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26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次
對科研人員來說,學術成果是證明自己學術水平最為直觀的材料,也是各科研單位或高校衡量某一科研人員的學術水平的標準。那學術成果呈現方式有哪些?常見的學術成果呈現方式有:學術論文(期刊論文、會議論文)、教材、著作、軟著、專利、課題等。
下面詳細給大家介紹介紹這幾類學術成果
1、學術論文:分為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期刊論文是指將論文投稿到雜志社發表的論文;會議論文則是指通過參與學術會議并在學術會議上宣讀的論文。
2、教材:泛指的是教育用書,比如:學校用的教材。該學術成果主要是由目錄,課文、習題、實驗、圖表、注釋和附錄等部分構成,課文是教材的主體。不同于一般的書籍,教材通常按學年或學期分冊,劃分單元或章節。
3、著作:指的是針對前人沒有闡發過或是記載過的某一專門研究題材,第一次出現的文章或書籍。著作字數不能低于4-5萬字。著作又稱為專著,根據撰寫人數又分為獨著和合著。同一水平專著,獨著的價值和認可度要高于合著。
4、軟著:軟件著作權,指軟件開發人員開發設計的軟件。
5、專利:是提供新的做事方式或對某一問題提出新的技術解決方案的產品或方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發明。我國將專利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發明專利(含金量最高)、實用新型專利(次之)、外觀設計專利。
6、課題:指研究或討論的主要問題或急待解決的重大事項。常見的課題有:常見的課題類型有國家級課題、省級課題,地市級課題,區縣級課題,校本課題。
相關知識您還可以了解: 評職稱需要多少學術成果
具體以什么形式的學術成果體現個人學術水平,需要根據自己意愿。若有評職或單位考核,則需要以評職單位或自己所在單位對學術成果類型的要求準備,否則會影響學術成果的使用。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