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7-19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次
下面是兩篇創新設計類投稿論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色彩設計能力培養與教學難點,分析了色彩構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第二篇論文介紹了蔬菜模塊化基質栽培箱的創新,論文對基質栽培箱的設計進行研究,研究出相應的創新結構,并且分析其在實際蔬菜種植中的應用。
《色彩設計能力培養與教學難點》
摘要:該文重點闡述了在色彩構成教學中如何根據課程特點及教學現狀,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色彩設計能力的培養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關鍵詞:色彩設計;教學內容;能力培養
色彩構成是廣告設計專業的設計基礎課,旨在培養學生的色彩創造性思維能力并能在設計中創造出符合功能和審美的色彩。色彩作為一種表情達意的手段,在廣告設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色彩設計有助于廣告作品發揮打動人心的力量、增大注意價值、提高廣告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其次利用色彩的設計有助于廣告作品在信息傳達中發揮感情攻勢的心理力量,刺激購買欲望。第三色彩個性化的設計可以使人們易于認知識別產品,使觀眾對產品形成固定化的印象。因此一幅廣告作品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色彩運用的優劣。色彩設計是色彩構成教學中最難的知識點,是對色彩知識的綜合運用,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多。因此在教學中就必須突破培養學生色彩設計能力這一教學難點。
1色彩構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學生色彩基礎差無法進行設計教學
本專業的學生基本是初中畢業生,他們幾乎沒有色彩基礎。如何配色、如何上色學生都不知。教學只能從最基礎的教起,無法進行色彩設計教學。布置的作業也只能按照書本的插圖給學生進行臨摹,學生做完的作業幾乎一樣,在課堂上甚至出現一位學生調色兩三位學生一起上色的現象。
1.2學生對設計存在畏難情緒
大都數學生認為廣告色彩設計只要用電腦軟件里的色彩就可以隨意涂色,因此對色彩基礎知識的學習不重視。當作業要求學生進行色彩設計時,由于沒掌握好基礎知識因此在設計時遇到一點問題只能完全依靠老師幫助,學生對設計的作業感到頭疼,時間一長學生對設計產生了畏難情緒。
1.3練習內容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學生色彩基礎差作業多數只能由教師設計好圖形和色彩讓學生臨摹。在臨摹練習課里有的學生只要用手機拍一下老師布置的作業范圖后就繼續玩手機,教師要求他們上課做練習時,學生會認為反正是臨摹作業等課后再做也一樣。錯誤地認為上課不注意聽不需要老師輔導也能完成作業,至于臨摹的目的是什么學生不關心。結果課后交上來的作業有的是色相錯誤、有的是明度不對、有的是調子不統一等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只得重新講重新示范并要求學生修改,時間一長學生出現了厭學情緒,他們感到練習內容枯燥,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培養學生色彩設計能力的教學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從事色彩構成教學多年,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色彩設計能力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2.1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技校的學生特點是教師在教學中首先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他們大多數注意力時間短、缺少學習積極性。而作為將來的設計師對設計的作品應具備九朽一罷的創作精神,這正是技校生所缺乏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建立在教學的開始。因此筆者利用課余時間帶學生到文創園去拜訪廣告設計師,當學生了解到一幅廣告作品的設計需要經過前期工作、調查分析、設計構思、創意草圖、多次篩選、深化和完善設計稿再和客戶溝通交流再修改直至完成等多個流程時,學生被設計師這種工匠精神深深感動。這樣的拜訪學習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2.2作業練習可結合水溶性色彩鉛筆
