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生態規劃論文景觀設計的誤區及營造生態城市理念的方法

發布時間:2016-11-15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

  這篇生態規劃論文發表了景觀設計的誤區及營造生態城市理念的方法,在城市的迅猛發展中,景觀設計問題收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對于設計師來說,應該注重對設計本身和城市文化的理解,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也是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趨勢。
 

生態規劃論文

  關鍵詞:生態規劃論文,景觀設計,生態城市

  景觀生態學理念的最初出現到它在城市綠化規劃代表著城市綠化建設的進步: 從最初的造園觀賞過渡到重視環境保護,再過渡到重視生態建設為主,景觀生態學理念已深入人心。景觀生態學理念的核心在于促進系統之間的協調發展,尤其是對重視人類與自然之間和諧共處的思想理念的體現。因此,將景觀生態學理論中的和諧發展理念融入城市綠地設計中,使其在理論和實踐進一步融合,才能滿足社會需要,創造出更高質量的生活環境。但由于我國景觀應用起步較晚,目前景觀設計行業還是不成熟、不規范,設計市場還相當混亂。由此在設計理念及品質提升方面帶來某些誤區。

  1 景觀設計的誤區。

  1. 1 景觀設計對“以人為本”對人的心理和審美需求關注度不夠。

  目前的景觀設計一般都是在住宅或建筑物之間載種樹木花草,內部空間缺少變化,外部輪廓缺乏韻味,對空間未能合理營造,加上單體設計又是清一色的“磚頭塊”式住宅體型,住宅組團內間距、層數、色調都強調一律的統一性。給人的印象只能是單調、呆板、枯燥,缺乏變化和生氣,無新鮮感和人情味,無可供人們回味的地方。這種居住小區規劃設計在我國各地居住小區規劃設計中普遍采用。這種“火柴盒式”

  居住小區由于其整體骨架的單一性,使得其間的綠化也便流于單調,居住空間環境的設計只局限于能用、經濟等簡單的使用水準上。因而給住宅小區外部空間環境的營造帶來一定的難度。生態城市是生態文明時代的產物,從地理空間上看,生態城市已超越傳統意義上的“城市”的概念了,而是強調了聚居作為人類生活場所的本質上的同-性,表現為-種新的城鄉關系格局,從人與自然融合角度看,生態城市不僅促進人類自身健康地進化、發展,成為關心人、陶冶人的“愛之器官”,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同時也重視自然的發展,生態城市成為能“供養”人與自然的新的人居環境,體現了人與自然不可分離的統-性,強調在人、自然系統整體協調的基礎上考慮人類空間和經濟活動的模式,實現“天地人和”,從而達到人、自然系統的整體和諧。

  1. 2 景觀設計缺少文化內涵及生態意境。

  景觀設計雖有不少設計比較適合現代人游憩,同時,也體現出一定的生態性,但從整體上感覺還是缺少文化內涵及生態意境。能引起人們復雜的思緒變化或聯想美的景觀不多。例如: 在我國的很多景觀作品中所謂的綠地往往被理解為苗圃而簡單地插上樹,或者在原有地面上開挖一個大坑裝進水美其名說是蜿蜒小河流水潺潺,這樣的意境往往缺少靈魂。更有甚者,用大量五顏六色的植物帶,拼出各類圖案,一味追求視覺效果,連自然之趣也喪失殆盡。有的設計不考慮城市的地形單調、缺乏變化的特點,營造中國古典風格的景觀,無論亭臺樓榭多么精美華麗,都無法充分展現園林藝術的美。真正的現代景觀設計是人與自然、人與文化的和諧統一。景觀作品,尤其是規模較大的,一定要融合當地文化和歷史以及運用園林文學。

  1. 3 景觀設計與現場施工作業實際布景脫節。

  一個優秀的景觀作品必然是設計與施工密切配合的結果。否則,往往會使畫龍點晴以景造勢的細節忽略。而現場建造布局是決定生態景觀成敗的關鍵之一。就拿樹種的配置來講,要達到理想的效果,從選苗到現場施工,設計師均須親臨指導。至于自然山水園的放樣、施工,沒有景觀設計師的現場把關,更是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置身于現場,景觀設計師更容易把握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并且便于及時發現和糾正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設計者的即興創作,可以說,擅于處理現場是一個優秀景觀設計師的基本素質之一。可是不少景觀設計師只限于紙上談兵,很少與施工人員溝通,最后建成的景觀與設計的景觀相差甚遠,留下諸多遺憾。

