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2-05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次
本、碩、博學生畢業為了增加優勢,或者工作人員為了晉升職稱都需要發表學術論文。而論文投稿后都需要經歷哪些過程呢?幾個階段呢?下面小編詳細介紹論文投稿后需要經過的幾個步驟,讓大學發表論文做到心里有數。
1. 投稿
首先決定投哪個期刊,作者一般在撰寫論文時就需要做出決定。主要決策有二個方面:一是刊物級別,另一個是刊物方向。
刊物級別選擇主要是依據自己成果的大小和論文的質量,(有些單位有具體期刊名稱要求)可以依次考慮投給SCI、中文核心、國家級、省部級期刊。
刊物方向:每種期刊都有自己的方向和領域,有些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會十分嚴格,有的甚至有比較固定的欄目,不符合它們發文方向的初審就會被拒,盡管拒稿回復一般很快,但投稿前還是仔細研究一下的好。
投稿方式:只要按各期刊編輯部要求做就可以了,一般期刊都接受電子文檔,有的設有網上投稿系統,很方便投稿。
2. 投稿回應
作為投稿作者也必須清楚知道所投期刊對投稿的回應時間與方式,否則稿件投出后心里沒底。投稿回執。各期刊對投稿回應方式不同。大多數核心期刊在收到作者投稿后,馬上會發一回復函,這個回執不是錄用通知,只告知收到稿件等下一步安排。但并不是所有的期刊都這么做,一些國家級、省級期刊通常不發回執,投后你就靜心等待吧,只要接到消息就是錄用通知。否則便杳無音信。所以投國家級省級期刊一個月沒消息就要問一下。
3.審稿及初審費
稿件收到后編輯要初審,主要是看是否符合它們刊物的發文方向及稿件的質量。如果初審過關,恭喜你,可以等下一步專家審稿了。
4.審稿周期
專家審稿周期都很長,要么為什么是專家呢。大多核心期刊約為三個月,有的甚至半年。當然,有些負責的專家審稿很快,碰上這樣的專家你太幸運了。否則,交完錢等了三五個月才會有退稿函,就會很耽誤時間。
5.修改
如果發來修改意見,你的稿件有問題,但不等于錄用,二審被拒的不在少數。很正規的核心期刊第一改通常還要返送回審稿專家,所以遇到專家意見不正確,反饋意見一定要委婉得當,方式很重要,修改不能令專家滿意,這一關被拒是經常的事。第一改通過,如果沒有(學科方面的)大問題,編輯通常不再將返修稿送專家審了。這時主要是和責任編輯打交道了,通常他(她)不十分了解你所做的事,只是對實在不通的句子,符號、格式修改,通常能過責任編輯這一關。
相關閱讀:教育導刊審稿程序是什么
每本期刊都要經過一個審稿程序,首先需要編輯部的初審,再經過同行專家評審,再到責任編委復審,最后再到主編終審,一篇論文才夠被審核完成,評審時審稿人決定“修改后再審”的文稿修改后仍送原審稿人復審,作者根據專家評審意見修改后的稿件,由相關專業領域的編委進行復審。復審最多只能進行2次!督逃龑Э愤@本期刊同樣如此,大致都要經過以下審稿程序。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