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農科論文水處理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發布時間:2016-11-30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水產養殖是沿海地區主要的創收方式之一,然后對于水產養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質問題。不同的水產需要不同的水質,這就需要對水質進行相應的處理,而對于處理技術方面,有相關的研究工作在進行。這是一篇 農科論文 ,水處理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一、物理

  水產養殖是沿海地區主要的創收方式之一,然后對于水產養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質問題。不同的水產需要不同的水質,這就需要對水質進行相應的處理,而對于處理技術方面,有相關的研究工作在進行。這是一篇農科論文,水處理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農科論文
 
  一、物理方法依據水體及水體中污染物的理化性質,采取曝氣、過濾、沉淀、吸附、氣浮等方法凈化水質。
 
  1.曝氣給水體增氧,清除氨氣、氯氣等有害氣體。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靜置48 h,二是機械攪水(如葉輪式增氧機增氧)。如用自來水養魚,先要靜置一段時間,以使有害氣體(如Cl2)逸出。增氧機能使池塘水體上下水層對流,增加溶解氧,同時使水中有毒氣體逸出,起到改良水質的作用。通常池塘養魚多使用葉輪式增氧機,水車式增氧機主要用于養鰻池。這屬于機械增氧方式。殷肇君研制的水質改良機翻噴池底的淤泥,攪動池塘水體,使池水上下循環,尤其在夏季晴天中午,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釋放大量氧氣,上層水體溶氧飽和,水體的有序翻動使整塘水體得到了充分的溶解氧。
 
  2.過濾過濾的目的是清除水中固態廢棄物、懸浮物及大型水生生物等。常用的過濾器有:機械過濾器、壓力過濾器、砂濾器等。
 
  3.沉淀水中的懸浮物容易吸附在魚鰓上,使其呼吸受阻,同時使水體的混濁度和粘滯性增大,對魚苗孵化不利,故常設置蓄水池先進行沉淀處理。
 
  4.吸附多孔性的固相物質,如活性炭、硅膠、浮石粉等,能吸附水體中的有毒物質(如氨氮)。用高分子重金屬吸附劑吸附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水體凈化新技術。吸附劑的粒徑在0.3~1.2 mm,用于吸附水體中的Cu2+、Zn2+、Pb2+、Cd2+,而并不產生水的二次污染。
 
  5.泡沫分離技術向水中通氣,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質被微小的氣泡吸附,浮于水面形成泡沫,可去除水中溶解物和懸浮物。但此技術不適用于淡水,只能在鹽度大于5‰的半咸水和海水中使用。以此原理設計的泡沫浮選分離器市場上已有售。
 
  6.磁分離法利用電磁原理對水中重金屬離子等污染物進行電磁分離,是目前較新穎的水處理方法。
 
  二、化學方法利用化學反應來處理水中的污染物或懸浮膠粒。包括凝絮、中和、絡合、氧化還原、消毒等。
 
  1.凝絮用無機或有機化學試劑,使水中的微小顆粒及膠體凝聚成大絮凝體,加速沉淀。常用的凝絮劑有鋁鹽(硫酸鋁、鋁酸鈉、堿式氯化鋁等),以及高分子絮凝劑等。
 
  2.中和改善水的pH值。常用生石灰或石灰水使水呈中性或弱堿性,還能增加水體中鈣的含量,改良底質,并殺滅病原體。pH值過高時,可采用草酸、醋酸等弱酸中和。
 
  3.絡合最常用的是EDTA,主要用于清除水中過高的重金屬離子(如Cu2+),特別是那些魚貝類敏感的重金屬離子。
 
  4.氧化還原一些含氯消毒劑、臭氧、雙氧水、高錳酸鉀等可以與水中的有毒物質(如氰離子、硫離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降低或消除毒性,還可以殺滅水中的病原菌。常用的含氯消毒劑有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氯異氰尿酸鈉、三氯異氰尿酸等。臭氧通過強烈的氧化作用除去水中有機物、鐵、錳、臭味及色度等,但因它對細菌具有極強的殺滅效果,以致水中的有益菌也被殺死,故只用于較特殊的地方。
 
