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01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農業大學研究生論文發表了農村居民高血壓患病及影響因素,高血壓的發病率提高跟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預防高血壓病癥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首先是對高血壓病癥知識的了解,其次是對高血壓保健知識的認知,并做好相關的預防控制工作,減少該疾病的
這篇農業大學研究生論文發表了農村居民高血壓患病及影響因素,高血壓的發病率提高跟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預防高血壓病癥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首先是對高血壓病癥知識的了解,其次是對高血壓保健知識的認知,并做好相關的預防控制工作,減少該疾病的發生。
【摘要】目的分析農村居民高血壓患病及影響因素。方法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某區域農村居民642名中的360名進行調查,分析其中高血壓患者患病的影響因素。結果360名居民中調查出患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有120名,患病率為33.3%;颊叩捏w質量、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高血壓家族史及飲食習慣等與高血壓病癥的發生密切相關。結論該區農村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相對較高,患病因素主要是生活習慣不佳,需要針對引發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采取相對的預防措施,并對已患高血壓疾病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改善其生活習慣,促進高血壓病癥的改善。
【關鍵詞】農業大學研究生論文,農村居民,高血壓,影響因素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舒張壓及收縮壓的變化引發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1]。高血壓病癥如果任其發展,則會對心腦腎等臟器造成嚴重影響,且目前的調查發現,高血壓病癥在臨床的發病率逐漸升高,也是導致患者病死率逐漸升高的病癥之一。本次筆者以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某區域農村居民360名為調查對象,收集360名居民中患有高血壓病癥患者的資料,分析臨床高血壓疾病的患病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某區域農村居民642名,其中男265名,女377名,本次研究主要針對12個村中>19歲的居民,隨機的抽取每個村村民30名,共360名為調查對象。分析居民高血壓患病情況、及患病的影響因素。1.2方法設計相應的調查問卷,主要涉及到人口特征、生活習慣、運動方式、既往史及家族史等各方面。面對面地對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及體格檢查,由專業體檢人員對患者的身高、體質量、腰圍及血壓等進行測量,血壓值均取3次血壓平均測量值。高血壓的判斷標準[2]: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本次調查排除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即由于超重、肥胖及身體各疾病等方面引起的高血壓病癥。肥胖的判定標準:BMI<24kg/m2為體質量正常或偏低,若BMI≥24kg/m2則為超重,BMI>28kg/m2則為肥胖。并且不同年齡階段的體質量指數不同,因而需要對患者的體質量指數標準根據患者的年齡進行相應調整。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多組間兩兩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資料本次調查問卷收集360份,均為有效問卷,有效問卷率為100.0%。其中男196名,女164名。年齡19~90歲,中位年齡52.6歲。漢族324名,少數民族36名。其中高血壓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中位年齡50.4歲,漢族116例,少數民族14例,已婚85.0%(102/120)。對其飲食習慣調查發現,堅持每天進行鍛煉的人占20.0%(24/120),吸煙酗酒人員占到45.8%(55/120)。2.2影響因素360例調查對象中高血壓患者120名,患病率為33.3%,年齡標化患病率為39.7%。360名居民中肥胖者高血壓患病率為42.9%(60/140),超重者的患病率為30.0%(36/120),體質量正;蚱p者的患病率為24.0%(24/100),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年齡段調查對象的各患病率均不同,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不同文化程度患病率比較,僅初中與高中文化程度研究對象患病率差異不顯著,其余差異均顯著(P<0.05),見表2;颊呋橐鰻顩r不同,其患病率也不同,已婚者患病率為68.5%(102/149)高于未婚者的患病率8.5%(18/2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家族高血壓患病史者患病率為40.4%(67/166),無高血壓家族史的患病率為27.3%(53/1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食新鮮蔬菜者的患病率為25.7%(36/140)低于常食咸菜泡菜者的患病率38.2%(84/2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高血壓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其引發因素離不開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和飲食運動習慣。相關研究報道[3],高血壓病癥的發生,主要受患者體質量、性別、年齡、飲食生活習慣、婚姻狀況、高血壓家族史及文化程度等因素影響。夏一尹等[4]的研究表明,超重及體質量指數、婚姻狀況是主要影響高血壓的患病因素,因而已婚、離異及喪偶的人員需要對高血壓疾病進行預防控制,另外肥胖者也需注意控制自身飲食,適當進行運動,控制體質量;其次,高血壓患病率的升高與高血壓家族史的有無也有很大關系,有高血壓家族史者的高血壓患病率較高,因而對于有高血壓家族史者要進行高血壓病癥的相關預防控制[5];此外,文化程度較低者,其高血壓患病率較高,主要由于文化程度較低者,其保健意識薄弱,對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不夠重視,特別是抽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嚴重存在,并缺乏運動,導致身體各方面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減慢,血脂升高,易引發高血壓病癥[6]。并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夜生活愈加豐富,使機體運轉紊亂,最易引發心腦腎等方面的損害,高血壓出現的幾率增大,若不加以控制,發展速度極快,對機體的各臟器功能均會造成影響。而在調查中發現,此區域的衛生醫療資源缺乏,醫務人員的配備比例較低,因而此區域高血壓病的發生率相對較高[7]。此次調查結果與以上所述基本相符。文化程度較低者,其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缺乏規律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只是追求溫飽,更追求吃好、吃飽,而其運動量較少,脂肪逐漸堆積,脂肪的增多會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及血脂指標的增高,血液循環阻塞,血管壁舒張收縮功能紊亂,機體的血液運轉紊亂,以上因素綜合導致了高血壓病癥的發生[8-9]。因而對文化程度較低者需要開展健康教育,加強其對高血壓病癥的認知度,提高高血壓病癥預防知識,選擇正確的生活習慣。此次調查中發現,高血壓的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升高,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各器官功能逐漸下降,血栓增多,血脂含量增高,高血壓病癥極易出現。因而高齡者需要適當進行運動,常對機體進行保健。此外,飲食習慣也是導致高血壓發生的因素之一,長期食用泡菜及咸菜等含鹽量較高的食物,會使血液濃度升高,血管收縮,引發高血壓病癥,甚至對腎臟造成危害[10]。由此可見,高血壓病癥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
作者:盧寶英
推薦期刊:《現代農業科技》(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于1972年創刊,是經國家科技部批準、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優秀農業技術研究性期刊,每月10日、20日出版,大16開,彩色四封。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