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15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591次
評職學術成果有很多,常見的有:論文、著作、教材、專利、課題等。不管準備哪種成果都要花費一定時間才能完成�?紤]到準備學術成果的時間不是很多,所以就需要大家合理把握好準備學術成果的時間,避免影響評職。說到這里很多作者會對問:如何選擇有效、時間短的學術成果?下面給大家分享相關經驗,供大家參考。
首先,了解各項學術成果所使用的周期。
1、論文:普通期刊發表周期大概在1-3個月左右;核心期刊論文發表周期快則6-9個月,慢則1年以上。國外普通期刊和權威期刊與國內普通期刊和核心期刊的周期差不多。
2、著作:著作從投稿到出版出來,國內出版社出版獨著大概3-6個月;香港出版社和國外出版社出版獨著流程簡單,周期相對短一些,大概3-5個月。
3、教材:同樣是給到出版社出版,出版的時間與著作是一樣的,大概需要3-6個月左右。
4、專利:發明專利周期比較久,大概在2-3年左右。雖然,周期長,但評職認可度高,基本上可以參與各個級別的職稱。不僅如此,獲得的加分也比較多。
5、課題:視課題難易程度而定,一般難度小的可能一年左右就能完成結題;難度大的課題可能需要3-5年。
其次,結合評職文件,認真剖析。
評任何級別的職稱,基本上不要求所有學術成果都要有,而是給出幾個選擇,比如:論文和著作2選1;論文、著作、專利3選2,這種情況下大家可根據上述提供的參考周期,進一步選擇。
最后,除了通過時間考慮學術成果外,最好還要結合加分標準選擇。盡可能選擇加分多的學術成果,以提升評職勝算。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