  2 營造生態城市理念彰顯社會文化。

  2. 1 引入自然要素營造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環境。

  當人們游玩于自然山水之間,在審閱自然美的同時也促進了人的精神品質的自然升華,有助于人格的健全發展,這也是古人的至高追求---天人合一。生態設計告訴我們,新的設計形式仍然應以場所的自然過程為依據,依據場所中的陽光、地形、水、風、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設計的過程就是將這些帶有場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結合在設計之中,從而維護場所的健康。自然與文化、設計的環境與生命的環境,美的形式與生態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讓公園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讓其消融,進入千家萬戶; 它要讓自然參與設計; 讓自然過程伴依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讓人們重新感知、體驗和關懷自然過程和自然的設計。以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為目標,改善城市空間結構,營造城市景觀通道,把生態設計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設的各項工程,引大自然進入城市風光,建設花園式的人工生態系統。

  2. 2 尊重周圍環境文化注重設計的文化內涵。

  生態城市作為承載社會文化的建筑空間,展示著生態文明時代的價值、觀念、理想和抱負。它是生態文化的產物,又是生態文化的創造者。生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方面保持傳統文化精華的傳承與動態發展的統-,另-方面在全球化浪潮中保存-種比較完整的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態。文化個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態城市的靈魂,文化也成為生態城市最重要的功能。如: 湖北省黃岡市打造的千年文化意象-遺愛湖公園,以蘇東坡在黃州創作的文學作品為主線,占地 504 公頃的遺愛湖公園規劃了“遺愛十二景”: 遺愛清風、臨皋春曉、東坡問稼、一蓑煙雨、琴島望月、紅梅傲雪、幽蘭芳徑、江柳搖村、水韻荷香、大洲竹影、霜葉松風、平湖歸雁。景區的名字大體上由蘇東坡詩、詞、賦之佳句和遺愛湖行、景、物之名氣組成,包含了春、夏、秋、冬、松、竹、梅、蘭、風、花、雪、月這些中國文化的傳統元素,集中展示中國文化,改善了黃岡市的生態環境,提升了黃岡市的城市品味,極大的增強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充分將黃岡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民眾休閑娛樂融合在一塊。這樣營造的生態城市就使得一個遺愛湖、一座古黃州城、一代名人蘇東坡,穿越時空,交相輝映; 千年黃州的文化意象撲面而來,因而一個城市就有了靈氣有了文化,一個湖就有了靈魂。

  2. 3 實現全過程的景觀設計理念與施工現場緊密結合。

  作為一個設計師設計任何一個物體的首要前提,就是能夠把它實現。也就是說設計人員或團隊在設計時,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它的可實現性。這就要求做設計時對現在的施工技術心中有數,具體達到了什么程度,什么樣的工藝、做法能夠施工能夠實現,這就要求一名優秀的設計人員首先應該是一名合格的施工人員,在做設計時能夠盡量做到把每一個細節都考慮清楚,讓每一種方案都達到最合理狀態。景觀設計工作是將自已的設計理念通過施工圖紙和設計圖紙表達出來,施工人員需要將圖紙上的理念通過施工化為現實,因而施工人員不能生搬硬套設計圖以免達不到如期效果,從而實現施工對設計的再創造。

  只有實現全過程( 包括設計、圖紙會審、技術交底、現場施工、工程竣工等階段) 的緊密結合,才能打造出充分體現景觀設計理念營造生態城市完美意畫。

  景觀生態理念作為整合城市資源、解決環境和發展問題的重要社會研究課題,在改善生態環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顯得尤其特別。通過城市空間環境的合理組織,使得景觀生態學能夠融合于其他相關學科,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成功營造一個符合生態良性循環、內部布局合理、景觀和諧的城市生態系統,朝著健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不斷向前,景觀生態學理念應當成為城市綠地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始終。

  參考文獻

  [1]黃光宇,陳勇。 論城市生態化與生態城市[J].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9.

  [2]賈建中。 城市綠地規劃設計。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第一版,2001.

  [3]陳群。 現代城市居住小區園林景觀設計趨勢[J]. 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08.

  推薦期刊:《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雙月刊)1992年創刊,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和廣東省植物學會聯合主辦,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中文學術期刊,優先報道熱帶亞熱帶地區植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及其交叉學科領域中的新發現、新理論。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