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31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942次
論文被拒是所有作者都不想見到的,畢竟完成一篇論文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那如何規避審稿過程中論文被拒稿的風險呢?需要大家提前了解被拒稿的原因,避免論文中出現同樣的錯誤。本文給大家歸納了一些被審稿人拒稿的原因,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審稿人拒稿原因如下:
一、初審階段被拒原因
1、論文內容超出期刊刊登范圍:每本期刊都有一定的刊登范圍,投稿前注意查看論文內容是否在期刊刊登范圍之內。
2、查重率超出期刊要求太多:具體超出多少會被拒,要根據期刊對查重率的要求來看。比如:普刊,要求查重率不能超過30%,若查重率達到了40%-50%就有可能被雜志社拒稿。建議投稿前對論文查重率進行自檢,避免出現查重率超出期刊要求范圍的情況。
3、作者有學術不端行為:學術不端是嚴重影響學術行業秩序的行為,一旦觸及輕則拒稿;重則拉入黑名單,給作者后續發表論文或是在行業發展都會有影響。
4、論文語言:尤其是在國外期刊上投稿,因語言原因拒稿的幾率比較大。建議可以找和自己有相同專業背景,且有多年留學經驗的人員進行翻譯。
二、復審階段被拒原因
1、論文創新性不夠:核心期刊或是國際權威期刊如:sci/ssci/ei等非常重視論文創新性,創新性是論文的靈魂,一味模仿已有的論文勢必會被雜志社拒稿。如果想避免被拒,①提升論文創新性;②在創新性要求不是很高的期刊上投稿。
2、論文缺乏重要性:這取決了期刊關注的內容。不同期刊看重的期刊論文方向不同,大家要想避免不被拒稿,需要作者對整個學科領域的關鍵點進行把握。
3、論文缺少完整性:出現這種情況被拒可能是自己的論據太少,不足以論證所提及的論點;或是實驗數據不足以支撐起實驗結果。
三、終審階段被拒原因
終審被拒的可能性比較少,如果被拒可能是因為稿件太多,版面無法滿足所有論文。雜志社會從中擇優錄用。這種情況下即使達到該刊發表的水平,但因競爭激烈,也會因此被拒。
任何一篇論文在投稿前并不能百分百確定一定能見刊,為了避免被拒,只能了解未雨綢繆,檢查自己論文中是否存在類似的錯誤,提前修改。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