膽有著千百萬中國農民身上普遍性的特征:勤勞勇敢、善良質樸;同時也有個人的特殊性:敢想敢干,有智慧有擔當,有主見不盲從。正如魯迅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可以說,劇中的牛大膽正是一個中國脊梁式的人物,編劇高滿堂用五年的時間走訪了六個省,深入農村生活,與農民對話,從而真實再現了中國農村六十年來的土地問題。處理好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系,需要編劇在深度體驗生活的同時對人物展開多方面的想象,這種想象不是漫無邊際、天馬行空,而是受到真實和準確的制約。

  觀眾既是影像信息的接受者,又是情節的體驗者和參與者,因此,編劇首先要塑造的是一個符合觀眾普遍生活經驗和接受心理的真實人物,這樣人物一真實,就容易被觀眾所接受,在觀劇的過程中,觀眾和人物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從而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和情感滿足。真實之上是準確,人物在情節中的每一步行動、每一個選擇都必須在真實條件下最符合人物性格和規定情境。

  編劇馬成林在創作之初走訪時發現,在農村的實際建設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口號并沒有得到全面落實,精神文明建設一直處于較為尷尬的地位,在新農村的經濟建設中如何弘揚基層農民的傳統文化成了其關注的重點,于是他有意識地接觸了很多農村的基層文化工作者,把目光放在這些農村的文化干部上,最終在電視劇《文化站長》中寫出了管文化這樣一個既真實又準確的人物。

  管文化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總是把“國學”掛在嘴邊,和藹親切,執著勇敢,主動請纓當了代理文化站站長,并自力更生將豆腐房改造成文化站、帶頭搶救北留“文化遺產”、組織秧歌舞和國標舞PK大賽、秘密調查并揭穿了畢總“榨油專利”的騙局,還策劃了“綠色文化節”,推廣“山地雞”綠色品牌,給北留創造了良好的經濟環境,最后在事業巔峰期主動舉賢讓位。以上這些情節為管文化這個人物設置了鮮明的性格標簽,也正是由于真實和準確的人物塑造,這個踏實、執著、幽默、一根筋、帶著泥土氣息的文化工作者才具有如此鮮明的藝術個性和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

  三、藝術風格要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呈現

  電視劇的一項重要功能是為受眾提供娛樂,從大多數當代農村題材電視劇的表現手法來看,藝術風格多為喜劇或輕喜劇,往往在情節和臺詞上體現出編劇的喜劇思維和幽默風格。笑料迭出的故事情節是農村題材電視劇編劇在喜劇風格上所做的可喜探索。

  電視劇《女人當官》的故事情節中融匯了大量的喜劇元素。如劇中的“豬肉事件”,屠夫胡勝競選村主任落選后,決定要給當選的楊桂花出難題,故意不賣豬肉給村民,楊桂花帶著一眾婦女去找他理論未果,于是決定殺了自家的豬給大伙吃肉,殺豬的過程笑料迭出,一群沒有殺過豬的婦女抄著刀鎬棍棒戰戰兢兢,一刀下去豬沒殺死反而砍斷了捆豬的繩子,令人忍俊不禁,極具喜劇性;“假離婚事件”中,為了籌建工程隊的事,城里打工的男人們決定返鄉提出“假離婚”,給女人們點顏色看看,結果楊桂花帶著媳婦們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攻,男人們灰溜溜地逃回了城,三對夫妻的對手戲既有生活氣息又有極強的喜劇效果。個性幽默的人物臺詞是農村題材電視劇喜劇風格構成的重要因素,如何寫出有生活趣味和幽默精神的臺詞極為考驗編劇的語言功力。“

  鄉村愛情”系列劇的臺詞有自己獨特的喜劇風格,大量的俚語、歇后語、東北方言、二人轉韻律化對白的使用,使該劇呈現出小品化、地域化的特點,性格化臺詞處理更是賦予每個人物鮮活的個性和獨特的形象。人們常說逗人笑比讓人哭更難,對于農村題材電視劇的編劇來說,應該多從農村生活實際中發現并汲取喜劇素材,不低俗、不庸俗、不媚俗,不靠惡搞和無厘頭,不拿人物的生理缺陷開玩笑,從情節和臺詞上準確把握,創作出有思想意蘊的生活化喜劇。

  四、結語

  農村題材電視劇是受眾了解新農村生活的一扇窗口,與時俱進地創作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描寫中國農村、農民和農業的電視劇作品,真實客觀地反映新農村建設推進和發展過程中農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是創作者所要承擔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更是編劇應該探究的重要課題。

  相關閱讀:農村科技2017年第1期論文發表題目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