水溶性色彩鉛筆就像普通鉛筆一樣可以畫出利落的線條,設色時色彩可以疊加出另一種色,混色時色彩過渡自然,還可以用水進行渲染,使用方法簡單。而傳統教學常用的水粉顏料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能掌握調色、涂色技巧,對于沒有美術基礎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因此學生剛開始學習時可以用水溶性色彩鉛筆代替水粉顏料做練習,既可以使學生的作業容易獲得成功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3培養學生的視覺表達能力
就像語言的學習包括“聽說讀寫”最終是為了發展學生表達和運用能力一樣。學生同樣也要進行“視覺表達能力”的培養。對于連色彩語言都沒有學過的技校生,想要用色彩語言進行設計是不現實的,因此第一步的學習就要先培養學生的視覺表達能力。常規的教學是通過水粉顏料做色彩推移練習來培養學生認識色彩語言即色彩的明度、純度、色相、冷暖等。推移作業要求色階漸變自然、色塊平整、畫面整潔。對于沒有色彩基礎的學生這種練習顯得過難,而且完成時間相對較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因為色彩推移是一種自然現象,因此筆者把課堂移到校園里和學生一起尋找具有推移的自然物象作為設計圖形,這種教學方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設計圖形:有由紅到粉的花瓣、有由綠到黃的樹葉、有由赭到褐的鵝卵石等。練習時使用水溶性色彩鉛筆,由于水溶性色彩鉛筆上色技法容易掌握且易修改,作業練習容易成功。而成功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這良好的循環中逐漸學會了色彩語言,能夠將想法通過圖形色彩表達出來,為色彩設計的學習邁出堅實的一步。
2.4培養設計意識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對于一位剛學習色彩的學生來說設計意識是幾乎沒有的,而設計意識的培養不但可以打開學生的思路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也是一位設計師必備的素質。以往的色彩構成練習一般由教師設計好圖形或指定書中范圖,再由學生臨摹,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明顯缺少設計意識的培養。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圖形和色彩。如色彩明度9調對比練習,筆者讓學生借助微信表情包的圖形進行圖形、色彩的設計,由于微信表情包可選范圍廣且圖形簡單,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設計,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設計好練習所需的圖形學生就必須先理解作業的練習目的,才能在設計時安排好圖形的大小、疏密、涂色的面積等。而教師主要在學生設計圖形、色彩時進行啟發和輔導。這種教學內容的設計可以讓設計意識貫穿整個練習過程。經過多次訓練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慢慢建立起設計意識。
2.5利用海絲民俗色彩挖掘學生的設計潛能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民俗色彩非常豐富。如在色彩聯想“喜”的教學中,筆者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閩南有關喜慶的物件,如花燈、春枝、漆籃、春聯、紅燈籠等,啟發學生通過對這些物件的圖形、色彩組合來表達“喜”的色彩情感。由于本專業的學生大都來自泉州,對這些民俗既熟悉又親切,因此設計練習變得容易許多。通過練習學生了解了人對色彩的感受與聯想,掌握了用暖色調來表達喜慶,提高了對色彩象征意義的認識。這種教學內容的設計不但使學生學會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且又挖掘了學生的設計潛能。
2.6啟發學生從本土藝術汲取設計養分