  王博君等、朱福慶研究了臭氧在河蟹育苗中的應用,認為育苗水經臭氧處理后,水中的細菌得到了有效抑制,亞硝酸鹽大幅度降解,能減少換水量;譚洪新等[8]分析了臭氧在水族館水處理中的應用,認為臭氧消毒在大型海洋水族館中已得到普遍應用,而目前在水產養殖中應用較少,主要用于河蟹育苗、刺海參育苗、鮑魚育苗等。
 
  5.用其它消毒殺菌劑常用的有抗生素類、磺胺類、呋喃類、硫酸銅、敵百蟲、甲醛、有機染料、雙鏈季銨鹽、中草藥等。以殺滅水體中的致病生物為主要目標。
 
  三、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和自養性植物(如綠色藻類、高等水生植物)改良水質。其原理是這些微生物和植物可以吸收利用水體中的營養物質(殘餌及水產養殖動物的代謝產物),有助于防止殘餌與代謝產物積累所引起的水質敗壞。
 
  1.光合細菌光合細菌是一種以光作能源、以二氧化碳或小分子有機物作碳源、以硫化氫等作供氫體,行完全自養性或光能異養性的一類微生物的總稱。只要有水和光存在,不論環境中有氧或無氧,均能生存繁殖。光合細菌能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水中投入光合細菌后,有益菌大量增加,形成優勢種群,抑制了病原的繁殖。光合細菌的研究和應用在日本及東南亞等國已相當普及。在國內也有報道,羅氏沼蝦、中華鱉、加州鱸、對蝦的養殖中應用光合細菌,具有改善水質、減少病害、提高養殖經濟效益的作用。光合細菌亦可用作飼料添加劑,它對魚類有較好的助長作用。
 
  2.芽胞菌丁 雷等在養殖水體中加入不同濃度的芽胞菌,待其生長繁殖后測量各項水質指標,結果顯示芽胞菌能夠降低水中的亞硝酸鹽濃度。
 
  3.放線菌上海玉壘環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從日本引進一種高科技微生物產品,稱“玉壘菌”。這是一種放線菌。翟士君等曾用S30對溫室養鱉池凈化水質的效果進行了試驗。結果顯示,在鱉的飼養前期使用效果很好。宮興文等把S30與光合細菌結合起來使用,并采用無砂養鱉模式,認為S30主要集中于底質,而光合細菌多分散于水中,故能維持養鱉的良好水環境。
 
  4.多細菌復合微生物制劑能消耗有機物,起水質凈化作用的微生物不少,有柘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蠟狀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乳酸桿菌、乳鏈球菌、酵母菌、假單胞菌等,它們是一類非致病的有益細菌。目前在水產養殖中應用的多數是多菌株組成的復合產品,能發揮各個菌株的不同功能,起到協同作用,克服單一品種適應性差、應用面狹窄的不足。較有代表性的是兼有好氧與厭氧代謝機制的多菌株復合制劑,常用的有“利生素”,有效微生物制劑EM等。
 
  5.水生植物水生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利用水中的二氧化碳、氮元素等合成自身有機物質,因而能凈化水質。謝 駿等在中華鱉稚鱉培育池中進行了栽培和不栽培水葫蘆的對比試驗,結果是栽培水葫蘆能增加池中溶氧,降低有機物和氨氮,使氮以氧化狀態為主,改善了水質,加速了稚鱉的生長,提高了存活率。黃鶴忠報道,對蝦池中混養的石花菜、石莼、江籬等海藻能吸收池中的氨氮等無機鹽,增加水體溶解氧,凈化水質。
 
  6.蔬菜、花卉等的種植水產養殖中產生的一些廢物因含有大量有機或無機的營養物質,恰恰是種植蔬菜或花卉等所需要的,因而可以利用。研究及應用這項技術,使養殖廢水和污泥得到合理利用,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勞善跟等利用人工養鱉的廢水栽培茄子,茄子生長良好;而廢水經茄子栽培系統大量吸收營養元素后,水質得到很大改善,經適當調整后可供養鱉場再次使用。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