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3-22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次
我國是一個農業生產大國,所以記錄農業生產活動方面的論文數量還是比較多的,給后續從事農業人員撰寫論文提供了很多參考文獻。本文學術顧問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論文文獻分享給大家。
農業生產活動相關論文文獻一、四川南充漢代水井遺存與漢代安漢縣的農業生產活動
摘要:四川南充市發現20口漢代水井,該處水井遺址北距漢代安漢縣縣治所在地3公里,此次考古發現為探討漢代安漢縣的歷史及農業生產活動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關鍵詞:南充;漢代水井;安漢縣;農業;
農業生產活動相關論文文獻二、喀斯特峰叢洼地農業生產活動的景觀效應初探
摘要:為探討峰叢洼地農業生產活動對景觀的影響,從農業生產活動對峰叢洼地水文、植被及土壤的影響及其對景觀格局演變的作用等方面入手,重點分析了農業生產與景觀演變的相關性,結果表明:農業生產對峰叢洼地景觀格局的影響,主要是由對原始植被的破壞導致表層巖溶水循環途徑的阻斷及表層巖溶帶產流模式的改變造成的,即地下徑流轉化為地表徑流。農業生產活動對喀斯特峰叢洼地景觀變化的作用主要是破壞了地表植被系統的穩定性,造成景觀破碎,使景觀均質性減弱,造成景觀的逆向演替乃至出現石漠化。
關鍵詞:峰叢洼地;農業生產;景觀格局;
農業生產活動相關論文文獻三、農業生產活動對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坡地土壤水分動態的影響
摘要:通過在坡度為20°耕地和荒草坡面對降水、土壤水密集觀測,結合模擬降雨實驗,從降雨入滲、蒸散發等過程分析討論了影響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坡地土壤水分動態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1)降雨入滲量△S主要受控于雨強和降雨量,坡耕地的入滲量隨著雨強增加而衰減的速度快于荒坡,坡耕地有利于中等雨強大雨的下滲,雨強增大時兩坡面的降雨轉化率逐漸接近,且植被的再分配作用凸顯,甚至使短歷時暴雨時坡耕地的入滲速度低于荒坡,長歷時的大、暴雨或連續降雨利于深層入滲,坡面耕作或在裸地上種植冰草后降雨轉化率增約50%;2)7月~10月上旬為土壤水補給期,土壤水分在枯水年及平水年處于負平衡,在豐水年獲得補給,最終以蒸散發消耗;3)荒地主要耗水層在20cm,耕地土壤水分活躍層及作物主要耗水層延伸至30cm?傮w上,農作物增大蒸散發量、增加土壤水分利用深度,農業生產活動對減少降雨徑流、增加土壤水資源量、強化水分小循環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坡耕地;荒地;土壤水;農業生產活動;天然降雨;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