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28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次
細菌耐藥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抗藥性。而一旦抗菌藥物耐藥性產生,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為此,不少從事醫學研究的人員都在對細菌耐藥不斷研究,發表一些相關的論文。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細菌耐藥方面的論文文獻及投稿期刊,供大家參考。
細菌耐藥論文文獻一:銅綠假單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細菌耐藥性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摘要:目的探討銅綠假單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細菌耐藥性及預后的影響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137例確診為銅綠假單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單因素分析多重耐藥(MDR)菌株感染相關因素。根據28 d預后分為死亡組(40例)和生存組(97例),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死亡獨立危險因素。結果納入137例患者,28 d病死率29.2%。單因素分析顯示外科手術、動靜脈置管、導尿管留置、高白細胞計數、低白蛋白血癥、起病時高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APACHE Ⅱ)評分與MDR菌株感染有關(P值分別為0.023、0.015、0.019、0.013、0.005、0.011)。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起病時高APACHE Ⅱ評分(OR=1.167,P=0.025)、低白蛋白血癥(OR=0.785,P=0.004)、感染性休克(OR=5.434,P=0.036)是銅綠假單胞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MDR菌株血流感染患者抗菌治療方案中,含有多黏菌素B的治療組28 d病死率與不含多黏菌素B的治療組28 d病死率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更多
關鍵詞:銅綠假單胞菌; 血流感染; 多重耐藥; 多黏菌素B;
細菌耐藥論文文獻二:2018年內蒙古包頭市細菌耐藥性監測——《中國抗生素雜志》
摘要:目的 了解2018年內蒙古包頭市11所參加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醫院臨床分離株的構成及耐藥情況,為本地區臨床合理化用藥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各成員醫院按監測方案,采用紙片擴散法或自動化儀器檢測法進行藥敏試驗,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研究協會(CLSI) 2017年版標準判讀藥敏結果,采用WHONET 5.6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結果 共收集上述醫院非重復臨床分離菌7773株,其中革蘭陽性菌2138株,占27.5%,革蘭陰性菌5635株,占72.5%。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MRCNS)的平均檢出率分別為12.2%和66.9%,MRSA和MRCNS對大多數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顯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未發現利奈唑胺、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耐藥菌株。屎腸球菌對大多數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顯著高于糞腸球菌,糞腸球菌中發現有3株利奈唑胺、1株萬古霉素和1株替考拉寧耐藥菌株。非腦脊液標本分離的肺炎鏈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為2.0%。大腸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屬中產ESBL菌株的平均檢出率分別為48.3%和20.6%,產ESBL菌株對所測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高于非... 更多
關鍵詞:細菌耐藥性監測; 抗菌藥物; 細菌感染;
細菌耐藥論文文獻三:某三級綜合醫院2017年度細菌耐藥性監測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摘要:目的了解2017年臨床檢出病原菌的耐藥性,為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理論依據。方法利用微生物分離鑒定系統及紙片擴散法(K-B法)等,對2017年醫院門急診和住院患者臨床檢出病原菌的分布情況及耐藥性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2017年共分離病原菌4 547株,其中革蘭陰性菌3 163株占69.56%,革蘭陽性菌983株占21.62%,真菌401株占8.82%。檢出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別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氏不動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分別<3.00%和10.00%。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分別為14.67%和6.00%;鮑氏不動桿菌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分別高達78.88%和79.37%。結論 2017年臨床分離病原菌主要以革蘭陰性菌為主,且革蘭陰性菌的耐藥形勢非常嚴峻,合理選用抗菌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病原菌; 抗菌藥物; 耐藥性; 多重耐藥菌;
關于“細菌耐藥方面論文文獻和投稿期刊”的介紹就到這里了,更多關于細菌耐藥方面的論文和期刊,可以直接咨詢期刊天空在線編輯老師。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