色彩搭配及色彩調子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在教學中筆者利用本土的民間文化藝術作為色彩啟示,即在設計的時候汲取一部分已有的色彩作為啟發、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色彩組合關系的奧秘。如從永春漆籃的色彩中提取了紅、黑、金三種主色,從閩南古大厝中提取了紅、白、綠、從惠安女服飾中提取了藍、白、黃、綠、黑;通過改變其原有的色彩比例關系重新構成。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不但增強了設計色彩的思維能力,表現力和審美能力。而且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將民俗傳統色彩元素合理地運用到設計中去。
2.7收集資料為設計練習作好素材積累
畢加索說過,我不是在探索而是在發現。作為將來的設計師也需具備對美的發現能力。向自然學習觀察生活中的色彩是培養學生設計色彩最直接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校學生雖然是封閉式管理,但學生都是來自泉州地區,星期五放學都會回家。筆者的做法是要求學生回家做色彩的拍照記錄收集色彩資料,內容可以是生活中親切的民俗色彩、閩南古大厝、番仔樓、閩南工藝品、生活中的服飾色彩等。要求第一時間有了構思要進行草圖記錄,這種作業所花的時間不會太多,學生都會完成。同時也使學生輕松、自由地走進一個更為寬廣的色彩天地從而使學生能多渠道地去獲得色彩知識和技能。
3教學中應注意的事項
3.1控制好作業難度
教師布置的設計作業難度不能過高、量不能過多,而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順序漸進,否則學生作業做不完。就會對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
3.2多關心鼓勵基礎差的學生
以設計為主的作業會比較難,因此在教學中應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多輔導多鼓勵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以便使他們也能完成作業。
3.3用學生的優秀作業做案例
直觀教學一直是美術課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用案例引導啟發學生很有必要,因此對于學哥學姐的一些優秀的設計作業應注意收集,它們不但起了示范作用而且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
3.4臨摹和設計
培養學生的色彩設計能力并不是排斥臨摹學習,對于優秀的設計作品、繪畫作品教師要給學生分析大師們的色彩構思及他們的色彩表達方法,使學生從中得到啟迪。臨摹和設計要有機結合。
4教學效果與反思
1)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色彩設計能力,學生的設計能力普遍得到提高。2015級廣告專業的學生出色地完成了學校以“青春、運動、活力”為主題的涂鴉墻繪制,受到學校領導和師生的贊揚。2)教師要不斷地去學習色彩理論知識及提高設計能力,要利用課外時間收集海絲民間藝術色彩、傳統藝術色彩等資料,以便能更好地培養學生。3)學生設計的作業雖然還有不足但是很可貴,教師在評價時要以肯定的態度加以鼓勵,使學生保持對設計的持久興趣,逐漸形成設計能力。
5結束語
色彩設計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設計,在教學中把設計意識巧妙地貫穿在作業練習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練習中逐步形成設計能力。這種教學方法也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充滿了學習氛圍,杜絕了千篇一律的作業,突破了教學難點達到了教學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嘉全.設計色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周冰.色彩構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3]李金蓉.廣告設計與創意[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黃志元 單位:泉州市高級技工學校
《蔬菜模塊化基質栽培箱的創新》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農業蔬菜種植技術逐漸研發,傳統大面積蔬菜種植方式弊端凸顯。在倡導綠色無公害蔬菜栽植的背景下,農業蔬菜種植方式需要進行改革;谑卟四K化的基質栽培箱種植方式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蔬菜統一化種植方式,以模塊化、高效化的栽植方式,提升了蔬菜種植效率,易于蔬菜種植管理。但是基質栽培箱的設計結構、尺寸以及材料的應用上都存在著較多問題。為了促進的蔬菜模塊化發展。
關鍵詞:蔬菜模塊化;基質栽培箱;創新設計;應用模式
