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6-02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次
超級電容器論文投國際期刊要求較高,為確保文章投稿國際期刊接受率,作者需要撰寫出一篇高質量的論文,以及研究方向符合目標國際期刊,有效的將文章投稿國際期刊。下面是為大家介紹的超級電容器論文投國際期刊的案例。
案例一:安徽工業大學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劉倩課題組在新型超級電容器材料研發其應用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以“A Cobalt-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 as the Electrode for High-Performance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為題發表于國際頂尖期刊《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1區TOP期刊,IF=17.521)。安徽工程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通訊作者為劉倩副教授和黃維揚教授,第二作者為2020級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郭增琦。該研究成果已被Advanced Science News和今日頭條相繼報道。
案例二:西北工業大學
2022年9月1日,環境友好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物理化學研究所吳季懷教授課題組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Mohammad Khaja Nazeeruddin教授以及西北工業大學的黃維院士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 : 39.714)上發表題為“Photocapacitor integrating voltage-adjustable hybrid supercapacitor and silicon solar cell generating a Joule efficiency of 86%”的研究論文。
案例三: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環境催化團隊的李澤勝副教授在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影響因子8.907)以”Three-dimensional activated carbon nanosheets modified by graphitized carbon dots: One-step alkali pyrolysis preparation and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s”為題,發表研究型論文。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為論文第一完成單位,化學學院李澤勝副教授為論文的第一通信作者, 化工學院李泊林老師為第一作者。
案例四:陜西科技大學
熊傳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陜西科技大學“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碳材料(生物質基、石墨烯、碳納米管等)的結構設計、制備及其在新能源(超級電容器、電池等)、傳感和電催化領域的研究應用。已在Nano Research,SmartMat,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等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SCI 論文 70余 篇(入選第一作者/通訊作者ESI熱點論文2篇、高被引論文8篇),H因子29。申請和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0余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博士后基金,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企業橫向課題等各類縱向和橫向課題10余項。獲陜西省高等學?茖W技術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超級電容器論文投國際期刊的案例,這里為大家介紹了4個,正在準備論文投稿超級電容器國際期刊的作者,如果不知道選擇哪本國際期刊,可通過這4個案例中,選擇其中的一本。如有疑問,可找學術顧問指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