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黃瓜苗期生長及育苗方式新管理技術

發布時間:2016-04-22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現在黃瓜種植管理新應用的新技巧措施有哪些呢,如何來加強對現在農業新種植管理技術呢?本文是一篇農業科技論文。光合作用是植物同化物質的來源,光合作用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產量。黃瓜大苗定植前光合作用明顯好于小苗,這與大苗功能葉葉片較大、根系生長較好

  現在黃瓜種植管理新應用的新技巧措施有哪些呢,如何來加強對現在農業新種植管理技術呢?本文是一篇農業科技論文。光合作用是植物同化物質的來源,光合作用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產量。黃瓜大苗定植前光合作用明顯好于小苗,這與大苗功能葉葉片較大、根系生長較好有關;定植后2個黃瓜品種大苗、小苗光合作用明顯提高,說明當環境適宜時,應及時將苗定植于大棚中,以便給苗提供更適宜的生長環境。

  摘要:育苗是蔬菜生產的重要環節,一般要求培育強壯、無病蟲害的苗進行定植。近年來,關于蔬菜育苗方面的研究開展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不同加溫裝置[1-2]、不同育苗基質[3-4]、育苗管理[5-6]、嫁接育苗[7-8]等方面的研究,總的目標就是培育健壯苗用于生產。其實,設施蔬菜生產還有一個重要的要求,就是要盡早上市,以取得較好的價格優勢。培育大苗,進行大苗定植,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而目前關于蔬菜育大苗的研究較少[9];谝陨纤伎,我們以不同類型黃瓜為材料,開展了黃瓜苗期生長及不同苗齡定植對其生長和產量影響的研究,以期為蔬菜提前上市、增加產量提供理論和數據支持,同時,豐富黃瓜育苗研究。

  關鍵詞:黃瓜苗,農業種植,農業科技論文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與處理

  試驗在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莊行綜合試驗站塑料大棚中進行。所用黃瓜荷短型為‘春秋王2號’,華南型為‘滬雜7號’,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所提供。黃瓜第1批苗于2012年2月1日催芽后播種,出苗后 2個品種各移栽100株苗至8 cm×8 cm的營養缽中,大棚中鋪設小拱棚,采用地熱線加溫育苗,晚上小拱棚上加蓋雙層塑料薄膜和無紡布用于保溫,待苗 2葉1心時(3月15日),將其均移栽至12 cm×12 cm的大營養缽中生長。2月24日對2個黃瓜品種進行第2批催芽播種,出苗后移栽至8 cm×8 cm的營養缽中(移栽 100株苗),和第1批苗一起采用小拱棚和地熱線加溫育苗。育苗及移栽基質均為田園營養土,以蒸餾水和全價營養液交替進行澆苗。

  試驗設置4個處理,黃瓜大苗:2葉1心時移栽至大營養缽(12 cm×12 cm)的第1批苗,華南型表示為DM-1B,荷短型表示為DM-2B;黃瓜小苗:第2批播種苗,出苗后移栽至8 cm×8 cm的營養缽中生長,華南型表示為DM-1S,荷短型表示為DM-2S。

  農業論文:《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本刊是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理論為指導,貫徹科學發展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主要反映本校的兩個文明建設,刊發學術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導教學實踐,交流科教學術信息,促進科教學術的繁榮發展。

黃瓜苗期生長及育苗方式新管理技術

  于2012年3月24日,選擇大小基本一致的黃瓜大苗(4葉1心)、小苗(1葉1心)進行田間高畦大棚定植,每個處理定植10株,3次重復。定植土壤為壤土,翻地前,667 m2施入腐熟有機肥2 000 kg(總養分≥4%,有機質>30%),硫酸鉀型復合肥100 kg(N-P2O5-K2O =15-15-15),深翻后進行高畦整地定植。平日注重田間管理,采用滴灌進行田間灌水,大棚內用黃板、性誘劑等防治蟲害,盡量減少病蟲害發生和用藥次數。