蔬菜機制栽培箱所選用的材料為泡沫、塑料,箱體結構單一,并且對于環境產生污染。為了促進蔬菜模塊化基質栽培箱的廣泛應用,需要研究新型的模塊化基質栽培箱。在實際設計中,需要秉持節約蔬菜種植空間、環保、箱體搬運方便的原則,一方面提升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效能,另一方面踐行綠色生態種植理念。
1無土栽培與基質栽培
無土栽培是指在植株栽培過程中不應用天然的土壤,而是利用含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液,實現植物生長,該種方式能培養出品質優良的作物;|栽培與無土栽培不同,依然應用天然的土壤,將農業種植與無土栽培方式相互結合。將植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機、無機基質中,通過滴灌或是細流灌溉的方式,為植物生長提供所需要的營養液。該種植物栽培方式所需要的投資比較少、實際成本比較低、節約肥料、產品質量高[1]。
2蔬菜基質栽培發展現狀
伴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環境對于生活、飲食等的重要性。蔬菜種植對于生態環境依賴性較高,一方面是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土壤肥力、陽光等;另一方面是良好的植物生長環境。在生態環境質量較差的情況下,蔬菜栽植的質量較低。綠色蔬菜種植秉持著無污染、高產量、安全生產的原則,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關注;诨|栽培方式的出現,改變了大面積蔬菜種植方式,該種方式在蔬菜管理上比較方便,并能夠為蔬菜生長提供所需要的營養。新時期,調整農業生產種植結構,不斷改進蔬菜種植結構,多種利用有機固體廢棄物合成環保型有機栽培基質產生。在工業生產中,篩選、分類這些合成基質的原料來源,并且對其發酵的過程進行整體控制。近年來,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發展逐漸向著規;、集約化、自動化、工廠化以及小型化、家庭化方向發展。因此,使得模塊化基質栽培方式產生,如在居民陽臺、庭院上以及屋頂上的栽培種植。雖然該類新型的蔬菜栽植形式被廣泛應用,但整體上蔬菜基質栽培系統水平低,其在實際農業生產中的用途比較單一。最為關鍵的就是,蔬菜基質栽培技術方式比較簡陋,栽培基質槽的材料設計應用為塑料、聚氯乙烯、聚乙烯,這樣的結構材料不易處理,并且不具備相應的組合功能,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巨大[2]。在未來伴隨著模具生產研發,傳統模塊化的蔬菜機制栽培箱系統,能夠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靈活性組裝,在結構設計、尺寸等的設計上能夠實現創新;|栽培箱的研發,對于提升農戶蔬菜栽植效率,提高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如通過栽培箱的結構變化、結構鑲嵌,將平鋪的栽培箱放置方式轉換為立體栽培方式,不僅有效降低了空間利用率,還能夠創新蔬菜生產方式。
3現行基質栽培設備缺陷分析
調查現行的農場蔬菜基質栽培現狀,發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制約著蔬菜栽培發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大部分的農場蔬菜栽培中所選擇的基質都為森林中的腐葉土、蛭石,這些材料都是構成蔬菜栽培的基本材料,這些材料的應用作用在于能夠有效固定植物,并且作為土壤之間的營養銜接環節,為植物的根部輸送充足的營養。采用何種材料作為蔬菜基質的栽培箱這很關鍵。在實際調查中,很多農場中的栽培箱為泡沫,該種材料價格低,但容易被破壞,并且埋沒在土壤中不可降解,對于環境的影響比較嚴重。同時,大部分栽培箱的體積都較大,不利于搬運,不僅浪費材料,還占據了大量空間。另外,栽培基質與過濾物在泡沫箱中混合,不能及時進行清理。蔬菜基質栽培要想提升蔬菜質量,要求栽培箱無論從箱體的結構上,還是從箱體的功能上,都需要滿足蔬菜模塊化栽培的需求。目前,基于蔬菜栽培這樣的情況,還不能滿足蔬菜栽培模塊化的標準[3]。
4蔬菜模塊化基質栽培箱創新設計與實際應用
傳統大模塊機制栽培箱不能滿足蔬菜模塊化種植,在栽培箱結構、形體設計上存在著不科學的地方。創新蔬菜模塊化機制栽培箱設計,從箱體比例、箱體結構、箱體組裝設計上、箱體尺寸設計上以及箱體顏色設計上進行優化。
4.1箱體比例設定蔬菜模塊化基質栽培箱的比例設計,既要滿足蔬菜栽培,還需要具有較好的視覺性,模塊比例設計可以通過設計出突出、凹陷的結構,實現2個模塊之間的組合。從該種栽培箱的三視圖設計上能夠看出來,包含2個2∶1的疊席形和1個1∶1的正方形組成;谶@樣的設計,既能夠節省空間,也能夠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隨意性組合與堆放。同時,這樣的設計也能夠符合培養方面的審美要求,箱體長短、高低設計合理,提升空間利用率。
