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9-15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次
引用文獻是生物醫學工程領域人員撰寫論文、出版著作、亦或是課題研究過程中都有涉及到。所以,生物醫學工程人員如何查找適合的文獻是必須要學習的。本文給大家分享一些生物醫學工程論文引用文獻摘選,大家可作為文獻引用科研成果中。
生物醫學工程論文引用文獻摘選一:微粒子成像測速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研究進展
摘要:血液是生物體內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物質輸送和傳遞的任務。血流微環境影響著心血管發育、紅細胞聚集及血液黏度、癌癥轉移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生理病理過程,在藥物輸送、細胞分選、人工器官設計和生物體運動等研究領域,流場環境也起到重要作用,這使得微流場的測量和定量分析變得尤為重要。微粒子成像測速(micro-particle imaging velocimetry, Micro-PIV)將傳統的粒子成像測速和顯微技術結合起來,通過對高速相機在不同時刻拍攝的兩組圖像進行互相關分析,能夠計算得到微流場環境的速度場。與其他速度測量方法相比,Micro-PIV技術具有較高的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本文介紹Micro-PIV系統的主要組成及相關原理和分析方法,并總結其近年來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研究進展,對Micro-PIV的不足和應用前景展望進行探討。
關鍵詞:微粒子成像測速;互相關分析;微流體;速度場;
——來源:《醫用生物力學》2022/03,作者:傅怡;樂佳美;韓秋琴;馬玉潔;丁皓;呂杰;楊戈爾;
生物醫學工程論文引用文獻摘選二:3D打印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
摘要:綜合應用計算機技術、材料科學、生物醫學、3D打印技術等專業知識,開發計算機三維建模軟件,設計人體器官三維模型,應用3D打印技術的切片軟件生成可識別切片文件,使用3D打印機完成人體器官模型打印。研究結果豐富了生物醫學的實驗教學內容,具有直觀性和應用價值。拓寬了生物醫學的實驗教學和研究思路。
關鍵詞:3D打印技術;醫學模型;生物醫學工程;
——來源:《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1/08,作者:李元斌
生物醫學工程論文引用文獻摘選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進展
摘要:傳統的盆底功能評估依賴于體格檢查,體格檢查存在諸多不足,一般為定性結果并受制于檢查者的經驗和理解。本綜述主要介紹高分辨力磁共振成像(MRI)、擴散張量成像、計算模型、高密度表面肌電技術在盆底肌功能評估中的應用最新研究進展,旨在探討盆底功能評估研究從單模式經驗性體格檢查轉變為利用盆底成像、計算模型和先進電診斷技術的多模式分析,為促進這些新技術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盆底功能評估;盆底成像;計算模型;高密度表面肌電圖;
——來源:《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20/11,作者:李旭紅;彭云;張迎春
一些文獻被引用的次數非常多,大家在引用文獻時要注意一定要標注文獻的原始出處,以免影響論文查重率。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