  1.2 試驗方法

  1.2.1 植株高度、莖粗度、子葉大小、葉片大小的測定 第1批苗子葉展開后,用游標卡尺開始對植株高度、莖粗度、子葉大小進行測量,第1片真葉展開后開始對葉片長度、寬度進行測量,平均每4 d對以上項目測量1次,一直持續到定植。各處理均重復測定5次,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1.2.2 氣體交換參數的測定 利用LI-6400型光合儀(LI-6400;LI-COR,Inc.,Lincoln,NE,美國)對氣體交換參數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度(Gs)、胞間CO2濃度(Ci)與蒸騰速率(Tr)進行測量,測量的光強均設置為600 μmol·m-2·s-1。選取植株中部展開功能葉,分別于定植前1 d和定植后2周的上午9:30—11:30測量,所有處理重復測定5次,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1.2.3 地上部、根鮮質量的測定 將定植前的黃瓜大、小苗從根莖處截斷,用清水將其根系洗干凈并用吸水紙吸掉根表水分,電子天平稱量各處理地上部鮮質量和根系鮮質量,所有處理重復測定5次,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1.2.4 產量的測定 利用電子稱對每個小區每次采收的黃瓜大苗、小苗果實進行稱質量,計算平均單株日產量和單株總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黃瓜大苗植株高度、莖粗度、葉片生長變化

  2.2 黃瓜大、小苗定植前地上部鮮質量、根鮮質量

  為探究黃瓜不同苗齡定植前其生長量的差異,對定植前2個黃瓜品種地上部鮮質量、根鮮質量進行了測量(表1),育苗期較早的大苗,‘滬雜7號’和‘春秋王2號’地上部鮮質量分別是小苗的7倍和6.8倍,根鮮質量分別是小苗的19倍和19.5倍。

  2.3 黃瓜大、小苗定植前后光合作用的變化

  為比較定植前后大、小苗光合作用的變化,對定植前后2個類型黃瓜的氣體交換參數進行了測量,從表2 可以看出,定植前2個黃瓜品種大苗的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蒸騰速率均顯著高于小苗,胞間CO2濃度差異不顯著;定植后2周,2個黃瓜品種大苗、小苗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蒸騰速率均明顯提高,但差異不顯著。說明不同苗齡和不同的環境條件對黃瓜光合作用都有明顯的影響。

  2.4 黃瓜大、小苗的產量

  春秋王2號’大苗較小苗提前10 d采收,‘滬雜7號’大苗較小苗提前12 d采收,說明大苗定植使黃瓜的采收期明顯提前,可以較早的上市銷售。試驗中大苗采收期約為60 d,小苗采收期約為50 d,采收至6月下旬,因為大棚內溫度很高,且大苗、小苗定植的黃瓜植株均明顯衰老,產量已經很低,所以之后便停止采收從平均單株總產量來看(圖3-B),‘滬雜7號’和‘春秋王2號’大苗產量均顯著高于小苗,分別提高19.5%和14.7%,試驗中‘滬雜7號’的大苗、小苗產量均顯著高于‘春秋王2號’。

  3 討論與結論

  苗期2個黃瓜品種植株高度、莖粗度均呈線性生長,葉片生長前期較快,后期稍慢,移栽至大營養缽中的黃瓜植株高度、莖粗度生長速度明顯加快,說明培養大苗,一定要及時更換營養缽,使黃瓜根系有一個良好生長和擴展的空間。

  大苗整個育苗期為53 d,而小苗為29 d,雖然大苗較小苗多24 d,用工用時較多,但大苗的地上部鮮質量、根鮮質量卻大大增加,可以保證定植后大苗黃瓜植株有更多的光合同化葉面積和更快的生長速度。定植后大苗采收期較小苗提早10 d以上,大苗4月19日便開始采收,而此時還不是大棚黃瓜的集中上市期,價格應該是非常好的時候,提前10 d上市,按照每667 m2定植2 000株計算,約有900 kg的產量,按照4元·kg-1計算,那么這個時期大苗定植較小苗即可多創造3 600元的產值,同時大苗定植可以較早的進入采收盛期,使種植者獲得更多的產量和價格優勢。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