4.2箱體結構箱體結構設計決定著蔬菜的生長,在箱體的尺寸設計完成后,需要進行箱體的實際結構設計,保障結構設計完整,并且滿足植物基質栽培要求。由于該種箱體的外形看似“Z”字母形狀,箱體為不完整的長方體,結構設計需要充分借助該種不規則結構優勢。具體的結構設計中,每個箱體都是1個單獨模塊,其功能不僅完整,還能夠為蔬菜生產提供便利。如在每個結構箱體上都有主箱體、排水孔、進水孔、透氣孔、左右卡槽、上下卡槽。其中進水口能夠為蔬菜生長提供所需要的水分,營養液能夠經過過濾孔進入到基質中。當灌溉水分多余時利用排水孔排水,將箱體的上半部分做鏤空處理,便于植物呼吸。
4.3模塊組裝箱體尺寸、結構的特殊性,使得其能夠進行隨意組裝,與積木原理相同,蔬菜種植者可以根據光照、水分等需求,隨意挪動栽培箱,該方面設計能夠體現出箱體結構設計的創新。用戶擺放箱體時,能夠根據個人意愿進行擺放,既能夠體現出產品之間的互動感,借助巧妙的卡槽結構設計實現箱體的疊放。通過不同類型的箱體疊放,空間能夠被利用起來,增強箱體擺放的隨意性。在實際的箱體組裝環節中,可以分為平面栽培模塊和立體栽培模塊。如可以進行2個箱體的橫向組裝和豎向組裝,也可以進行10個箱體的組裝,在變換組裝的方式下,提升了空間利用率,使得蔬菜栽培形式變得多變。
4.4箱體尺寸在箱體的具體尺寸設計上,需要符合人體力學原理,保障箱體搬運省力。借助人機公程學,讓機器設備的尺寸能夠適合人的心理特點和生活方式。在蔬菜模塊化基質栽培箱的設計上,主要涉及箱體的搬運、推拉等,箱體被抬起的瞬間,其重心都落在了雙手與身體組成的平面內。一般情況下,人的手離開膝蓋的距離為25cm和50cm時,成年人所能夠提起物體的質量為最佳,其高度也比較合適。成年男子能夠提起的最大栽培箱體重量為30kg。如果箱體的質量超出30kg時,需要2個人進行搬運。箱體的設計尺寸為:長50cm、寬25cm、高25cm。這樣的箱體設計在形體上比較完美,并且其平均單體質量在25kg,實際搬運操作上比較便利。
4.5箱體顏色在箱體的顏色設計上主要有2個設計方案:第一,單色設計。由于蔬菜農場所栽培的蔬菜種類比較多,自身環境比較雜亂,為了避免視覺疲勞,在箱體的設計需要保持箱體顏色統一,體現整潔、干凈的箱體環境。第二,根據不同的蔬菜種類進行顏色的搭配,有利于蔬菜分類,便于用戶進行識別。
5蔬菜模塊化基質栽培箱設計應用
蔬菜模塊化基質栽培箱設計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比較廣泛,與傳統的栽培箱設計相比,其具有較強的經濟性和環保性。
5.1經濟性應用栽培箱的結構為長方體造型,大部分的結構由簡單的板塊面相互組合而成,箱體上的卡槽設計并不多,不會增加箱體的搬運難度。但簡單的卡槽設計就能夠實現多種箱體之間的組合,使得箱體與箱體之間穩定性結合。并且在箱體與箱體之間相互組合環節中,不需要進行多余支架的支撐,也不需要進行復雜結構的處理,基于這樣的處理有效降低了箱體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材料,使得箱體的搬運更加便利。同時,在栽培箱體底部設有過濾篩板,該篩板能夠有效防止浪費營養物質,保障了栽培箱內部營養物質的回流。
5.2環保性應用綠色農產品是農業生產中的重點項目,該模塊化蔬菜基質栽培箱設計,以其高度的模式化、標準化,將不同高度的植物設定在針對性的生長空間中,并且對于栽培箱自身進行結構調整,能夠保障不同植株充分利用陽光。如在進行栽培箱的拼裝過程中,將對光照依賴性較強的植物放在最外側和最高點,而對光照要求較低的植物,可調整其位置;谶@樣調整栽培箱位置能夠有效彌補大面積土地蔬菜種植環節中,對于自然光照的不可調節缺陷。在位置的設置上,如果是栽植小型植物,如生菜等,可以進行栽植箱的疊放,如果進行頂端需要固定的植物,如豆角、苦瓜等,需要將栽培箱擺成一排。
6結論
綜上所述,傳統大模塊機制栽培箱不能滿足蔬菜模塊化種植,在栽培箱結構、形體設計上存在著不科學的地方。農場中的栽培材料價格低,埋沒在土壤中不可降解,同時,大部分的栽培箱體積都比較大,不利于搬運,浪費材料。栽培基質與過濾物在泡沫箱中混合,不能及時進行清理。創新蔬菜模塊化機制栽培箱設計,從箱體比例、箱體結構、箱體組裝、箱體尺寸以及箱體顏色設計上進行優化。
參考文獻
1尚華.蔬菜模塊化基質栽培箱創新設計與應用模式研究[J].包裝工程,2014(12)
2宋晨暉.基于SAPAD的無土栽培家庭蔬菜種植系統設計研究[D].廣東工業大學,2015
3筵麗萍.無土栽培營養液配液供液控制系統的研究與開發[D].河北工業大學,2002
作者:李茜 單位:武昌首義學院
推薦閱讀:《科技創新與生產力》,創刊于1980年,由太原市科技系統的內部刊物已發展成為國內公開發行的綜合性科技刊物,是中國期刊全文等數據庫的來源期刊,跨入了我省綜合類科技期刊十強。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